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了一战爆发,这期我们来说一战第一回合:马恩河战斗之施里芬计划
马恩河战役(马恩河奇迹)
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5日至12日次于马恩河地区英法联军对德帝国陆军的一次防守战斗,此战英法联军在霞飞的指挥下力战德军,击败毛奇,此战被称为一战转折点,德军速战速决的梦想破灭。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德国对法、俄宣战后,立即加紧动员,出兵作战。
德国早就制定了对法俄的作战计划,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施里芬曾在《对法战争备忘录》中提出,“必须避免与两个敌人两条战线上作战,因为两个敌人合在一起力量超过了德国,要逐个打败敌人”“德国必须扑向最强大的、最危险的敌人身上,而这个敌人只能是法国”。首先要趁俄国尚在动员之时,迅速解决法国,然后将全部兵力调往东线以粉碎俄军进攻。
他从经济观点出发,主张打速决战,认为持续的消耗战是不可思议的,从国家壮况来分析一下,都要求迅速解决,早日结束战争。战争从春天开始,不迟于秋日落叶时就应该结束。
施里芬又指出,必须把法国看成一座大要塞,尤其是法国东部法德边境一线,有凡尔登等坚固要塞,几乎是无法攻破的。法国防御的薄弱环节在法国西北部与比利时接壤的边境一线,这里是法国的心口要害。施里芬想借道比利时,在这里给法国一记重拳。
据此他提出对法俄作战纲要:重要在西线,部署78个师进攻法国。西线又按左轻右重的原则,左翼布置8个师,首先发进进攻牵制法军主力;右翼是重点中的重点,地形利于进攻,集中70个师的兵力,借道卢森堡、比利时等中立国领土进攻法国。在巴黎以西绕向巴黎西南实行大规模的包围运动,迫使法军向东,然后东西两线德军合围,全歼法军。西线的整个战争判定在6~8周内结束,在东线部署9个师来牵制俄军,因为俄军较弱,德军又可得到奥匈军队配合,足以坚持到西线取得胜利再合围俄军。
施里芬不重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说《战争论》是给教授写的书。他对古伽太基统师汉尼拨以4万人战胜罗马8万人的坎尼战役很有研究。他把宝全押在右翼,甚至为保证右翼强大可以牺牲东普鲁士一省之地。他临终时遗言只有一句话:“战争在即,务必注意保?持?右?翼?强大”。
施里芬计划正确的选择了主要突击对向,在主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利用战略主动权和突然性,力求采取主动,坚决的行动,速战速决。但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可以避免两线作战的错误判断上,过高估计了德军力量,过低估计了对手力量,有很大的冒险性。
施里芬计划虽然冒险,但也不失为一个战略计划,而被称为一战转折点的马恩河战役中,又会有什么样的明争暗斗呢?关注我[呲牙][呲牙][呲牙],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