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7)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7)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7)正文:歆至,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

裴注三国志_裴注_裴注三国志是正史吗

裴注三国志是正史吗_裴注_裴注三国志

正文:

歆至,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①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帝叹息,②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③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徵用。患於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裴注:

①魏书曰:文帝受禅,歆登坛相仪,奉皇帝玺绶,以成受命之礼。

华峤谱叙曰:文帝受禅,朝臣三公已下并受爵位;歆以形色忤时,徙为司徒,而不进爵。魏文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百辟群后,莫不人人悦喜,形于声色,而相国及公独有不怡者,何也?"群起离席长跪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义形其色,亦惧陛下实应且憎。"帝大悦,遂重异之。

②孙盛曰:盛闻庆赏威刑,必宗於主,权宜宥怒,出自人君。子路私馈,仲尼毁其食器;田氏盗施,春秋著以为讥。斯褒贬之成言,已然之显义也。孥戮之家,国刑所肃,受赐之室,乾施所加,若在哀矜,理无偏宥。歆居股肱之任。同元首之重,则当公言皇朝,以彰天泽,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既犯作福之嫌,又违必去之义,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

魏书曰:歆性周密,举动详慎。常以为人臣陈事,务以讽谏合道为贵,就有所言,不敢显露,故其事多不见载。

华峤谱叙曰:歆淡於财欲,前后宠赐,诸公莫及,然终不殖产业。陈群常叹曰:"若华公,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矣。"

傅子曰:敢问今之君子?曰:"袁郎中积德行俭,华太尉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其清不可及也。事上以忠,济下以仁,晏婴、行父何以加诸?"

③魏书曰:又赐奴婢五十人。

正文译:

华歆到达后,授予议郎一职,参与司空府军事事务,又入朝担任尚书,转任侍中,代替荀彧担任尚书令。魏太祖曹操征讨孙权,上表华歆担任军师。魏国已经建立,担任御史大夫。魏文帝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授予相国一职,封爵位为安乐乡侯。等到魏文帝曹丕登上了皇位,改任为司徒。华歆一向生活清贫,俸禄、赏赐都用来救济亲戚朋友,家里没有一石的粮食储备。公卿曾经一同被赐给官府没收的奴婢,唯独华歆把她们放出嫁人。魏文帝曹丕叹息,下诏书说:“司徒,是国家的杰出元老,所参与的是调和阴阳、处理各种政事。现在职位高之人享有丰厚的膳食,可是司徒却吃蔬菜、粗食,十分没有必要。”特地赏赐给华歆御衣,以及给他的妻子、子女都做了衣服。三公府商议:“举荐孝廉,原本是依据德行,不再用测试经典来限制。”华歆认为“自从动乱以来,六经毁弃荒废,应当尽力保存,用来尊崇王道。制定法令,是为了治理世间的兴衰。现在听任举荐孝廉而不测试六经,恐怕学业就会从此而荒废。如果有特备优异的人才,可以特地征辟任用。只怕没有这样的人,怎么担心得不到呢?”魏文帝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

裴注译:

①《魏书》记载:魏文帝曹丕接受禅让,华歆登上受禅坛主持仪式,手捧皇帝的玉玺印绶,来完成接受禅让的礼仪。

华峤《谱叙》记载:魏文帝曹丕接受禅让,朝臣三公以下一起接受了封爵,华歆因为当时面色举动忤逆,被迁徙担任了司徒,却没有进封爵位。魏文帝曹丕很久不高兴,以此询问尚书令陈群说:“我顺应上天接受禅让,提拔了众多官员,没有人不喜形于色,可是唯独相国以及您不高兴,为什么呢?”陈群起身离开了席位长跪说:“臣与相国曾经是汉朝的臣子,内心虽然高兴,表面上要显示忠义的样子,也是害怕陛下您厌恶而据实回答。”魏文帝曹丕非常高兴,就更加敬重他。

