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老舍、鲁迅和郭沫若先生三人来说,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使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他们的生活,好像文学这么高雅的事,如果谈到金钱未免显得有些俗气。然而不管你是什么职位,总要吃饭,吃饭就得考虑柴米油盐。但是从古至今,文人给人的印象好像总是很寒酸的样子,在历史上,这一现象好像很普遍。
知识分子
老舍资料简介10到20字(老舍资料简介30字)
如果从源头说起,知识分子最活跃的时期要数春秋战国了。当时天下动荡,各种思想不断涌现,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为后世的思想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据上风,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们所尊崇的治国思想。
但是对于当时的这些思想家们的生活现状,后代很少提及。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孔子的生平,虽然说孔子的盛名流传千古,然而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生活十分困窘。但是为了能够传播自己的思想,造福百姓,孔子甘之如饴。
再往后就是魏晋时期的文人了,这一批文人可以称得上是文人风骨的代表了,清俊洒脱,不拘泥于礼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魏晋风度,为后代的文人所赏识。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创了令后人敬仰的文人书法,开创一代书法先河,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书法临摹范本。此时的文人们,生活倒还充裕,他们自得其乐,隐居于山野之中,活得最为洒脱自在。
古代文人
到了唐诗宋词时,文人的生活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是以做官为主。这个时期的文人骚客,似乎有一个两极的走向,有的文人做了高官,生活宽裕,但是有的却是饥寒交迫。例如最鲜明的对比,杜甫与李白,尤其是老年的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将那种生活的艰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路看下来,好像古代的文人墨客生活大都一般,富裕的大都走上了当官的道路。那些单单靠文字为生的人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少。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文人靠卖字画为生,估计也是少之又少,唯一有名的就是柳永,靠为妓女写歌词为生,这也是无可奈何。
想那些古代的文人,自持读了些四书五经,难免会有些孤傲,对于一些维持生计的做法自然不放在眼里。
然而到了近现代,这一现象有了很明显的改变,这可能也和人们的思想的解放有关,随着国外新思想的涌入,中国文人的地位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开始以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生计,维持生活开支,有的人写作赚的钱并不比一般的外出工作的人少。
民国时期的那些文学大家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社会动乱,各种思想混合在一起,文人们大都感慨颇多,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国文人
说起老舍,最著名的作品的莫过于经典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这位最接地气的“京味儿”作家,以他幽默诙谐的文字赢得了一大批的铁杆粉丝,即使到现在,老舍作品集依然很受欢迎。
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着自己的生活意趣。他的一生,几乎一直在教师和作家这两个职业中间转换,有时两者兼具。
老舍先生出身满族,有着满人的率性洒脱的性格。曾经也担任高官,但由于和一些势力相处不来毅然离职。这样的一位作家也不得不为生活的柴米油盐而低头。
老舍先生从师范毕业后,就进入教育界工作,一个月工资大概一百多元。据说在山东任教期间,老生先生也曾想过,挂官归去,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但是能不能养活一大家子,还未可知。
老舍
于是老舍先生独身一人去体验了一下没有工作,只凭写作为生的日子,可能结果没有老舍先生想象中那么顺畅,回来后还是乖乖地去当老师。虽然这次的经历让老舍先生意识到,自己写作的微薄收入还不足以养家糊口,但是老舍先生并没有放弃。
在就业环境活跃的当下,教师职位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更不用说在当时那种社会动荡的时期了,然而面对当时那种环境,老舍先生能想到以写作为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做个兼职作家不也挺好吗?这种现象在当下还是蛮多的,大家在工作之余,写写文章,投个稿,权当赚个生活费。
兼职作家固然好,但是从专业性来说,投入的精力就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对于老舍先生来说,他心之所向,还是能够专心写作,既可以从事自己的爱好,又可以赚钱养家,这是当下许多人的梦想。然而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困难多了。既要有毅力,还要有果断的决心。
老舍先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写作之路,这正是老舍先生的不断创作,才有了后来的《骆驼祥子》等经典文学作品。老舍先生的坚持,成就了他自己的文学之路,同时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当时来说养家糊口是绝对没问题的。
