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清代的江南骈文

清代的江南骈文

清代的江南骈文清代的江南骈文

在中国正统文学之流中,以地理、地域分疆划界者往往而有。仅有清一代,诗则有岭南三大家、吴中七子之别,词则有阳羡、浙西、吴中、常州之分,文则有桐城、阳湖之殊等。然而也许是限于文体的特殊形式和接续关系,延续近两千年的辞赋与骈文二体的分派在学者眼中似乎总也与地域搭不上关系。另外颇为奇怪的是,因得之于江山独秀、政权变迁之助而长盛不衰的江南文化,总是不自觉地诱惑着历代文人学者对其浸染出来的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等孜孜不倦地加以学习和研究。这自然也使得原本多不以地域分派的骈文得以常与学者目遇耳逢,乃至进入研究的观照之中。何况骈文发展到清代,颇有“高者率驾唐宋而追齐梁,远为元明所不能逮”的复兴之势(谢无量《骈文指南》语,另钱钟书就朱洪国《中国骈文选》一书选目致著者信中亦有类似观点,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卷首)。所以,在地域文化情结与骈文时代复兴的综合影响下,作为骈文研究之擅长者,能够致力于《清代江南骈文研究》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如果纵观清代乃至中国骈文研究多评点式勾勒、少全面性考察的现状,路海洋《清代江南骈文发展研究》(下简称路著)能对特定时期(清代)、特定地域(江南)兴盛文体(骈文)发展进程做专门研究,从补学界研究之不足看,这又是颇有助益和值得称赞之事了。

选题新颖

紧扣清代骈文发展脉络

毋庸讳言,清代骈文创作数量质量以及影响波及范围来看,多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路海洋能从如此广泛流布区域之中截取重要的带有经典的作家群和流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足见其识力与才力。但这种果断应该说与其师罗时进教授及其自身的学术积累是分不开的。他继承了其师对“江南”界定的说法,在对自然生态、经济水平、人文环境的综合考量后,将江南的空间范围限定在了环太湖地区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太仓七府一州。而“环太湖的这七府一州地区,自古便是江南的核心地带之一,诸府间不但有着自然地理上的紧密关联性,而且有着社会人文上的内在统一性,可以说是以太湖为自然纽结点的文化生态圈。”

江南的空间地域又如何与骈文作家的创作地域实现统一?这只要从清代《国朝骈体正宗》《八家四六文钞》《后八家四六文钞》《国朝十家四六文钞》《骈文类纂》等选集和总集对作家作品的收录情况便可窥知一二。笔者曾对清代骈文鼎盛期的乾嘉骈文作家地域分布进行过统计分析:乾嘉骈文作家共201人(女性作家29人),仅江苏(95人)、浙江(50人)、安徽(19人)三省就约占了总数的80%,江苏一省竟也几乎占了一半,无论从作家数量还是创作成就看,北方皆远不及南方,而南方之中又特以江苏苏州、常州、扬州和浙江杭州等城市创作尤盛。路著则更进一步,其在清代骈文创作整体情况下对江南七府一州各地域、各时期的骈文大家、名家及作家总量予以考察,无论是地域之广、体量之大还是审验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考察的结果便是得出一种明确论断,即清代骈文的中心是江南,清代江南骈文发展的规模、成就,代表了有清一代骈文发展的规模和成就,清代江南骈文的发展进程,即构成了整个清代骈文史的主体。其数据之精确,材料之充分,不得不令人信服。从清代骈文发展的情况看,这是合乎实际的。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而言,地域性文化视角下的骈文研究如屠寄《国朝常州骈体文录识语》、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中的常州派,谢鸿轩《骈文衡论》、张仁青《中国骈文发展史》的常州派、仪征派以及曹虹与弟子合著的《清代常州骈文研究》,都仅局限于常州和仪征地区,对于他者不复关涉或关涉较少。既然江南骈文成为整个清代骈文发展的主体,那么路著紧扣这一客观存在的独特现象加以全面研究,无论是从骈文研究的开拓性,还是从骈文史进一步建构的层面而言,其意义都是重大的。

视角独特

辐射广而聚焦热点难点

路著的研究范围是广的,其搜集材料也是勤的,但如何在广阔空间与绵远时间框架下,将丰富的材料鱼贯雁比,条分缕析并整合统一于反映清代江南骈文的发展面貌上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路著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可圈点之处。

其首先延续了旧著《社会地域家族: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发展研究》的方法,即社会、地域与家族视野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社会学视角可追溯到孔子的“兴观群怨”、孟子的“知人论世”等,经过后世不断发展丰富,基本已成为一切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普遍方法。即便如此,路著还是能有所发明,从清廷压制与引导并行的政治文化政策,清代江南地区考证学的鼎盛等分析出作为与古文经世祈向相异的骈文至乾嘉间乃臻于鼎盛的原因。地域学(地理学)和家族学视角作为近现代以来的新兴研究方法,近来在学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骈文研究方面,有颜建华《清代乾嘉骈文研究》第三章《乾嘉骈文作家群》中对作家地域分布、家族作家群的简要介绍;有曹虹教授《清代常州骈文研究》从地域文化视角对常州骈文进行重点观照;还有黄万机研究员《黔中骈文评介》择取清代贵州作家及游宦贵州作家龙绍纳、刘藻、洪亮吉等的几篇骈文进行简评。路著则加以申发,注重从江南作家在地缘与亲缘上的紧密关联层面探讨其对江南骈文发展的更为直接的作用。

