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全面打响。
山西省汾西县300余名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早先成立的中共地方武装“洪赵大队”合并为一个团。
他们历经临汾、晋中、太原等重大战役,而后挺进大西北、攻城剿匪,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该团组建于汾西,官兵大多为汾西籍人土,且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著称,曾被该部队誉为“汾西团”。
如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或血洒疆场、或年老作古,健在者都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
为拯救历史资料,汾西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组邀请走访了部分当年的老战土及他们的亲属,让他们重温了历史记忆,再现了当年宏伟悲壮的战争场面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根据老同志的口述并参阅部分文史资料,整理成文奉献给读者。
组建发展历程
汾西县是革命老区。1927年,县籍进步学生邢士贞、范亳受中共山西省委委派回乡建立中共汾西支部,发展党员1408名,是全省建党较早的县份之一。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东渡黄河到达汾西,在县西勍香镇一带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播下了革命火种,近千名进步青年参加了红军。
1946年8月,汾西全境解放,是晋西南地区最早的解放区之一。
在中共汾西县委和民主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支援前线等群众运动。组织了800多人参加的担架队随军转战陕西、甘肃、宁夏等4省40余县,行程达2500余公里。并组织百余名地方干部随军南下、西进,在新的解放区建立地方政权。
1947年秋,为适应前方战事需要,人民解放军在我县扩充部队。在各级地方组织的宣传发动下,全县掀起报名参军热潮。300余名热血青年在当时的县委、政府机关临时驻地古郡村正式参军。由于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我县征兵,也被称为“新战士”。
起初他们所属部队为地方部队,番号分別为九分区武工队、汾西大队、九分区二支队,后与洪赵大队合并为九分区55团。当时由于没有武器装备,平均5个兵发一支老式步枪,其它战土还是手榴弹加大刀长矛。临汾战役结束后,正式编人华北野战军徐向前部,番号为7旅20团。太原战役打响后,7旅归西北野战军彭徳怀部,该团番号为1军3师8团。朝鲜战争爆发后,8团经整编赴朝参战。朝鲜停战后,随军回国。
血火战争岁月
该团组建之初,奉命驻扎在县北王堤、荆滩、连村一带,以阻击尚未解放的晋中灵石来犯之敌。
第一次战斗在灵石双池镇全歼李子发、吴长福指挥的由逃亡地主、恶霸、兵痞组成的“还乡团”百余人。
1948年3月,临汾战役打响,前线总指挥是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徐向前。该团奉命赶到临汾河西康家塞抢修工事,以阻击来援之敌。在洪洞县西老爷山附近该团3个连被阎锡山保安队1个团包围。面对装备精良、数倍于我的敌军,我军采取隐蔽阻击的战术,发挥优秀射手的优势,集中攻打敌人的致命点。
如特级射击手陈六只(反底村人)让大家隐蔽,他一个人变换方位进行点射,40发子弹击毙36名敌军,且大多都是脑袋开花。
这一神奇的狙击,大大震慑了敌军。战士们乘机冲出包围圏后,又与友军配合进行反击,俘敌600余名。返回驻地途中,在蒲县与大宁交界处的山沟内路遇胡宗南增援临汾的辎重运输部队,经过激烈交战,全歼敌军,缴获迫击炮、机关枪、手榴弹、子弹190驮,从而武装了自己,大大提升了战斗力。
临汾战役结束后,晋中战役即将开始。
该团奉命经洪洞县、安泽县到达沁源县韩侯谷、郭道村隐蔽待命。徐向前采用引蛇出洞的战术,突然把该团从沁源县子洪口急行军拉到晋中腹地,同驻扎在灵石、介休、平遥、孝义、汾阳一带的阎军绕圈子。
在平遥境内路遇阎军的一个加强连和一个保安队,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敌军。
消息传到太原,阎锡山得知是一支晋南地区新扩编的农民娃娃兵在捣乱,气急败坏地命令他亲自训练、装备精良(日式、美式装备)的“亲训师”出击。“亲训师”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出太原城进行围剿。
