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不像唐诗那么大气磅礴,它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具体人物、事物的细枝末节,以灵动以及一瞬间的精彩情节以小见大。来突出美的无处不在。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表达。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宋词里的唯美日常。
化 妆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清霜。呵热了纤纤素手,试着给自己画个梅花妆。都因为这胸中满腔的离愁别恨,所以不觉就把双眉画成了远山一样,又细又长。
梅妆:在眉间描梅花形以为妆饰。又称落梅妆。出自宋代《太平预览》卷三十引《杂五行书》曰:“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远山眉亦称远山黛,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长眉可入鬓深得美人喜爱。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娇艳明媚的双颊,只着淡淡胭脂,恰如春天郊野一朵顾自绽放的野花,那样恬淡娴雅。
这若有若无的清减之色正是被宋朝那些文人雅士所追捧的。这一副浅淡相宜的妆,袅袅婷婷,犹如一副行走的水墨丹青,一泓秋水,远山含黛!线条简约流畅,清新携永!
约 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唐朝起元宵节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甜蜜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一年一度的元宵情人节到了。门前树上挂满了花灯,照亮夜色宛如白昼一般。说好傍晚月亮一升起来,就在河边的垂柳下见面。然而,左等不见有人来,右等不见你的面。正当我左顾右盼,魂不守舍的时候,一回头暼见你正在最漂亮的那盏花灯下欣赏品评!别来无恙否?
品茶 、斗茶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有没有像今天的咖啡拉花呢?
宋朝的茶文化已经到了登峰造极之时。宋代的茶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茶饮,只以一种茶叶点泡而成。一类是混合茶饮,将茶叶与其他多种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后,或冲泡或煎煮而成。
茶肆中"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鼓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大致在北宋末年,点茶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又一种高超技艺——分茶。分茶,又叫“茶丹青”,顾名思义,指使茶汤表面幻化出各种文字乃至花草虫鱼的图案。
据记载,宋代有位叫“福全”的和尚便是分茶高手——每一盏中可生成一句诗,四盏连点,可成一首绝句。不得不佩服宋人功夫了得,比现代较大家熟悉的功夫茶还要大费精神!点茶成画的精髓更说明宋朝人的风雅。
赏 梅
“小梅风韵最妖娆。开处雪初消。南枝欲附春信,长恨陇人遥。
闲记忆,旧江皋。路迢迢。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几处溪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雪后赏梅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一件风流雅事。文人赏梅是赏一种风骨,寒风凛冽冰雪交迫梅花欣然吐蕊凌寒盛放,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不畏精神和气节,为世代文人所追捧奉行!
相传李清照非常喜欢雪后赏梅,经常在大雪后骑上小毛驴出城去赏梅。李清照不仅喜欢赏梅,还喜欢邀丈夫赵明诚一同赏梅赋诗。赵明诚于诗词上逊色李清照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赵明诚也经常因为有这么一位宋词大家当媳妇非常的苦恼。
卖花,买花,簪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肯定有人叫卖杏花。
果然,一大早就有一位卖花人挑着担子卖花。我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抚 琴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江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抚琴:乃琴棋书画四君子之一,有忠孝义仁之意。
轻抚琴筝,弹奏一曲哀婉的《湘江曲》,一声声如湘江绿波泻地。抬起纤纤素手,指尖轻拨慢捻十三弦,将一曲幽恨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来。
抚琴又名九弦琴,外形酷似古筝,弹奏时,声音节节悲哀,沧桑。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吟歌赋诗,抚琴欢唱,成为州中盛事。”
宋太宗至道元年始作,将琴七弦增之为九弦。名曰: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后抚琴用来比喻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九才。
焚 香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便宜瑞脑香。”
“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
焚香古来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到了宋朝更发展为鼎盛。宋人焚香无关拜佛求经,而是与点茶、挂画、插花并称为宋朝四艺。是宋朝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雅事。
许多我们熟悉的宋朝名人,比如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不但喜欢焚香,而且是制香的高手。宋朝人习惯将沉香、檀香、龙涎香等香料捣成粉末,加入蜂蜜、果汁,调成一颗一颗如同今日药片的小香丸,风干备用。这种调制出来的香品,宋朝人称为“合香”。
从上三词作中可以看出,婉约派词大家李清照对焚香的钟爱之情,写作时焚香,酒后喝茶时焚香,连睡着了香炉里的香还自顾的燃着,衣服上沾了浓浓的香气!
鸿雁传书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铺开精美的信笺,密密麻麻写下一行行小字,多想对你诉尽这平生心事。奈何那鸿雁远在云天,鱼儿深潜水底,无人能替我传递这一腔惆怅与相思。
红笺:唐代名笺,又称浣花笺、松花笺等。深红色,花纹精巧。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看看宋朝人多么雅致,写个信都得用上好的名笺。收到这样信笺的你,估计还没看信的内容就已被精美绝伦的信纸叹服了!
失 眠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子夜已过,更漏已深,寒意渐起,几声画角从远方断续传来,仿如呜咽悲鸣,且对着这书窗,把青灯熄灭,静候黎明到来。这孤零零的一夜,只能抱着自己的影子这不是更孤单了,已注定彻夜难眠了。
失眠是我们日常最容易遇到的事,有心事了睡不着。可是宋词里的失眠经宋词修饰变得似乎高雅起来,抱影无眠,那份孤独与寂寞跃然纸上。
醉 酒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秋风轻轻吹拂,梧叶片片飘零。新酿的美酒是这样醇香,轻尝一盏就已醉了,不觉竟醉卧窗前,睡了一个香浓的好觉。喝着自己家酿的新酒微醺酣睡,美哉!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在宋朝,酒的种类有了大大的发展。包括粮食酒(米酒)、果酒、黄酒、配制酒。果酒,主要有葡萄酒、梨酒等。
其中在《清明上河图》画卷打开,进入画面第二部分,虹桥横卧川流不息的汴河,舟船往复,参差古柳掩映来往人烟。仔细观察,虹桥南面有一名为“十千脚店”的酒馆,继续往市中心方向走,进入敞开的城门之后,便是繁华如梦的汴京城了。
在宋朝酿酒饮酒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了,无论是浅尝小酌还是大醉,无论普通百姓还是文人墨客亦或达官显贵对酒有着格外的青睐。
看完了这寥寥的宋词里的宋朝的日常之后,是不是对宋文化肃然起敬,又欣然神往呢?中华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宋文化更是其中之绚丽的瑰宝,此篇也只是浅尝辄止,缈沧海之一粟耳,掠宋文化一辑剪影罢了。
作者:素心若初,面上青素心若初,一卷诗书捧心读。喜读诗书,偶然浅作有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