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林(1917.7-2017.11),号佛子明璧,原籍浙江绍兴,1917年7月生于福州。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主编《百年闽诗》《全闽诗录》,出版有《赵玉林书法选集》、《玉林词选》、《秦豫行》等,及《灵响居诗文存》。2017年11月26日晚8时,赵玉林老人在家中与世长辞,享高龄一百零一岁。赵玉林的书法,数十年来遍布福州大街小巷,成为福州市民热爱的文化瑰宝,他的一生,已是八闽乃至中国大地的文化传奇。
1946年,赵玉林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得经济系第二名。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学习。翌年又参加选拔县长的考试,名列第一,以“八添纸,两状元”名重一时,因为这是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时期举行的最后一次考试,所以又有人称赵玉林为“末科状元”。49年之后,赵因曾任国府永泰县长,被长期发配在苏北农场劳动,渡过了长达23年农场坎坷岁月。释放后,为革命元老傅柏翠延入福建文史馆。
赵玉林先生的诗词,在福州长期脍炙人口。1989年,他与黄寿祺教授合著《秦豫行》,1992年圣代词库丛书出版《玉林词选》,1994年和潘主兰七人合印《七发集》,同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玉林诗文集》,2003年出版《赵玉林自书七绝诗卷》,同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灵响居诗文存》,2010年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左海吟墨》(全四册)。
福建历代人文荟萃,但百年诗作长期无人整理。2001年10月,赵玉林向福建省文史馆提议编纂《百年闽诗》,亲任执行主编。2004年5月,此书出版,选收20世纪100年中720位作者3000多首诗词,堪称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以下是严复书院推荐的赵玉林诗词及书法。
人月圆(选自云烟剩稿1932-1949)
病中闻关礼邦死讯。关读于北平,其父投敌。绝裾来闽,与余同事抗日救亡,在沙县殉职。
寻常月在窗前过,今夜泪如麻。三秋病枕,艰难旧梦,人在天涯。
同窗玩月,侈谈国事,乱堕天花。少年豪气,灭亲赴义,碧血黄沙。
柳梢青
序:1944年秋,胡美成将军出镇漳码,邀余入幕。章啸斋老先生以地临前线,室家可虑劝阻。赋此谢之。时在南平。
蔽日旌旗,威临鹭岛,十万雄貔。石码风旋,九龙浪啸,半壁安危。
书生投笔扬眉。却狂虏,丹诚已驰。俯仰深渐,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归侨黄君蓄劣马数十匹邀余试辔赋此赠之时在漳州(1944)
何事神骓泣向风?中原遍野尽哀鸿。霜蹄会破榆关雪,谈笑扬鞭夕照红。
题戏猴图(1945)
误落世人手,今朝丑态多。一声锣响处,宛转泪滂沱。
咏牛蒡子(选自莘野随录1952-1976)
无香无色亦无辉,寂寂荒郊安素微。我道多情唯此物,每钩衣角伴人归。
一九五六年三月即席
零落残魂越万死,投荒遣恨镜难圆。半瓶浊酒论知己,一片乡心逊去年。阅历太多情转淡,唱酬偶及意相怜。青衫泪渍琵琶语,笑谑何妨代管弦。
