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通义》_Word版

《文史通义》_Word版

《文史通义》_Word版1《文史通义》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1《文史通义》 章学诚(1738—1801 年), 字实斋, 号少岩, 浙江会稽(今绍兴市) 人, 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 和刘知几的《史通》 一直被视作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文史通义》 是章学诚对史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他 35 岁开始撰写此书, 并立下要“成一家之言”的宏伟目标。 此书分内篇、 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其中《浙东学术》一篇, 成于逝世前一年。 可见该书撰述几乎历 30 年之久。 严格地说, 直到逝世, 全书并未完成, 像很重要的《圆通》、《春秋》 等篇, 虽早有计划, 终未撰成。 而今天人们看到的也仅是内外两篇。 由于该书无严格义例, 而全书在作者生前既未最后定稿, 又未排定篇目, 为后人留下难题。 作者生前曾讲过, 想在去世前对自己著作加以整理, 最后审录定稿, 但未能如愿, 临终前数月, 只得将全部文稿委托友人王宗炎代为校定。 现今流传的刘氏嘉业堂刻《章氏遗书》, 就是依据王氏所编之目加以补订刊行的。 章氏次子华绂对此书编排并不满意, 所以于道光十二年(1832) 在开封另行编印了 “大梁本”《文史通义》, 并在序中说, 王氏所编之目并不符合其先人之意。

后来流传的《文史通义》, 主要就是《章氏遗书》 本和“大梁本”两种, 而以后者流传最广。 《文史通义》 是一部纵论文史, 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它不仅是史学园地里的奇葩, 而且也是文学批评园地里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书要为著作之林校雠得失, 品藻流别, 进而讨论笔削大旨, 故皆用辩驳评论的体裁为写作方法, 而其中心则侧重于史。 由于它是“文”“史”通义, 综合讨论文史理论问题, 因而其内容就不像《史通》 主要论史, 《文心雕龙》 主要论文那么单一。 除部分篇目是分别论述文史外, 好多都是文史兼论。 所以要严格划分哪些是专门论文, 哪些是专门论史, 是比较困难的。 事实上除评论文史之外, 还有许多篇属于哲学范畴, 反映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 正因为全书内容比较庞杂, 因而有的学者把它看作是一部学术史, 这是不太确切的。 章学诚在学术贡献上最能体现其“成一家之言”精神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史学理论上的突破, 二是方志学的奠基, 三是校雠学的系统与完善。 而一二两大方面的内容则全在《文史通义》 之中。 他那丰富的史学理论, 在许多方面都确实做到了后来居上, 而这许多方面也确实都超过了刘知几。

首先重视史义的研究, 并从理论上强调其重要性, 这在古代史家当中章学诚是第一人。 孔子作《春秋》, 记齐桓、 晋文争霸之事, 通过事实体现孔子的观点和目的。孔子也曾讲过通过史事实现史义, 但并未作理论上的论述。 杰出史学评论家刘知几的论述重点则是历史编纂学的史学方法论, 因而理论上论述史义的重要性便落在章氏身上。 正如他自己所言: “刘言史法, 吾言史意; 刘议馆局纂修, 吾议一家著述。 ”( 《文史通义新编》 外篇三,《家书》 二) 他所以要重视史义, 是因为“史所贵者义也, 而所具者事也, 所凭者文也。 ”(同上书内篇五《史德》) 他认为事是对历史事实的记载, 文则是观点与事实的表现形式,而观点又是反映作史者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立场, 因此, “史义”的重要就可想而知了。 史家编写历史, 必须用明确的观点记载历史, 总结经验。 其次, 提出史家必须具备史德, 刘知几提出良史必备才、 学、 识三长, 千百年来一直成为衡量优秀史家标准, 章氏在《史德》 篇中对此首先加以肯定, 又指出根据他的研究, 单具“三长”还不足以称良史, 作为史家, 还必须具备“史德”。 什么是“史德”? 就是著书者之心术,指史家作史, 能否忠实于客观事实, 做到“善恶必书, 务求公正”的一种品德。 他说: “史之义出于天, 而史之文不能不籍人力以成之”, “故曰心术不可不慎也。 ”(同上书内篇五《史德》) 特别是“慎辨于天人之际, 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要求把我国古代史学领域“据事直书”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新的杰出思想, 正是对古往今来历史经验的大总结。

上一篇: 清代书笼紫金“现身”
下一篇: 福州市政协文史馆开馆:穿越时光隧道 记录文史榕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