②孙盛说:孙盛听说赏赐、刑罚,一定遵奉君主,变通宽恕,一定是由君主提出。子路私自馈赠他人财物,孔子毁掉了他的食物器皿;田氏实施欺骗性的施舍,《春秋》编撰时讥讽了此事。这些褒奖、贬低的即成言论,还是能显示大义的。屠戮诛及家族,是国家刑罚所威慑,领受赏赐的家室,是上天施舍所给予的,如果在于哀怜,天理不会偏向宽宥。华歆身居股肱之臣的要职,与皇帝同样重要,那么应当秉公向朝廷直言,以彰显上天的恩赐,可是他却默默接受丰厚的赏赐,独自称为君子,既犯了作威作福的嫌疑之罪,又违背了一定要离去的大义,可称之为匹夫之仁,践行道义却不能成行。

《魏书》记载:华歆生性周详严密,举动小心谨慎。时常认为作为臣子陈述事情,一定以采用讽谏合乎道义的方式为重点,于是有一些话,也不敢明说,所以他的很多事情没有记载。

华峤《谱叙》记载:华歆对于钱财、欲望很淡泊,前后的宠爱赏赐,各位官员没有赶得上的,可是始终没有置办建业。陈群常常感叹说:“像华公这样的人,可以说是通达而不傲慢,清廉而不设防的人。”

《傅子》记载:敢问现在的君子是谁?说:“袁郎中积攒德行而行为俭仆,华太尉积攒德行而居于恭顺,他的智慧可以达到君子,他的清洁不能达到。用忠诚事奉君主,用仁爱帮助属下,晏婴(春秋齐国大夫)、行父(春秋鲁国的卿,季文子)又凭什么能超过他呢?”

③《魏书》记载:又赏赐奴仆、婢女五十人。

正文: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徵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三百户,转拜太尉。①歆称病乞退,让位於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絜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於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裴注:

①列异传曰:歆为诸生时,尝宿人门外。主人妇夜产。有顷,两吏诣门,便辟易卻,相谓曰:"公在此。"踌躇良久,一吏曰:"籍当定,奈何得住?"乃前向歆拜,相将入。出并行,共语曰:"当与几岁?"一人曰:"当三岁。"天明,歆去。后欲验其事,至三岁,故往问儿消息,果已死。歆乃自知当为公。

臣松之按晋阳秋说魏舒少时寄宿事,亦如之。以为理无二人俱有此事,将由传者不同。今宁信列异。

正文译:

魏文帝曹丕黄初中期,下诏书公卿推荐独行君子,华歆举荐了管宁,魏文帝曹丕用安车征辟管宁。魏明帝曹叡继承了皇位,进封爵位为博平侯,增加食邑五百户,加上以前的共一千三百户,转任授予太尉一职。华歆称病请求辞职,把职位让给管宁。魏明帝曹叡不同意。魏明帝曹叡亲自参加群臣聚会,就派遣散骑常侍缪袭捧着诏书宣明旨意说:“朕近来亲自处理政务,日理万机,害怕听取意见做出不正确的决断。希望依靠有德行的大臣,在朕的身边辅佐,可是您多次以生病为由辞职。衡量选择君主,不身处于朝廷,抛弃荣宠俸禄,不求职位,古人固然有这样的人,但朕认为周公旦、伊尹就不是这样。自身清白、保持节操,平常的人是这样做的,但是朕不希望您如此坐。您勉强支撑病体赴会,来惠顾于朕一人。朕将站立在筵席旁,命令百官各尽其职,来等待您的到来,朕然后才就坐。”又下诏给缪袭:“等到华歆一定起身,才能返回。”华歆不得已,才起身赴会。

裴注译:

①《列异传》记载:华歆还是诸生时,曾经住宿在他人的门外。主人家的主妇夜里临产。过了一会,两个小吏到门前,便退却避让,互相说:“三公在这里。”踌躇了很久,一个小吏说:“户籍应当确定,奈何被挡住不能前行?”就上前向华歆行拜,之后相互进入。出来的时候一起行走,相互说话说:”应当给他几岁?“其中一人说:”应当给三岁。“天亮侯,华歆离去。后来想验证此事,等到了三年,特意前往询问该家儿子的消息,果然已经死亡。华歆这才直到将来应当做三公。

臣裴松之考证《晋阳秋》说魏舒年轻的时候寄宿的故事,也和这个故事一样。我认为按照道理不会两个人都有这种事,只是由于传说之人不同。现在难道要相信《列异传》吗?

(未完成)

裴注三国志_裴注三国志是正史吗_裴注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上一篇: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8)
下一篇: 昔日鲜肉94版周瑜演员洪宇宙,62岁高龄再演三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