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老子的道德经精髓是什么)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老子的道德经精髓是什么)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老子的道德经精髓是什么)《道德经》又称《老子》,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它是中国古典思想的基本经典之一,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自古至今,为《道德经》注解的超过一千种版本,这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对国人的巨大影响。《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是重大的,7世纪时《道德经》就被译成梵文。近代以来,它是《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文化名著。仅德国,从1870-2009年,《道德经》德译本就

《道德经》又称《老子》,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它是中国古典思想的基本经典之一,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自古至今,为《道德经》注解的超过一千种版本,这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对国人的巨大影响。《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是重大的,7世纪时《道德经》就被译成梵文。近代以来,它是《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文化名著。仅德国,从1870-2009年,《道德经》德译本就有103种。

为培养大家对《道德经》的兴趣,提高我们的人生智慧,笔者试从《道德经》中摘录几则语句,并作简单的翻译。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老子的道德经精髓是什么)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老子的道德经精髓是什么)

1.(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今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既长且久的根由,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退在最后,自身反而占先;把自身置之度外,自身反得保全。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反而成就了自己吗?

2.(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所恶,故几于道。

今译: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争高,甘愿留在众人厌恶的地方,因此极近似于道。

3.(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今译:黄金美玉堆满屋,没人能把它看守住。富贵而骄傲自恃,定会给自己招灾惹祸。功业完成引身告退,这是合乎天道的呀。

4.(二十七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今译: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为善人的借镜。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镜,虽然聪明也是大大的糊涂。

5.(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今译: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认识自己的才算高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战胜自己的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就等于富有,努力不懈的才算有志气。

6.(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

今译:用道来辅佐人主的,不以兵力强行于天下。军事行动很容易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刺就长满了;大战进行过了以后,必然出现荒年。所以善战者能制胜就算了,决不以兵力来逞强啊。

7.(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今译:名望与生命何者更可爱?生命与财富何者更珍贵?获得名利与丢失生命何者更有害?过分的吝惜必定更大地浪费;过多的收藏必定更重地损失。所以知道满足便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带来危险。

8.(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今译:圣人是不积蓄的:尽都照顾了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都给与了别人,自己反而更繁多。所以天之道,有利于万物而无所迫害;人之道,施为于众民而无所争夺。

《道德经》充满了深沉的智慧之语,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希望同学们早日走进《道德经》,汲取圣人的精神营养!

上一篇: 和珅抄家(和珅抄家清单)
下一篇: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