定风波 寄稿(上世纪50年代)
草发荒原二月春。蒙蒙瘴雨断人魂。白发征衫愁绕舍。难写。杜鹃声里度黄昏。
盈箧诗馀何处寄。阳光道上尽行人。谁是天南归去者。停驾。烦君觅便付寒门。
重好(选自悼孟百歌1958)
轻移翠枕小胡床,月照相思到枕旁。留得一枚青橄榄,苦甜滋味待君尝。
鼓浪屿日光岩(1983)
日光岩上秋光好,万顷波涛扑面来。解得练兵先练胆,延平气慨自崔嵬。
病愈(1982)
一服灵丹遍体凉,顿祛困惫梦初长。此生尚欠诗千首,再世何妨鬓有霜。
登六和塔(1982)
十年动乱苍生老,五载回苏积郁开。忽对浩茫思百废,江山此日要英才。
过木棉庵(1983)
半闲湖上留残迹,犹说当年歌舞酣。此地草荒无蟋蟀,斜阳冷照木棉庵。
过漳州感怀四绝选一(1983)
浮生曲径似羊肠,恨不当年为国殇。留得残躯过耳顺,更将何物付玄黄。
诗穷而后工(1985)
晚来清望满词林,却笑无薪欲爨琴。诗到贫时方有骨,夜寒且作蛰龙吟。
题池塘蛙鼓(1987)
春愁黯黯不成眠。举首群飞正刺天。却恨生身居草泽,噪鸣只在水塘边。
纪念国际住房年时余寄寓西禅寺(1987)
立锥引领望连阡,都道今朝胜昔年。广厦万间寒士笑,何为一老寄西禅。
武夷山过螺丝洞未入(1988)
微茫心事落吟边。忽见螺旋尚有天。恐入彀中难转侧,置身局外自翩跹。
包公祠(1989)
晚来铜臭欲熏天,官倒颓波大要钱。安得铸公身亿万,分居津要涌廉泉。
偶骑自行车周游上海全市(1990)
迎风世界御清新,一骑晨周歇浦滨。七四老翁矜矫健,轻身犹自驾飚轮。
长汀三轮车妇诉购车三百余元交牌照税三千余元(1990)
买车四百牌三千。巨果弱枝苦倒悬。白日踩车勤载客,夜归倾囊交税钱。
酆都(1993)
船过酆都说鬼城,阴森景象意中生。至今未废阎罗殿,留与人心补不平。
哭胡美成叔(1994)
刚捧来书墨未干。遗传噩耗泪丸澜。荩谋未竟留遗憾,后死何堪心力殚。
自注:叔约余相偕应邀访台,为和平统一事业贡其绵薄。余中途因故辞不从游。今议已成,十一月廿三日赐书犹及此事,不意旬间遽闻溘逝,悲痛何极。
再到南京(1996)
秣陵旧梦尚留痕。五十年前金马门。同学少年皆不贱(借杜句),只今容我赋招魂。
谒中山陵(1996)
策杖步维艰,努力随人后。默默爇心香,一阶一仰首。十载两谒陵,能几馀生有?细雨湿林梢,悲风吹客袖。宇宙知何穷?先生永不朽。
有友以勿嫉富如仇相规劝者因赋
八十老翁罔所求。底因嫉富似伊雠。乞醯耻效微生直,胡越何伤肝胆投。
游泰山乘缆车达天街登玉皇顶遇雾即景口占(1998)
我登玉皇顶,行年逾八十。杳霭迷双瞳,郑俪失顷刻。徐老耽共赏,抠哀不离侧。天风殊莽荡,四顾竟无得。朝气化水珠,不觉须眉湿。天下在胸中,大小何须测。
李清照纪念馆偶感(1998)
易安流落江南际,后主情伤国破时。天厄斯文缘底事,劫余词思更清奇。
登北固山怀辛稼轩(1998)
白发无情到鬓边,凄凉顾影亦堪怜。平戎种树都能耐,剩有闲愁大似天。
庚辰清明偕弟妹率子侄保福乡扫墓(2000)
落叶翻风山鸟喧。清明强步入丘樊。坟前展拜知何语,无负先人戆气存。
近奉命编纂百年闽诗以面广诗佳为的此行闽南三县二市旧雨新知皆愿尽力相助感赋
不遣同光好句湮。闽中后继更谁人。天涯何处无芳草,搜集随缘到海滨。
迎秋有感(2002)
夜坐萧然悚老怀,衔枚铁骑自西来。陡思下岗诸亲友,可有寒衣待剪裁?
读杜甫天末怀李白因忆文革中罹难诸友三首选一(2002)
凉风天末起相思,肝胆轮囷问所之。剩有北邙迟上月,清光犹照已枯枝。
揽镜书怀(2003)
银髯霜鬓貌何丑。独立西风逗衰柳。往事蹭蹬案已铁,未来恍惚宁复有。拔剑梦中不觉痴,挥毫敢喝牛马走。百端悲喜归吟囊,高歌岂厌孤怀守。闲云野鹤自悠悠,万卷经书徒掣肘。酒入愁肠颜暂红,仰屋抗声呼负负!