老舍
鲁迅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他的犀利文风让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之赞叹,面对当时的处境,鲁迅称得上是一位有魏晋风度的大作家。他关心民生疾苦,将那个时代下人民的悲剧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鲁迅先生的笔就仿佛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宝刀。
这样一位人物,在当时的收入可以说是相对比较高的,原因是鲁迅在政府担任要职,据相关资料介绍,鲁迅在政府任职的工资高达每月三百元,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除此之外鲁迅还担任大学教师,再加上自己写作的稿费,工资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据说当时鲁迅不断给出版社写稿子,但是出版社一直没有把稿费给全过,甚至还为这事打过官司,据统计,当时拖欠鲁迅先生的稿费多达两万元之多。鲁迅先生当时分家后,买了一套房子,价钱也才四百多元,两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由此看来,当时的鲁迅先生的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还是很富裕的。
鲁迅
回过头来再看看鲁迅先生的文字,在那个时代,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人的文字能像鲁迅先生这样鞭辟入里,对当时那个时代刻画的入木三分。这种文人的胆识与魄力,让人不得不钦佩。但是归根究底,鲁迅先生敢于这样直言不讳,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实力有些关联。
毕竟,人无论在什么处境下,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生存,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人也包含在内。
鲁迅先生充裕的生活条件使他免去了后顾之忧,在没有牵绊的条件下,可以畅所欲言。在自己尚且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再高傲的个性,面对柴米油盐也不得不低头。
不过,经济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鲁迅先生那种不畏强权的气节,正是鲁迅先生这种坚毅的个性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使得鲁迅先生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鲁迅家人
郭沫若,也是一位名气很高的诗歌作家,他是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之一。他还写历史剧,研究甲骨文,名气在当时也是很大的,但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才子,生活上却是困苦不堪,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特例之一。
郭沫若是当时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名气也不低于前老舍和鲁迅,但是郭沫若的生活却十分拮据,生活颠沛流离,可以说一生充满坎坷。
郭老先生也曾参加南昌起义,博学多才,后来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而逃亡日本。在日本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安娜,郭老先生在那里安顿下来,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在日本的郭沫若穷困潦倒,每个月靠着仅有的七十二元官费勉强生活。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郭沫若回了国内。回国后的郭沫若开始给出版社整理稿子,自己编写、翻译,为稿件来回奔波,结果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才挣了一百四十多元,刚刚勉强赶上老舍一个月的工资。
郭沫若
在这期间,郭老先生的生活一直都是很贫困,其中人们也搞不清楚是为什么?郭沫若在考古、甲骨文研究等方面也有很多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在文人世界中,怀才不遇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古代有才能的文人们,大多喜欢隐居山野,等待时机一展抱负。他们是真的向往隐居生活吗?不见得,只是迫于无奈,只有等待新机会的到来。
古人有田地,尚可自给自足。然而到近现代社会,文人的处境就相对更加严峻。在种种生活压迫下,以写作为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谋生手段。
郭沫若
与鲁迅等人所从事写作的目的不同,今天的人写作的目的更加纯粹,那就是为了赚钱。在民国时期,写作多多少少还带有一些救国安邦的思想,立足于当下的环境,充满了救世济民之心。
然而当下的写作环境,却完全颠倒过来。写作的最大目的,就是满足当下读者的喜好,紧跟当下的热点话题。写作的目的更加功利化。
鲁迅先生的那个文学创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当时的他们相比,当下的文学作家更多是从现实角度出发。他们那个敢于畅所欲言,文锋犀利的文化环境也早已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时代中的文学创作者们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一点点改变。
但不论如何改变,你总能从那些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关于他们所处时代的影子,那些作家创作的初心,以及投射在文人笔下的时代风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