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左传》
一、《春秋》与《左传》
1、《春秋》简介:
①《春秋》本是周代编年体纪事古史的通称。
②与《左传》相关的《春秋》,是鲁国编年史。以鲁国十二位国君在位年次为线索,逐年记述周王朝、鲁国及各诸侯国之事,主要涉及战争、会盟、灾异、丧葬及事变。素有“记事文之祖”之称。
③春秋记事极其简略,每事仅记几字或一句两句,无事件过程及来龙去脉,只具有史纲史目性质。
④春秋笔法举例:《春秋》记事着墨极省,但用字精审,如记述战争,根据不同情况,仅动词就分别使用了“克”“侵”“伐”“围”“入”“追”“救”“歼”等十数个词语。每个词都有自己准确的意义,可谓一字含褒贬。
2、左传简介:
①《左传》是一部以鲁国国君在位年次为叙述线索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②“春秋三传”:
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
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
鲁人左丘明的《左传》
二、《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
1、《左传》的内容:
①周王朝与诸侯的扶持与冲突
②列国之间的会盟及战争
③诸侯内部的公室私室之争
④君臣父子之间的篡逆相残
⑤臣属们之间的钩心斗角和争权夺利
⑥开明政治家新鲜的治国治民之策
2、《左传》所折射出的历史趋势:
展示了春秋这一体制变迁时代许多特有的现象和气息,展示了新旧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固有观念的维护与嬗变,呈现了礼崩乐坏的程度及其不可救药的趋势。
3、《左传》的认识价值:
①周王势力衰微、失控诸侯、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
(齐鲁长勺之战、秦晋韩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城濮之战)
②列国内部权位之争及新旧较量。
(郑大夫祭仲迫于宋逐太子忽而改立公子突;鲁大夫襄仲杀嫡立庶是为鲁宣公。
卫献公因无礼而被大夫逐出国门;鲁昭公欲削弱季氏反奔齐赴晋客死他乡。
晋文公伐原示信、得民心而霸;宋子玉“鞭七人,贯三人耳”,残民而亡。)
③卜筮占梦之事和时人天人观念的复杂情况。
(楚共王有宠子五人而无嫡,遂遍祭名山大川请神灵选。)
④《左传》作者在记事过程中往往寓有褒贬和评判。
(十分强调礼、德、忠、信,称道卫大夫石碏“六逆六顺”之说,详载叔向致子产书以表示对“郑人铸刑书”的非议等等,流露出对固有秩序的留恋。对于卫人出其君、鲁季氏当政、齐田氏专权等“犯上作乱”行为,并未口诛笔伐,又表现出对某些僭越失礼的理解和无可厚非的态度。)
三、《左传》的叙事艺术
1、文学叙事中对史料的有机熔铸和精妙的叙事结构。
(作者在编撰和构思中十分注意运用全视、倒叙、插叙、补叙、预叙、伏笔、照应等各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叙事手段,以避免原始档案的分散状态和编年编月对事件的分割,从而保证叙事的整体性,以及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充分展示和交待。
《晋公子重耳之亡》《秦晋殽之战》)
2、叙事中除了描写事件的全过程外,还爱写一些偶然性的小故事,以揭示事态发展的必然性。这些小故事往往也耐人寻味。
(《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齐姜深明大义,为重耳的前途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四、《左传》的语言
1、叙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简洁。
2、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弦高犒秦师
抓住要害,晓之以理:烛之武退秦师)
注:学习笔记整理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码字不易,仅供关注者及汉语言同好们学习交流所用,请不要恶意举报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