徐向前命令该团担任诱敌任务,要求既要阻止敌军前进速度,又要准时把敌军引入预设地点。
当该团将敌引入汾阳境内一峡谷,自己占领高地后,我军已对敌军实施了包围。顿时,冲锋号响起,轻、重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全面出击,峡谷内变成一片火海,经3个小时战斗,“亲训师”2000余人几乎未来得及还手就彻底被歼灭了。
阎锡山得到消息,恼羞成怒,马上命令他的高级将领赵承绶率1个兵团3个师和1个保安团的大队人马开赴晋中实施报复。
面对3倍于我的敌军,徐向前采用断其后路、分割包围、集中歼灭的战术。7旅20团于7月18日急行军抢占榆次朱村,当该团赶到时,朱村已被阎军九纵队占领。
于是该团两个营不足700人的兵力与九纵队7000余人的兵力展开了争夺战。朱村争夺战打得非常激烈,敌军凭借有利地形和重火力向我军猛射,我军只能用轻武器和手榴弹还击。冲锋号声、爆炸、喊杀声惊天动地,硝烟冲天。
我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团长钟子善、政委张风山手提大刀亲自上阵,率领战士们展开肉搏战。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打退敌军6次冲锋。
在紧急关头,我太岳部队15团、16团及时赶到增援,敌军很快瓦解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全歼敌军。活捉敌兵团司令赵承绶,仅我英勇的7旅20团就俘敌6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朱村大捷,为晋中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后参加了解放平遥、介休、张兰、清源、徐沟、孝义等战役。晋中战役全面结束后,20团被拉到河西休整1个月,而后奉命急行军到阳泉附近待命,为解放太原作准备。
太原是华北重镇,阎锡山的老巢。经阎30多年的经营,在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构筑了6000多座碉堡和层层防御工事。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留用了3000多名日军战俘作为军事顾问,并大规模的增修、改建防御工事。
阎锡山鼓吹太原是“碉堡城”、“火海区”,固若金汤,可抵御150万部队的进攻。1948年9月,太原战役正式打响。徐向前任前线总司令,周士弟任副司令。华北野战军1兵团、8纵队、13纵队、7纵队、7旅共计约8万兵力对太原城实施了包围。
7旅20团奉命从阳泉向太原东山迂回。
东山是太原城东的天然屏障和门户,主峰海拔500余米,可俯瞰全城。东山的重要防御工事在石嘴子、小窑头和牛驼寨,这几处要塞均高于太原城300米,是太原城防的主要支撑点。
可以说占领东山,就等于占领太原。
特别是牛驼寨,地形十分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上建有10个大碉堡和无数小碉堡,核心阵地是利用古庙改建的庙碉。庙碉长10米、宽6米,墙厚3米、顶厚5米,全部采用钢筋水泥构筑,是阎军的一个师指挥部。
阎军还把庙碉周围的黄土坡劈成断崖,下面是层层铁丝网和无数地雷区,易守难攻的程度可想而知。
7旅20团在东山背坡经几次强攻,占领敌军山下的瓜底沟居点,打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反扑,巩固了阵地。
9月17日,夺取东山的战役又一次打响了。
最先接受攻占牛驼寨任务的是3旅和警备旅,但多次激战不下,敌我双方损失惨重。在此情况下,7旅接受了攻坚任务。战前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阵地上摆满了数以千计的棺木。让官兵们自选并贴上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衣角上缝上写有自己名字和籍贯的布条,以备战死认尸。
当时的场面极其悲壮,官兵们群情激昂,决心决一死战。20团作为先锋部队受命偷袭牛驼寨。午夜时分,与兄弟部队一起搭梯偷袭,敌守军在睡梦中作了俘虏。
天亮以前,庙碉周围的5个主碉均被我军占领。天亮以后,敌军出动大部队反扑,4架飞机和1000多门大炮向7旅阵地疯狂轰炸。阵地上布满了弹壳弹皮,地面虚土达到两尺多厚,我军伤亡惨重。
但我军将士利用占据的碉堡工事顽强抵抗,并用敌军尸体垒起新的防御工事。经过20多天的拉据战,打垮敌军10纵队的无数次进攻,巩固了占领阵地。
部队经过暂短的休整补充,开始攻打庙碉,20团仍然负责攻坚任务。我军采用爆破队、突击队、尖刀队互相配合的战术,在炮火的掩护下,爆破人员身背25公斤的炸药包,向800米外的庙碉俯卧前进。中途要通过层层铁丝网,敌军用轻重机枪疯狂扫射,6次爆破都因炸药量小,位置不当未成功。担负爆破任务的2营伤亡惨重,只剩下24个人。运输炸药的2连最后只剩下13个人。
