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毅之外孙子梁鸿翔今年中考前准备作文时,告我说不考小作文。我看他备考很忙,便没有讨论此项,打道回府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翻译)
结果中考考出了小作文,他写得并不顺手。虽以623.8分忝为乌海市中考状元小儿郎,但语文中小作文却是个短板,须加强训练。
溪濂先生的《爱莲说》有三个特点值得称道。
其一,构思上采用了演绎法,即先设大前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然后推岀了小前提:菊、莲、牡丹各有其可爱之处。最后导出结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其二,三种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各自的本质特点: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从字面上贬斥另外两种花,而是实事求是地认可"牛鸣牛应、马吼马和”的客观现象。
其三,作者表明了自己喜爱"莲”的态度,并顺势举出莲花的三大特点:①出淤泥而不染,擢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此来同气相求,同心相许。
《爱莲说》虽简短,但其震撼力不亚于任何著名的鸿篇巨制,它毫无疑问是文章中的"浓缩铀”,威力无比。
外孙子很努力,考分差可。姥姥给打了点银子以资鼓励。小儿郎调侃道:"姥姥,你不知道富贵于我如浮云也。哈哈哈……"
《论语》四百余条,唯此条常挂于口头,可见此条对其感染力不小。
孔子这条箴言对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的影响更无悬念,这从"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表述中能够看得出来。尽管未"冒天下大不韪"地排斥金钱富贵,而他信奉"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已经酿成无穷的芳香而向中华的每个角落弥漫。
毋庸置疑,孔子的气场很大,周敦颐的魅力很强,《爱莲说》的魔性不可名状。毅自拜诵此文后,只要写到莲或荷或芙蓉,便能想到此篇,仿佛被罩在里面而无法摆脱。请允许我引两首拙诗以证之。
第一首:
出水芙蓉体面白,
生香气息似歌来。
淤泥密密拔高处,
绿叶亭亭荡漾排。
周子情怀绝艳羡,
后生意气俟芳开。
爱莲千古真名句,
扼腕频揖巧剪裁。
第二首:
河城绿孕夏荷胎,
绿袂迎风一色裁。
处子丹唇矜笑意,
娇娃峰乳未着怀。
洞房昨夜轻声闻,
待晓堂前粉面开。
从此香歌袭岸柳,
史郎梦寐伴卿来。
第二首似欲摆脱束缚,但新意亦寡,境界更无法与溪濂大作比肩,真是惭愧。可见《爱莲说》之凌云干霄,令我辈永远仰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