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遵义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遵义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遵义娄山关战役简介)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娄山关,曾被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两次攻占,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还在激战后的娄山关战场赋词一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虽两次途经此地,但都未驻足细看,因此,我在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后觉得还应该到娄山关看看。娄山关和川黔公路G2

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娄山关,曾被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两次攻占,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还在激战后的娄山关战场赋词一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虽两次途经此地,但都未驻足细看,因此,我在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后觉得还应该到娄山关看看。

娄山关和川黔公路G210线(资料图)

资料记载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位于遵义市北部50公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1935年6月15日正式通车的川黔公路盘旋而过。其实娄山关原名叫高岩子,又名黑神垭。《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乡人撵走南诏势力收复播州。其部将娄殿邦子娄姗与另一部将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戍遵、桐连界的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年久讹称娄山关。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遵义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遵义娄山关战役简介)

从遵义沿着G210线即川黔公路驾车三十四公里来到娄山关山脚下的板桥镇时已是傍晚,显然是不能上山了,于是就选择住在离板桥镇街不远的谭家湾村徽媛饭店。这个公路边的二层楼小饭店吃、住俱全,生意颇好,晚饭时有好几桌游客在店里就餐,我是最后点菜的,不曾想荤菜都被前面的客人点完了,只好吃了一餐素食。年轻的老板娘讲一口桂柳话,是广西贺州人,于是就问她怎么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她说在读书时对红军两次攻占娄山关和毛主席那首《忆秦娥·娄山关》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好在广东打工时认识了从娄山关来的老公,所以就走到一起了。

娄山关脚下公路边食宿一体的农家乐饭店

第二天一早我就从徽媛饭店出发上娄山关。这是第三次到娄山关了,不过之前的两次都是从重庆途经娄山关回桂林,方向是从北往南,现在则是从南往北。

记得第一次是1988年,那时还没有高速,走的是川黔公路。当汽车穿过桐梓县城后不久就行驶在地势险峻、路面狭窄的千山万壑中,这条高山密林里的盘山公路扶摇直上,又盘旋而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种紧张心情陡然而生。当汽车经过了一道像是横跨公路的石砌渡槽后很快就到了遵义市区,这时我才想起娄山关好像在桐梓到遵义之间,于是就问司机是否过了娄山关?司机说早就过了。我还在重庆时就盘算过,在经过娄山关时要下车看看雄浑险峻的关门,以及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现在竟被自己错过了,其懊恼的心情一直随车回到桂林。

第二次是1989年,随一个有四、五辆车组成的车队赶时间回桂林交货,当然不好叫司机在娄山关停留。不过,有了上一次的经历,这一次坐车就没有那么紧张了,看清了上次以为是渡槽的那道横跨公路的拱门其实是娄山关关门,至于娄山关还有什么景点就没有印象了。因此,至今只依稀记得过娄山关的情景,但印象很是淡薄。

板桥镇街口

板桥镇是红军第一次攻占娄山关的出发地,当时的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建国后的第五任国防部长耿飚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他在《夺取天险娄山关》一文中详细记述了战斗的经过。他和政委杨成武接到攻占娄山关的命令后就率部队从遵义城北门进抵板桥,于1935年1月9日由南向北进攻,一营在营长李光顺率领下沿公路以梯队形式展开正面主攻。二营为二梯队集结山脚待命。侦察队长潘峰率侦察队和工兵连从关东侧小路向敌人侧后前进,截断敌人后路并袭扰桐梓县城。正面强攻部队从关南发动总攻并占领关口,然后乘胜追击下关,经南溪口、红花园直扑桐梓县城,而潘峰率领的侧翼部队已克桐梓,俘敌数百。

诗词馆前的毛泽东雕像

走出板桥镇街不远,就有毛泽东诗词馆、红色拓展园、胜利广场等。在诗词馆门前,毛泽东身穿红军军装、双手叉腰的雕塑,既有军人风范又有诗人气质,吸引了很多人在这里留影。从这里到娄山关口全程都是上山,约有十公里,当天的天气阴晴不定,时而云气缭绕、时而阴雨蒙蒙,有时视线只有十多米。现在的川黔公路G210线已经是一条二级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坡陡、弯多、路窄的老路比,行车安全多了,因此,汽车很快就到了娄山关的关口。关口一带是娄山关核心景区,有娄山关城墙、诗词碑、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小尖山顶战壕遗址、长空桥、大尖山、雁鸣塔、百丈梯、陈列馆等。虽然下着雨,但游客很多。