最后一次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使用了1500斤炸药才把庙碉炸开一个口子,而碉堡内的敌军已被全部震死,其中还有1个日本指挥官。
攻打牛驼寨等四大要塞,血战半个多月,我军以牺牲8500人的代价夺得了东山攻坚战的全面胜利。20团团长钟子善在总结大会上禁不住泪流满面。
他说:“我们团战前2000多人,如今只剩下200余人,而且活着的多是伙夫、马夫和一些非战斗人员。”
当时辽沈战役正在酣战中,中央军委指示围城部队暂停进攻,围而不打,就地待命。战士们自掏“猫洞”栖身,坚守阵地。当时已进入初冬寒冷季节,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每天由10华里外送来两顿已冰凉的饭菜,没有水喝,更不能洗脸,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近半年的时间。
辽沈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命令攻克太原。
失去东山防卫屏障的太原守敌早已成瓮中之鳖。
1949年的4月23日下午,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彭德怀下达了总攻令(当时徐向前司令正在病中)。
当时7旅20团担任了攻城尖刀部队的任务,我军土气正旺,将士们纷纷要求担任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时任班长的郭小海(亢家庄村人)接受了登城尖刀班任务。当团长问到他还有什么要求时,他提了两点要求:一是如果活着回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果牺牲了,身上30元济南券交纳党费;二是希望团长能把手提式冲锋枪借给他用;三是要两条香烟,让班里的战士过一把烟瘾。
24日凌晨,我军1100多门大炮向太原城墙和主要军事据点一阵猛轰。
炮声过后,天上升起信号弹,顿时,冲锋号声、冲杀声响彻云天。我登城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搭扶云梯,开始登城。
20团当时的登城位置在小东门,郭小海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所在的1营是第一梯队。
当时由于炮火未按预定计划将10米厚的城墙炸开,给登城部队增加了难度。郭小海带领全班战士作为尖刀班冒着守城敌军的疯狂扫射,顺着云梯,一只手扣住墙砖,一跃身跨上了城墙。
他以城墙垛口为掩护,利用手中的手提式冲锋枪向敌守军猛烈扫射,打得敌军不敢抬头,难以还手。随后跳进壕沟,他乘机将腰间携带的3个手榴弹同时拉响扔向敌群,乘着爆炸声的烟雾,拣起敌军抛弃的冲锋枪,又是一阵猛射。敌军乱作团,伤亡大片。他孤身一人奋战多时,仍不见后续部队,便不断变换射击位置,最后躲进敌军一残破的碉堡内继续与敌人周旋,等待援军。
事后得知,后续登城部队在敌军炮火的扫射下,伤亡惨重,屡次登城均未成功。一连被打垮后二连接着上,二连被打垮后三连接着上。郭小海所带的一个班12个人,最后只剩下一个兵,还负了伤。约1个小时后,我军冲锋号和喊杀声再次响起,红旗终于插上太原城头。
郭小海成为太原解放登城第一名的英雄人物,受到部队的嘉奖,并荣立一等功。饥饿疲倦的守城阎军已无斗志,经6个小时的巷战,全部被歼。
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孙楚、太原城防司令王靖国和一大批日军军官全部被活捉,阎锡山的亲外甥梁化之和一批顽固不化的高级将领服毒自尽。
太原战役后,20团划归西北野战军彭德怀部。
他们随军西渡黄河,参加了扶眉战役、宝鸡战役、西宁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952年又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青山、仁川等战役。朝鲜停战后,他们随军回国。部分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复员回乡。
部分人员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业担任了领导职务;部分人员则留在部队继续服役。涌现出一批县团和地师以上的领导干部。
“汾西团”的官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他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用生命和鲜血展示了汾西儿女的风采,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
他们的革命情怀和丰功伟绩当永载史册。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