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基辅战役对德国来说是一场碾压式的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说,这是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失败呢?
乌曼战役(乌曼青防脱生发怎么样)
希特勒
战役的结果惊人,基辅战役成为苏联战争史上的耻辱。
作为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在基辅会战中,德军俘虏了66万苏军,创造了一个惊人的记录,也成为了苏联战争史上的一次耻辱。这场令人震惊的战役,是德军一次重大的胜利,苏联西南方面军几乎被全歼。但是也有人认为,德国不应该打这场仗。如此巨大的胜利,为何会被认为是希特勒的失误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辅战役。1941年6月,德军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对苏联兵分三路,进行大规模进攻。由于苏联毫无防备,在坦克、飞机的配合下德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巴巴罗萨计划”第一阶段作战结束之后,德军准备一鼓作气,攻占列宁格勒、基辅和苏联首都莫斯科。重演在法国的一幕,采取闪电战的方式攻占苏联。为此,德国一共投入了550万人的兵力,4万多门大炮,4千多辆坦克,还有5千多架飞机。
希特勒
虽然苏联军队没有具体的防御计划,但面对侵略者,也开始了顽强抗击,拖住了德军的进攻。此时的希特勒一心想要攻占列宁格勒,作为十月革命发源地,一旦列宁格勒被德军占领,将会沉重打击军民苏联的士气。而且,列宁格勒不仅距离德国很近,还是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生产基地。占领了列宁格勒,既可以切断苏联的交通线,又便于德军为前线提供补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但是,列宁格勒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森林,还遍布沼泽。不利于德军的闪电式作战计划。而且,斯大林还派出了朱可夫亲自镇守。德军的第56摩托化军在进入列宁格勒之后,受到地形的影响,机动性大大减弱,差点被包围。德军将领在突围之后认为,要想攻占列宁格勒,需要以步兵为主。不过,既然列宁格勒这么难打,希特勒就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希特勒
此时,希特勒发现,德军在三个方向上的进展不一。由于北路和中部的苏军撤退过快,导致南部的基辅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虽然实力强悍,但是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后,自身的损失也不小,需要进行休整。与此同时,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包围了列宁格勒,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只有在南翼的集团军,推进的距离远远落后于其他两路。在南部战场,70万苏军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如果能将其合围歼灭,对于德军来说将会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直接进攻莫斯科。第二条路,就是集中力量歼灭基辅的苏联军队。因为驻守基辅的苏联数量庞大,要想拿下这里,就需要中央集团军群的配合,所以两个选项只能选择其一。眼看北方、中路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什么较大的进展,希特勒决定先进行基辅会战。
基辅会战
希特勒的这一举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此时的局势,让大部分德军将领认为,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攻占莫斯科,何必再回头去攻占基辅呢?但希特勒有着自己的打算。因为德国并不是一个大国,所以,希特勒在战争时期一直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因此,希特勒认为,此时最重要的战略目的,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要想办法在冬季到来之前,获得大量的资源。
而基辅所在的乌克兰,正是一个大粮仓,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希特勒的指挥下,德军集合了50多万人的兵力,向基辅进攻。此时的苏军,虽然在人数上略胜一筹,但是缺乏坦克和飞机等武器装备,机动性较弱,行动迟缓。德军就利用这一点,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派出装甲部队对苏军进行穿插、切割,最后完成包围。随着乌曼战役的胜利,苏军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机动力量。
基辅会战
眼看西南方面军被包围,苏联不断派出增援,试图解救。但是面对德军猛烈地炮火阻击,只能是无功而返。9月16日,这场大规模的围歼战终于拉开了序幕。战斗一共持续了10天,被包围的苏军最终选择投降。在这场为期两个多月的战役中,一共有19多万名苏军伤亡,66万人被俘虏,而德军只伤亡13万人左右,和苏联军队比起来,自然不算什么。在基辅战役中,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基尔波诺斯,以及参谋长和政委都战死了,仅有2万多人突围成功。这场战役让世界为之震惊,谁也没有想到,庞大的苏联在德军的面前居然会这么失败。
德军进入基辅市区之后,整个城市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爆炸声几乎没有停止过,房屋燃起了大火。市民只能用水桶、盆子等往自己家的房子上浇点水,缓解火势。大火一直烧了4天4夜,市民无家可归。
