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去过南和县宋台村的人,都赞叹于宋璟文化广场的内涵与精巧。在这片占地不到7000平方米的广场上,宋璟文史馆、梅花亭、廉政长廊、梅花赋碑以及村民礼堂错落有致,小游园、小广场间插其中,四周梅花、海棠、紫荆等形映成趣,既为宋璟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了实物载体,又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场所,因此深受附近村民的喜爱。
“打造宋璟文化聚集地,传承宋璟文化内涵。”宋璟文化广场建成3年,这句话不仅深深烙在宋台村“两委”班子心上,也刻进了每一位宋台村民心中。
兴建宋璟文化广场的想法源于2014年。时任宋台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中波申请组织村里的党员群众到外地学习乡风文明建设经验,乡领导一句话就把他点醒了:“我们四处学先进、学模范,作为大唐贤相宋璟的故里,为什么不直接向宋璟学习,树立一个本土典型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中波说,2015年秋,建设宋璟文化广场的课题正式提上日程。仅仅用了不到20天,便完成了100余万元的资金筹集任务以及1.1万余立方米的垫土夯基工程,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我当时深刻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感觉。”当时还是村党委委员的李志平说,广场施工期间,大家都是“白+黑”“5+2”,周边很多村民自发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一连几天和工人们吃住在这里,连孩子生病也顾不上回家照看,“施工进度特别快,比自己家盖房子还要兴奋。”
广场修建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李志平回忆,因为经验不足和资料匮乏,大家一度在宋璟文史馆的规划设计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甚至连宋璟塑像的选择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村两委班子带着宋氏后人及村民代表多次到沙河市宋璟祠堂进行查看,又诚恳请教了宋璟研究协会的意见,经过一番研讨和比较,最终一一敲定。
李志平说,宋璟文化广场的兴建是一项特别“顺民意、得民心、聚民情”的工作,经此一役,村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显著提升。
“宋璟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李志平说,“现在村子里人心齐、风气正,大家都以宋璟为荣,自觉以宋氏家训匡正自己,生怕做得不好落到队伍后头。以前那些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现在来看,文化广场兴建的背后,正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乡村振兴的时代呼唤’。”闫里乡党委书记薛运波说,文化传承需要载体,文明教化需要引导。宋璟文化广场的建成,将宋璟文化实物化、具体化,使人们对先贤的仰慕之情得到寄托和释放,满足了群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渴求,顺应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更重要的是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高尚的道德标杆,让大家为人处世一言一行都有了参考和榜样,直接加速了文明乡风的形成和扩散。“需求出在哪里,咱们的行动就奔向哪里,结果也就落向哪里,这是对‘出卷人’和‘阅卷人’最好的答复。”
(记者 靳普 通讯员 窦建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