西江月
甲申重阳文史馆同人共登大庙山(2004)
大庙山头落帽,钓龙台畔题糕。从容吟啸赋登高,诗友而今俱老。
尘事新陈代谢,寻看文运冲霄。一声云雁过逍遥,几朵霜花绝好。
甲申清明三山逸仙忘年三诗社集吟宛在堂
宛在尘封不记年。诗龛寥落久无烟。甲申运转祧方续,庚癸呼艰事已蠲。岛瘦郊寒终得位,酒新瓶旧再开篇。料知花木皆含笑,好鸟嘤鸣翠接天。
七叠寺字韵长女延庆婿王本金金婚纪念索诗书此贻之
当年身陷大理寺。有女学成犹待字。缇萦含泪去支边,为保覆巢人雁异。黔灵荒僻傍蜀岷,解放之初众訚訚。布依苗傣杂居处,医护妇婴各族驯。良缘缔来五十载,报国赡家情两在。转瞬儿女亦成行,结发蓬门恩似海。人生何必贵公卿,大难能全懦者惊。今日堂前衣彩舞,合锡吾儿孝女名。
九十题照(2006)
胸无宿怨人长健,学有新知意自怡。九十容颜未枯槁,平生甘苦付希夷。
丁亥中秋坐月怀经纶即用经纶丙戌中秋赋得原韵(2007)
坐我清光九十秋。东坡骨相配军头。今宵合是无眠夜,起舞空庭不尽愁。
哀汶川三首选一(2008)
五一二地震,中小学生死伤特重,中心惨痛。
地裂山颓哭杏殇。孟郊枯立向苍茫。悔疏防震当年误,愧对宁馨引恨长。
己丑重阳再登黄鹤楼(2009)
重阳一老逞风流,又此名楼又此秋。自古楚人多重诺,至今黄鹤不回头。西来水带岷峨雪,东去云生鹦鹉洲。各异登临凭吊感,悠悠千载大江幽。
闻成都钟树梁教授病逝痛极立地口号(2009)
哭向遥天奠一卮。晚来肝胆愧相知。弥留尚递诗消息,从此难堪独咏悲。
论诗二首选一(2010)
君富资财不富诗。论诗君竟苦支持。财多未免诗言浅,终觉鸡飞不过篱。
纪念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年作杜甫颂四章选一(2012)
寂寞朝廷天宝后,人今罢病虎纵横(借杜句)。曾干气象凌云笔,写尽中原风雨声。
下附福建《东南快报》2014年对赵玉林先生的一篇报道:
赵玉林先生与《百年闽诗》
《东南快报》记者:刘媛
百岁将至,他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面对。他说,活一天,干一天。不管活到什么时候,做到什么时候,把有用的整理出来留给后人,做到不能做就算了。
赵玉林,字恒一,号佛子明壁,福建著名诗人、书法家。尽管已年近百岁,但赵老依然气宇轩昂,精神矍铄。
活一天,干一天,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如今的气定神闲更像是一种人生积淀。磨难不断,大喜大悲,都是往事。
而他又是如何编纂《百年闽诗》这一传世佳作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近诗书大家赵玉林,且听他的人生“诗词吟诵”。
赵玉林在1947
抗日救亡中的赤子之心
1917年7月,赵玉林出生在浙江绍兴的诗礼之家。他7岁入私塾,从小聪慧过人,广猎群书,特别喜爱《聊斋》,曾戏称自己的老师是蒲松龄。
“我小时候,我们家庭里就有要求要读诗。”赵玉林说,“我父亲叫‘诗佛’,就是诗里面的‘佛’,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我父亲叫‘诗佛’可见我们家对诗的重视。”
1934年,17岁的赵玉林投考福建省国民政府秘书处办事员,从此告别校门,走上社会。正所谓成家立业,三年后,20岁的赵玉林迎娶了陈孟玉。
陈孟玉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书,与赵玉林情投意合。新婚燕尔,甜蜜的生活即将展开。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轰鸣的炮火如一声巨雷,惊动了整个中国。
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赵玉林和妻子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救亡的工作中,他们共同组建抗日剧社,赴各地宣传,鼓舞斗志。
炮火轰鸣的战场向着四方蔓延,赵玉林夫妇的生命也随时受到威胁。
