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名词解释)

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名词解释)

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名词解释)长期以来,中国戏曲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国粹,《人民日报》就曾评价说:戏曲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而京剧是国粹的艺术经典正因为于此,从阶级和革命的观点出发看待问题,在这个舞台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认识论、历史观的分歧与斗争。源于此,更鉴于在人民当家做主时代的舞台上,到处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现象,所以,从1963年开始,毛泽东同志就这个问题不断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戏曲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国粹,《人民日报》就曾评价说:戏曲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而京剧是国粹的艺术经典

正因为于此,从阶级和革命的观点出发看待问题,在这个舞台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认识论、历史观的分歧与斗争。

源于此,更鉴于在人民当家做主时代的舞台上,到处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现象,所以,从1963年开始,毛泽东同志就这个问题不断提出了批评,在1963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要求文化部门和戏曲、电影要“推陈出新,不能推陈出陈”,“旧形式要出新内容”,同时批评了“舞台上尽是帝王将相、家丁、丫鬟”的现象。

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名词解释)

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名词解释)

1963年11月严厉批评了文化主管部门,说到:文化方面,特别是戏剧,大量是封建落后的东西,社会主义的东西很少。在舞台上无非是帝王将相。文化部是管文化的,应当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为之检查,认真改正。如不改变,就要改名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部”,或者“外国死人部”。

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能出现在舞台上的政治要求下,反映革命和火热生产生活的新编京剧应运而生。

各地京剧院团陆续排演出了新京剧,即后来所说的现代革命京剧,如,开始叫《革命自有后来人》的《红灯记》,曾一度叫《智取飞谷山》的智取威虎山》,从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的《沙家浜》,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而成的《海港》,以《志愿军战歌》为主调的《奇袭白虎团》和《杜鹃山》《龙江颂》《磐石湾》《箭杆河边》《平原作战》《节振国》等京剧剧目。

还有蜚声海外,后来成为样板戏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随着思潮的发展和革命的深入,为引领和规范文艺创作,出现了“样板戏”的说法,最先提出“样板戏”概念的是两个媒体,它们是上海的《解放日报》和北京的《人民日报》。

1965年3月16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赞扬《京剧《红灯记》的署名文章,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样板”和“样板戏”的说法。

为繁荣文化事业,活跃首都文艺市场,1965年5月6月间,根据有关领导指示,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了《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五个京剧剧目,《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二个芭蕾舞剧和交响音乐《沙家浜》等来京参加会演。

此后,这八个剧目不断在首都舞台出现,各地院团也群起排练了这些剧目,一时间八个剧目充斥了舞台和整个演出市场,此类现象引起了舆论的注意。

《人民日报》于1966年10月24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智取威虎山》的文章,重复了《解放日报》“样板戏”的说法。

基于《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示范,至1966年底,全国各地报刊陆续出现了将上述八个剧目称为“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和“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的说法。

一锤定音,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布了《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的社论,社论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个剧目冠以了“革命样板戏"的名号。

自此“革命样板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权威的说法,也逐步叫开了。

特别说明的是,综合有关资料显示,“革命样板戏”之概念,虽然系媒体提出,行政机关没有正式发文确认,但此叫法是得到了最高决策者认可的,虽然不是整体确认,而是在不同场合上亲口说出来的,但毕竟是承认的。

后来有人撰文说有十六个剧目都是样板戏,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不足为凭。

脱离时代,用极端立场看问题,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八个样板戏”的问题也是这样。

在艺术和资源相对贫瘠的年代,在广大的农村和厂矿,置办一套行头演传统戏,几乎不可能,但穿着自己劳动或上班的衣服,演自己平时的生活,就容易多了,这是时代原因。

传统戏曲虽然很美,但对识字率不高的普通大众而言,咿咿呀呀的唱腔,诘屈聱牙的唱词,他们接受度有限,而新编戏曲就不同了,虽然也需要一副好嗓子才能唱,但起码唱词亲民,能听懂。

在百废待兴的经济环境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面前,处于减少杂音或阻力的一切动机和努力,应是客观的。

既是秘密,也算是用心,哪些革命京剧大多是从已经唱火了的地方剧种改编而来的,这样做不仅省劲,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熟悉剧情,接受度高啊,看似一个小细节,也体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更何况,它们还有着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1.民族性数第一。八个样板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华文化滋养出来的艺术之花。鲁迅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艺术特点突出舞美设计中既有中国传统,又有革命色彩,还有西方元素,尤其是舞蹈,这些东西在《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中体现得很充分。唱腔也大胆,敢于创新,如《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唱腔是老生,但身段却是小生,舞步还是芭蕾舞的,嫁接出来的新形象既符合剧情,又唯美。音乐更奔放,既有丝竹乐器,又有西洋乐器。戏装穿的就是工装和生活装,合身又干净,非常舒服。

其它如语言,道化服等也有巨大改变,不再赘述。

国画大师吴冠中曾经说:艺术到了高峰时是相通的。大师的话语启示我们,不管你认为“样板戏”是传统京剧的改革还是新创剧种,新编京剧和传统京剧在艺术性上是一致的。

经典未曾忘却,也不该忘却。今天我们回顾新编京剧,重温经典,目的在于享受或体味它曾经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或冲击,更为激起大家爱党、爱国的集体记忆!

上一篇: 秦风蒹葭(秦风蒹葭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 李贺代表作(李贺代表作品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