然而,这种三个视角综合的方式也将带来两大问题。一是如若以这三种视角为主对江南骈文进行观照,如何避免论述的平行化及重复化?二是这三种视角对江南骈文发展的影响除了直接推动作家作品数量的增加、骈文理论和创作技巧的切磋等方面外,又如何分别具体化到对骈文创作方式和骈文风格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牵涉问题甚多,从大层面的区域骈文、家族骈文风格细化到小层面的作家作品的风格,以及各层面间风格如何相互影响,其轨迹如何?何况作为宫廷统一文学的赋与骈文,除屈宋等《楚辞》“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言楚物”的以地域之物直入文章外(宋黄伯思《翼骚序》),其地域特征并不甚明显,也不便细究。若胶着于这类具体而微的问题,必然会耗费过多的研究精力。路著显然也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因此作者放弃了对清代江南骈文并不突出的流派或文派特征的追究,而是着力于个体风格的精确性追求,即:将外部关系研究转到文学内在构成研究,以文学本体研究为核心,采用文献考索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历史考察与共时探析相结合、个案研究和综合分析相结合、主题揭示与艺术品鉴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在历史阶段分期和地域划分中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地研究(尤其是艺术品鉴),力图通过对所有代表性骈文名家作品的分析,实现对江南骈文发展的总体把握。以历史阶段分期为纵轴,以地域划分、作家个案研究为横轴,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实现社会、地域、家族视角的交叉分析,这便形成了路著的方法,也形成了路著的结构。

探幽穷赜

抉发“名作佳作”,胜义叠出

路著的意义还不只于确立江南骈文在整个清代骈文发展史中的主体地位,更在于对作家作品的大力发掘。所谓发掘,关键在于搜罗的全面和研究的深入,而非择其名家简单绍介。以往《八家四六文钞》《国朝骈体正宗》《皇朝骈文类苑》《骈文类纂》等选集和总集都是对作家作品的辑录罗列,偶尔稍涉评点。而且其作为清代骈文作家经典化选择的重要路径,也使得原本数量颇为庞大的骈文作家群体,只有十分有限的一部分进入到了当代文学的接受视野。今人也多只对某一个或几个骈文大家、名家如陈维崧、洪亮吉、袁枚等人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这类研究固然也时有创见,而对于观照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域骈文发展的总体面貌则显得力不从心或较为零散。从整体情况看,作家个案研究、作品研究及理论研究等仍将是清代骈文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路著于此应是颇有心得的,他将清代江南骈文发展分为清初面貌初具期、清中叶臻于顶峰期、清末承衍渐衰期三个阶段,统计出三期骈文大家、名家及其他代表作家109人,其中大家、名家55人,并分章对50余人的大家、名家及一些不甚有名的代表作家进行专题研究。其研究内容涵盖了作家生平轨迹、作品创作情况、骈文理论主张、风格特点和形成原因、后世影响等诸多方面。从路著的整体架构看,其统合了清代骈文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作家系作品系理论,是全书俨然成为一部江南骈文史乃至清代骈文史的骈文作家传记。其文献考证详实,材料分析有据,作品鉴赏到位,基本呈现出清代江南地区所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面貌。

此外尤可较为注意的是,路著江南骈文研究一方面对常见大家、名家的研究向深的方向进行拓展,分析也时有新见。如对学界较为忽略的尤侗的研究,通过综合考虑尤侗骈文的总体成就、个性特色和清代骈文的概貌,路著对尤侗骈文的历史地位及价值给予了充分重视和重新审视,用新的衡量标准及批评视角改变了历来学者对其以贬为主的传统认知,认为其堪称清代骈文史上的“异类”。其骈文创作成就颇高,才华卓越而特具游戏精神,在清代骈文史上独一无二,是对汉代以来尤其是六朝俳谐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俳谐文学的重要成果。这种重视和评价在前人论述中是难得一见的。另一方面,路著也揭示了一批以前不被学者重视的重要作家及其骈文理论、创作成就。姜书阁先生的《骈文史论》对清代骈文总体评价不高,对江南骈文名家如陈维崧、袁枚等人的骈文创作也只是简略提及。路著于此则有所改观,加大了对上述诸家及吴农祥、陆繁弨、章藻功、王昙、金应麟、黄金台、缪荃孙等人的研究力度。尤其是骈文名家章藻功,路著称其为被“遮蔽”的清初俪体宗匠,可见章氏骈文在以往学界认知中的处境,其骈文成就及其在清代骈文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路著一改前见,对章氏的生平事迹、骈文创作、骈文主张、风格特色及艺术成就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文末还附有《章藻功年谱简编》,足以见得作者用心之精、用力之勤。这种对江南骈文作家在深的方向上生发、在广的方向上拓展的研究,无疑对我们更全面深入认知清代江南骈文乃至清代骈文发展是颇有助益之功的。

同时,也可能受限于著作规模、文献材料及作者精力等诸方面因素,该书中还有一些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申发。如作为研究主体的江南骈文,与其他地域骈文及作家的互动性和差异性问题,似还需进一步探讨。尤其是乾嘉以后,中国骈文创作与研究逐渐形成由七府一州为中心向福建、湖南、广西等四围区域扩散,形成从直隶、河北、山东到福建、广东的南北带状分布的两大趋势。江南骈文作为清代骈文史上客观存在的独特现象,其独特之处在哪里?笔者以为,除了作家数量、创作成就、地域群聚特征等表现外,厘清其与其他区域骈文之间的互动源流关系或之间在创作方式与风格特点上的差别,对于进一步体认和把握江南骈文特色,确立江南骈文在清代骈文史上的主体地位都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 宁夏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马汉成调研宁夏六个民主党派区委会、宁夏文史研究馆等单位
下一篇: 2022年成人高考-数学(文史财经类)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附答案详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