从停车场走到关口只见关城就横跨在G210线川黔公路上,两边是绝壁,公路就像是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一条缝。很多游客撑着伞在冒雨观看,有的就在关口下避雨。细看这座关城应该是后来建的,关口上无关楼,而且古关口也不会如此高大宽敞,因此以前坐车经过时误作渡槽也情有可原。

黔北第一关娄山关

娄山关关口西侧的路旁立有一块红色牌匾,上书“娄山关战斗遗址”,这是红军第二次攻克娄山关的主战场,这里的山崖如刀削斧劈一般,如果没有长出茂密的树木恐怕连猿猴也难以攀登,难以想象当年红军是如何在这里发起进攻的。

红军攻克娄山关战斗遗址

据资料记载遵义会议后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又再次进行了攻克娄山关的战斗。1935年2月25日晨,中央军委命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一、三军团及干部团由北向南进攻娄山关。

红军二占娄山关示意图

25日上午9时,三军团十三团在团长彭雪枫、政委苏振华率领下向娄山关疾进,红十团及一军团一部从两侧包抄,断敌后路。第十三团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对娄山关发起猛烈仰攻,与敌人在点金山和大尖山一线进行了反复拼杀,连续攻占了娄山关两侧的十多座山头,在黄昏前牢牢地控制了关口。晚上,为夺取娄山关战斗的最后胜利,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团十二团团长谢嵩、政委钟赤兵率部从桐梓楚米铺连夜赶赴娄山关,接替与敌人血战了一天一夜的十三团一营;命张宗逊、黄克诚率领红十团从娄山关东侧,由小箐、牛王屯迂回打击板桥驰援之敌黔军第十五团;命邓国清、张爱萍率领红十一团远出娄山关西翼,由小水田经混于场直插高坪大桥,截断板桥和遵义的联系,断敌退路。

26日,红十二团居高临下击溃敌人多次反扑,战斗中钟赤兵右小腿负伤后被截肢。在红军左右迂回包抄、前后夹攻下,从关口至板桥一线,歼灭和击溃敌四个团。接着在高坪、董公寺击破敌防线,又歼敌四个团。27日,红军重占遵义城。28日晨,红军又在城南红花岗、老鸦山歼灭吴奇伟五十九师、九十三师大部。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梦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关口西侧山上还建有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纪念碑南侧碑座是张爱萍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碑座北侧嵌有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汉白玉浮雕;碑体为两根并立状若两把刺刀的斜尖巨柱,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山势,又酷似红军战士双足长征万里、踏破雄关的雄姿;碑体二柱的上方南侧有一面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

红军攻占娄山关的情景再现

关口东侧石壁上镌刻着毛泽东过娄山关时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全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该石刻是毛泽东手写放大的行草手书体,苍劲有力,蔚为壮观,让人看了不禁有一种慷慨悲烈的情怀。此碑是遵义行署于1973年建造,碑面用396块云南大理石嵌成,全长25米,通高13.55米,下有石砌平台,石级,碑南北侧建护墙,栽植松柏。

史料记载红军再次攻克娄山关的26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登上了经过激战的娄山关,又先后下马观看刚结束战斗的战场。毛泽东看见残阳如血的娄山关满山遍野都是敌人的尸体、武器、轿子和烟枪不禁感慨万分,突然想起一个月前过娄山关时曾经哼过的几句《忆秦娥·娄山关》新词,又联想到红军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于是他再次跨上马背,一口气续完了这首新词。

娄山关东侧石壁上镌刻着毛泽东过关时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这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描写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情景的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号的《诗刊》上。据说,该词的原版本是:“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否属实,有待考据。

由于持续下雨,不好步行,视线也不好,我就没有上山看小尖山顶战壕遗址、长空桥、雁鸣塔等景点,而是驱车经关口往北走,要再次体验一番娄山关险峻的山势。于是就沿着曲折盘旋的川黔公路一直下到了花园口村,到了这里才有一些平地,但这里已经是娄山关山脚下了,也没有什么可看的景点就又原路返回,就此结束了第三次娄山关之行。

上一篇: 田文镜与雍正的关系(田文镜和雍正的关系)
下一篇: 张衡和地动仪(张衡和地动仪的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