有一次,他们演播抗日话剧《祖国万岁》后,刚离开广播电台不久,敌机忽然来袭。广播电台被炸,电台台长一家七口不幸全部遇难。如此危险的境遇不但没有使赵玉林退缩,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复仇的怒火。
1944年8月,福州再度沦陷。赵玉林愤而题诗,泼墨一抒胸中怒火。“惊闻日寇陷闽都,怒发冲冠责虎符。安得雄屠椎晋鄙,夺兵十万拒倭奴。”
面对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的故园,年轻的赵玉林以墨为枪,以诗为弹,表达了一颗忠贞爱国的赤子之心。
1947年,赵玉林之父赵崇钰先生八十六寿辰,赵氏一家在福州家中合影。赵崇钰称“诗佛”,故赵玉林后来自称“佛子”。
遣送劳动改造后的人生领悟
战后,1947年,赵玉林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选拔性考试名列第一,时称状元。
随后,赵玉林被任命为永泰县县长,并在任上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缕曙光。
新世纪的诞生,为旧制度敲响了丧钟。赵玉林个人的命运随着发生了转折。由于旧政府遗员的身份,赵玉林被遣送到苏北农场劳动改造,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3个漫漫寒暑。他曾经这样写道:“一去何知路尽头,能禁几许流光逝。两鬓白澜斑。回思当日,寒窗十载,铁砚磨穿。而今地角,铁窗十载,风雪衰颜。”
一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被劳动改造,巨大的精神负荷和体力劳动,几近将他击垮。1966年他终于大病一场,险些撒手人寰。
赵玉林女儿赵国秋说:“他是当时家里的顶梁柱,当初他去参加文官考试,也是为了能求得个人前途,所以,当社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时,家里人都很担心,怕他不能撑得住、经得起。”
对此,赵玉林说:“从一个文弱书生来讲,过去没有体力劳动,那时参加体力劳动,非常辛苦,休息的时候感觉很甜蜜,所以感觉到劳动有乐趣,欢乐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经过这种享受,使我们对于如何走人生道路有所领悟。”
苦难岁月里的诗词寄托
漫长的苦难岁月中,文字成为赵玉林的精神寄托,在农场改造期间,他创作了《青陵台》等历史剧十种。后来还根据农场生活,写了30万字的小说《南冠思》。
但最让他得意的还是诗词,他在消解苦难的同时,一如陶渊明般感受人世间的美好,并用诗句记录了其中的种种,赵玉林创作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莘野随录》也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秋豆孵芽玉米青,棉株发棵水洼醒。爱他一夜催诗雨,绿满甜头碧满汀。”在这本《莘野随录》中处处充满了如《喜雨》一般令人感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作,这些充满乡村趣味的字里行间,处处都透着赵玉林那罕见的宽容与超脱。
艰苦的农场生活并没有压倒赵玉林,这个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却将赵玉林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在赵玉林远戍苏北后,他的妻子陈孟玉独撑家务。上要扶养年老的婆婆,下要抚养五个未成年的儿女。而在没有人的时候,思念丈夫的痛苦更是令她苦不堪言。她曾这样写道:“何时最是思君处,斜月三更挂太虚。”
终于,陈孟玉因为过度劳累身患绝症,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她却依然期盼能与丈夫再见上一面,“莫信杏林皆束手,须留残喘待君还”。
