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中共党员,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了普渡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人们称他“娃娃博士”。在拿到学位之后的第9天,他回到自己的祖国——中国。
此后8年间,邓稼先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关于邓稼先的故事简介(关于邓稼先的故事50字)
1958年,邓稼先临危受命,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原子弹,从最初的理论设计到图纸,再到试制原子弹。
当时的研究环境十分艰苦,茫茫戈壁滩上,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相继而来,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质极度匮乏……
邓稼先凭着顽强的精神,自主研发,日复一日进行着庞大的数据计算,从无到有,邓稼先用“中国速度”走出了中国人的原子弹之路。
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功爆破“两弹”,这是邓稼先用青春与健康作燃料推动的。
在1986年前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他亲自在现场主持过15次。他一生为中国的核事业留下了四座里程碑!
积年累月的辐射侵蚀着他的身体,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他甚至不顾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拾回检验。
这一次的伤害是致命的,仅仅七年,邓稼先就不得不向他所热爱的事业挥手告别,终年62岁。
从入院到病逝的这段日子里,邓稼先想到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向中央提供一份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医院成了他的工作室,桌上摆放了近一米厚的文件资料,他频繁地与相关人员通电话或面谈。
病危期间,他的老乡、同学杨振宁来了。杨振宁痛心地问:“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啊,值得你把命都搭上了?”邓稼先伸出两个手指头说:“二十块,核弹十块,氢弹十块。”
他是天才,却因常年接触核辐射而身患癌症,英年早逝,他功勋无数,却默默无声,当他离世后,才被世人所知。
那时我们的国家没有什么资金给予科研工作者,他们拿着最低的待遇却从事最高难度的职业,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瞩目的成就。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忠诚并奉献于祖国的人!
邓稼先是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研究者,他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难当前,他毅然回国建设祖国,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学习邓稼先的故事,鼓励青少年学好本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