基辅会战
随后,德军又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展开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他们将市内的犹太人赶到附近的山谷中,让他们脱下身上的衣物和贵重的物品。接着,残忍的德军用机枪射杀了这些犹太人,其中还有很多小孩子。在德军进入基辅市区两天内,就有3万多名犹太人被杀害。
这场苏联历史上的耻辱之战,责任究竟在谁呢?斯大林要承担主要责任。
第一个要说到的就是苏联西南方面军的总司令基尔波诺斯。基尔波诺斯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战争爆发后,基尔波诺斯指挥苏联西南方面军,对德军展开防御,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为部队保存了实力。但是有时,过度谨慎就容易变成胆小怕事。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苏军溃败的重要原因。
基尔波诺斯
早在德军完成对苏军的包围之前,基尔波诺斯就发现了苏军的困境,并向上级提出了撤退的请求。斯大林得知这一事情之后,与基尔波诺斯取得了联系,并向他询问部队的情况,以及撤退后的问题。结果,基尔波诺斯却因为害怕斯大林给的压力,说自己没有考虑撤退。
所有人都没想到基尔波诺斯会这么说。而对于基尔波诺斯的出尔反尔,斯大林也感到非常愤怒。在斯大林的质问下,基尔波诺斯更加惊慌失措。
震怒之下,斯大林下令,没有自己的命令,西南方面军不得放弃基辅,更不能撤退。就这样,西南方面军撤退的黄金时间就这样失去了。又过了几天,西南方面军参谋长也感到了局势的危机,于是便越级向斯大林发报请求撤军。斯大林再次向基尔波诺斯询问前线战况,可基尔波诺斯却表示,西南方面军将誓死守卫基辅。苏军第二次撤退的机会也失去了。
基辅战役
到了18日,苏联军队终于开始准备突围,但是此时他们已经被德军完全包围,部队立刻被打散。而此时,基尔波诺斯却自作聪明,命令主力部队清扫道路,自己则率领千余人向另一方向突围。不幸的是,这一行动很快就被德军发现,基尔波诺斯在战斗中被炮弹击中,不幸牺牲。可以说,正是基尔波诺斯的胆小犹豫,导致了苏军失去了战机。
第二位责任人,应该就是叶缪缅科。和基尔波诺斯恰恰相反,叶缪缅科非常自信。作为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司令,他的任务是在布良斯克地区集结重兵,阻止侧翼南下的德军。在接到任务时,叶缪缅科在斯大林面前夸下海口,保证歼灭敌军。但是,等他接手军队之后,却傻了眼。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叶缪缅科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部队仅仅前进了几十公里就被迫停止,结果导致自己被德军围困。
叶缪缅科
6个集团军的兵力被德军歼灭,叶缪缅科本人也身负重伤,侥幸逃生。战后,叶缪缅科因此被贬为第四集团军司令,好在他之后的战绩还不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1955年晋升的六位元帅之一。
其实,归根到底,最应该对这场败仗负责的人,就是斯大林。
苏德战争开始之后,德军虽然一开始势如破竹,但是反应过来的苏军也迅速展开了反击。苏联70余万人的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是德军南线进攻的最大障碍。当时,苏联军队驻守在基辅周围,保护乌克兰。因为这里算得上是苏联的粮仓,一旦防线被突破,基辅被德军占领。到时候,苏军很有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了。但是眼看德军蠢蠢欲动想要包围基辅,苏联内部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斯大林
作为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战局。也正是因为他的错误指挥,才使苏联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从一开始,斯大林就不赞同撤退。在斯大林看来,基辅是乌克兰的核心,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一旦放弃基辅,乌克兰沦陷,煤矿、石油等资源也会落入德军的手中。正是斯大林的这一想法,导致苏联军队的防线没有达到平均。
8月的时候,德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形成。此时,德军发现,苏军已经开始撤退了。原本德军都觉得这次围歼行动要失败了,却没想到,斯大林居然下令让撤退的军队返回。可以说,是斯大林帮助德军完成了对苏军的包围。
斯大林
斯大林坚持守卫基辅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但是在朱可夫等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朱可夫在发现战线不平之后,为了保存实力,就向斯大林提出要将西南方面军撤回。但是,斯大林拒绝了朱可夫的提议。朱可夫据理力争,却被斯大林贬职。基辅苏军总指挥布琼尼,在察觉到危险之后,也向斯大林申请撤退。但斯大林却认为布琼尼是消极避战,把他也免了职。斯大林的一意孤行,最终将苏联军队推向了万丈深渊。
而且,斯大林在任命将领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任人唯亲,不考虑这个将领的综合实力。仅仅因为一场胜仗,就将基尔波诺斯连升数级。因为叶缪缅科充满自信,深得斯大林喜欢,于是斯大林就把狙击古德里安的任务交给了他。正是因为斯大林连续的错误决定,才导致了这场耻辱的战役的发生。
斯大林
斯大林之所以不愿撤回军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乌曼战役中,布琼尼指挥苏军撤退,结果导致10.3万人被俘虏。斯大林认为,撤退就是逃跑,这样会导致苏军损失惨重。可他恰恰想错了,这次战役不撤退的损失更加严重,几乎整个西南方面军被全歼。
如果没有基辅战役,希特勒最终会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吗?