妻子生前,赵玉林曾经答应为她写诗作为生日礼物,却一直未能如愿,痛悼亡妻的日子里,赵玉林再次拿起手中的笔,将自己对亡妻的追忆倾泻于笔端。
这组血泪凝成的爱情佳作,被赵玉林命名为《悼孟百歌》。其中整整一百首诗词,追念他和妻子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以及婚后生活的种种情景。
诗歌中寄托着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咫尺天涯隔此门,青衣怯立忆温存。殷勤探得平安后,强作笑容遮泪痕。”“他乡白发深闺梦,当日红颜远客春。忽见青山如故友,只将明月做亲人。”……
诗词中,字字句句渗透着赵玉林对妻子深深的追忆,和当年未能及时兑现承诺的愧歉,也让不少人读过之后为之落泪。后来有人评价《悼孟百歌》可与《浮生六记》相媲美,或者干脆称之为诗体的《浮生六记》。而《悼孟百歌》也成就了赵玉林诗词创作史上的另一座丰碑。
年届花甲投身文史工作
1976年初,一个迟来的决定,终于让赵玉林恢复了自由。然而漫长的岁月,也让赵玉林从三十多岁的青年变成了年届花甲的老人。1979年从农场回来后,居无定所的赵玉林暂栖福州西禅寺,诚心礼佛。在回答友人一首绝句中,他这样写道:“升沉莫问当年事,宠辱无牵一醉旋。”
在貌似旷达的诗词之间,只有他知道,其间蕴藏了多少人生的辛酸,正当赵玉林打算莫问当年事,宠辱无牵地安享晚年,已届天命之年的赵玉林迎来了命运又一次“峰回路转”。
赵玉林说:“我回到福建以后,省政府省长聘我做文史馆馆员,让我豁然开朗,就是应该把我的余生贡献给文史事业,应该为了我所喜欢的,我所能够做到的,就是诗词和书法这两门艺术,我的一些研究的成果应该提供给文化事业。”
1980年,福建省文史馆复馆,时任馆长傅柏翠先生非常赞赏赵玉林的学识,大力举荐。随后赵玉林就被聘为文史馆馆员,对于赵玉林来说,年轻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而如今他的人生道路,终于走到了一个亮堂的地方。
耄耋之年,他的舞台才终于拉开了序幕。1986年,他和全国诗词界同仁发起筹建中华诗词学会,次年学会在北京成立,赵玉林当选为理事。从北京回来之后,他又和同仁筹建福建诗词学会,当选为秘书长、副会长。 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欧孟秋说:“初期的这些办公设备都很简陋,所以很多东西,比如通知都是赵老和我用手写手刻,不像现在有电脑。赵老做事非常认真,一些会议一些活动都是亲自上门邀请,他像一般的工作人员一样,自己率先走在前头,这点对我们来讲很受感动。”
拼尽全力只为《百年闽诗》编纂
2001年10月,福建文史馆策划编纂《百年闽诗》,将1900年至2000年间散落福建各处的诗作遗珠集结出版。执行主编这个人选,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人,那就是赵玉林。
此时赵玉林已经84岁了,这样的重托一位耄耋老者能够承担吗,为了能给福建诗词界留下这样一部鸿篇,赵玉林还是接下了这个重任。2003年7月,就在《百年闽诗》书稿即将完成的时候,赵玉林却病倒了。赵玉林女儿赵国秋说:“那时,他突然胃胀不能进食,送到医院去以后症状一直加重。医生也跟我们家属讲,他有癌症的可能要进行检查。检查完就要准备手术。”
赵玉林回忆说:“要手术,上了手术台能不能下来还不知道。我编的《百年闽诗》已经快完成了,只要再两个礼拜的时间,我就能把这本书编好,如果那个时候我死掉了,这个书没完成,又散掉了,那完了那这个事情就石沉大海。所以说我不要手术,我只要再活两个礼拜,两个礼拜能够活着我就能把这本书编好,我就是死了我也愿意了。”
2004年5月,这本选收了20世纪百年720位作者3000多首诗词的《百年闽诗》面世,八闽百年诗词文化终于有了一部系统的巨著归拢,以传后人。
忽对浩茫思百废,
江山此日要英才。
——赵玉林
资料出处:感谢卢为峰先生提供《暮春之初——赵玉林书法集》,郭国强先生提供《诗佛翰墨》,赵国秋女士提供《悼孟百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