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

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

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文史通义》 章学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周振甫;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J];新闻战线;1987年01期

周振甫;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J];新闻战线;1987年01期

任仁仁;《文史通义》札记两则[J];暨南史学;2017年01期

仓修良;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章学诚史学研究之三[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闫雁;记诵乃学问之舟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陈祥军;对章学诚史学思想中“道”“器”关系的再认识[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古玮玮;从《文史通义》看章学诚的妇女观[J];文教资料;2007年10期

仓修良;谈谈章学诚的《文史通义》[J];文史知识;1983年06期

樊美筠章学诚《文史通义》美学思想初探[J];中州学刊;1990年05期

10

龙野;“有裨风教”与“舒其愤懑”的双重考量——章学诚修改《文史通义·言公》初稿考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01期

11

申屠炉明论章学诚对袁枚的学术评价[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2

陈光崇章学诚的史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13

戴文葆;历代编辑列传(四十一) 章学诚(1738—1801年)(上,续三)[J];出版工作;1990年09期

14

刘凤泉;略论章学诚的文学观念[J];语文学刊;2019年03期

15

梅森;章学诚《文史通义》及其修志境遇之杂谈[J];上海地方志;2017年03期

16

杨松水章学诚论治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7

江晓军;章学诚的文德观——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章学思想研究之四[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8

陈其泰;章学诚:“道”的探索与历史编纂的革新[J];华夏文化论坛;2016年02期

19

胡健;论章学诚“文集辅史”的观念[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1期

20

刘家丽章学诚的史意与史料观[J];史学月刊;2002年08期

21

石明庆;史家文心亦精微——章学诚文论的特色及其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略论[J];斯文;2017年01期

22

周振甫;章学诚论“原道”[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2期

23

周振甫;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J];出版工作;1987年04期

24

陈其泰《文史通义》:传统史学后期的理论探索[J];史学史研究;1988年03期

25

李子山;《文史通义》中的师道与文道[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年06期

26

谢灼华论章学诚的“校雠通义”[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0年03期

27

赵景飞;试析《文史通义》中“道”的概念[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28

章学诚;《文史通义》[J];宁波通讯;2015年14期

29

潘新和;章学诚:我国古代杰出的写作教育家[J];语文学习;1996年11期

30

占旭东浅析章学诚的历史观——以《文史通义》内篇对“势”范畴的运用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王冰彦;论章学诚文贵“用世”的思想[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九辑)[C];1984年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潘捷军;章学诚史志关系理念再认识[A];2018年地方志与地方史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8年

乔治忠;章学诚史学思想新探[A];南开史学(1985年第1期)[C];1985年

黄晓丹;章学诚与袁枚妇学争论的重新反思[A];第六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12)[C];2012年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顾祖钊;中国文论四种前途的争论——兼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陶水平;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关于近十年“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学术讨论的思考[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周锡山;古代文论的当代发展大有可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九辑)——中国文化的价值论与文体论[C];2014年

10

田义勇;古代文论原体验与再体验问题探析[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国文论的情与体[C];2008年

11

李淼;我国古代文论主要民族特色——写意[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辑)[C];1985年

12

吴建民;古代文论之“命题”与“范畴”[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智慧[C];2015年

13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国文论的史与用[C];2008年

14

徐中玉;古代文论中的“出入”说[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C];1979年

15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6

范春玲;吴中胜;诸子互非与古代文论的批判精神[A];中国文论的学术史——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三辑)[C];2016年

17

编后[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辑)[C];1985年

18

编后[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四辑)[C];1989年

19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20

刘文勇;民国时期的两个古代文论选选本[A];中国文论中的“体”——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六辑)[C];2018年

21

主持人语[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22

殷学国;述古代文论中的“内感”[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国文论的道与艺[C];2003年

23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年会在河北大学召开[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九辑)[C];2001年

24

吴兆路;也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5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6

杨文虎;还原传统文学的精神指向——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别解[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27

涛生;古代文论的艺术性[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C];1979年

28

侯敏;“悠游之美”:唐君毅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智慧[C];2015年

29

王达津;古代文论中有关形象思维的几个概念[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五辑)[C];1981年

30

范春玲;吴中胜;诸子的思辩精神与古代文论的思辩性[A];中国文学观念的背景与特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五辑)[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年

周建刚;章学诚的历史哲学与文本诠释思想[D];苏州大学;年

张富林;章学诚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年

冯少斌;由心学向史学转向的完成者:章学诚在明清浙东学术史的定位[D];华中师范大学;年

薛璞喆;章学诚学术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年

汪莹;章学诚古文系统建构与古文批评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年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王亚军;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兰州大学;年

潘志勇;章学诚写作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年

洪金华;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广西师范大学;年

赵炎;六经皆史[D];陕西师范大学;年

罗立军;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华南师范大学;年

崔壮;论章学诚“史意”说[D];兰州大学;年

刘乃臻;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复旦大学;年

顾晓伟;章学诚的知识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年

刘冬蕊;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曲阜师范大学;年

10

付中英;章学诚史学评论与《易》教[D];东北师范大学;年

11

付锐;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云南师范大学;年

12

刘萨;章学诚学之有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年

13

曹丽娜;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东北师范大学;年

14

吕品强;章学诚关于司马迁《史记》体例的评论及其再认识[D];河北师范大学;年

15

王庆;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四川师范大学;年

16

张慧芳;章学诚文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年

17

郭海伟;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杭州师范大学;年

18

曹泽宇;民国学人对“六经皆史”说的诠释[D];南京大学;年

19

杨才荣;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东北师范大学;年

20

安丽红;刘知幾、章学诚关于《史记》体例歧异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年

21

薛璞喆;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上海师范大学;年

22

刘晓莹;浅论章学诚的语文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年

23

朱梅光;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安徽大学;年

24

杨征达;章学诚师承与学术交往考论[D];东北师范大学;年

25

张玲;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湖北民族大学;年

26

张倩云;古代文论“野”范畴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年

27

唐欢;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湖北民族学院;年

28

张铁诚;从“六经皆史”到“方志立三书”[D];西北大学;年

29

张苗苗;谈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文论[D];曲阜师范大学;年

30

邓伟龙;章学诚文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N];光明日报;2004年

戴仁乐;古代文论的大结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本报记者 何瑞涓;曹顺庆:古代文论指导当代创作,可行![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上一篇: 山东大学《文史哲》| 致敬品牌·献礼二十大①
下一篇: 陕西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