基辅战役中德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延迟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有人说,正是因为这样,德国才会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希特勒的失败,真的与基辅战役有关系吗?当时希特勒着急要攻下莫斯科,正是因为惧怕苏联的严寒天气。结果,基辅战役进行了3个月,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被推迟了。没有充足过冬准备的德军,因为寒冷而丧失战斗力。
基辅会战
而且在基辅战役的3个月时间里,苏联趁机为莫斯科保卫战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大量的兵力被调往莫斯科,防御工事也趁机修建完毕。再加上寒冷天气的帮助,导致德军台风行动失败,没能迅速拿下莫斯科,陷入战争泥潭。
基辅战役结束的时候,已经是9月底了。莫斯科的冬天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如果按照原定计划,9月应该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准备对苏联进行致命一击。而现在却不得不从基辅重新出发。所以不少人都说,基辅会战是希特勒战略上的失败。但是,以我们现在的上帝视角看来,如果没有基辅战役,希特勒真的会胜利吗?
苏军虽然在基辅战役中损失惨重,但是也使德军的闪电战计划被拖延。而且,这次惨败也让斯大林主动放弃了战争的指挥权,重新启用了朱可夫等人,也为后面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等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基辅会战
首先第一点,如果没有基辅会战,那么苏联70万兵力的西南方面军,对于德军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旦西南方面军展开对德军的攻击,德军很有可能会陷入包围圈。到时候,能不能拿下莫斯科还不一定,自己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第二点,就算德军成功拿下了莫斯科,后续也会受到苏联的反击。苏联是一个大国,即便莫斯科被占领了,还有乌拉尔工业区的大后方以及远东军区的后备力量。这些足够支撑苏联与德国进行长期抗争。而且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苏联人民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首都陷落,势必会对侵略者展开拼死抵抗。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莫斯科保卫战之中,苏联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加入了这场保卫家园的战役中。
德国对苏联兵力的错误估计,才是导致苏德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虽然在战争一开始,苏联军队伤亡惨重,但是苏联人口基数大,战争潜力大,整合军队的速度快。一个月的时间里,莫斯科就集中了125万人的兵力。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参加战争的人数就高达3060万人,这是德国远远做不到的。
基辅会战
希特勒在挑起二战之后,虽然利用“闪电战”袭击了波兰,又占领了法国,但自身付出的军事代价也不小。在西欧战场上,希特勒觉得难逢敌手,于是,野心勃勃的他又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苏联。正是希特勒的急于求成,导致战争后期使德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遇。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因为寒冷天气的影响,德军损失惨重。之后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又让150多万德军命丧于此。此时,德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所剩无几,难以展开大范围的进攻,只能进入战略防御。随着诺曼底登陆的胜利,第二战场开辟,苏联军队一鼓作气攻占了柏林。面对这样的情景,希特勒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希特勒的失败与否,是不能单靠一场战役的胜利就能被改变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挑起了战争,导致多个国家的人民都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法西斯帝国主义与人民为敌,他们的失败是早已注定的。不义之师,难以迎来胜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