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是清朝史家章学诚的一本著作,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版,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在四库全书中为史部史评类。全书内容广泛

文史通义》是清朝史家章学诚的一本著作,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版,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在四库全书中为史部史评类。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六经皆史」是全书重要命题。

章学诚著《文史通义》是因为校雠《汉书·艺文志》,为了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认为六经是古代实际政治社会发展的记录,并不是「载道之书」,这种见解,根本推翻了「守六经以言道」的传统观点,给九十年后的国故整理与疑古风气,提供了理论基础。「六经皆史」同时还指出,单纯的编纂和考证不算是史学,史学得有个人见解才成,所以在史学上便提出编修通史。他以为通史具有「六便」(免重复、均类例、便铨配、平是非、去抵牾、详邻事)和「二长」(即具剪裁、主家法)的特点。

章学诚在书中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章学诚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徵」。为了便于搜集文献资料,章学诚还提出了各州县建立志科的主张。

「六经皆史」并非是章学诚之独创,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庄子》之《天道》、《天运》诸篇,但章学诚的可贵处在于提出完善的哲学体系,也就是「即器明道」的理论。「道」与「器」将六经与史学联系起来。章氏以为「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反覆强调六经皆先王之政典,「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章氏再次重申:「六经特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

嘉庆三年,章学诚以《文史通义》初刻稿呈送朱锡庚,当时章学诚被「盗卖毕公《史考》」流评所扰。嘉庆六年十一月,章学诚临终前将全稿交给王宗炎校定,王宗炎编次三十卷,道光六年,宗炎未定稿而卒,稿本再归沈曾植。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版。刘承干据沈氏藏本重新增补,加入《和州志》三卷,《永清县志》十卷,《乙卯札记》、《丙辰札记》、《知非札记》、《阅书随札》和《信摭》各一卷,别为外编十八卷,定名《章氏遗书》,1920年出版。章学诚曾言:「尝谓百年而后,有能许《通义》文辞,与老杜歌诗同其沉郁,是仆身后之桓谭也。」

上一篇: 中国黄河美景展在韩城市国家文史公园开幕
下一篇: 关于章学诚史学批评的一点批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