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散文·唐宋散文

中国散文·唐宋散文

中国散文·唐宋散文宋 文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以后,逐渐呈颓势,到宋初仍未改观。刘开、石介、尹沫等人提倡恢复韩柳古文传统,但成绩不大。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在政治革新潮流

宋 文

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以后,逐渐呈颓势,到宋初仍未改观。刘开、石介、尹沫等人提倡恢复韩柳古文传统,但成绩不大。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在政治革新潮流的鼓荡下,宋初浮华的文风才得以革除,宋代散文取得了足以与唐文媲美的杰出成就。欧阳修极力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险怪、奇涩之文,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形成了一种富于情韵,平易畅达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不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怀人,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纯粹说理的政论性散文也是一唱三叹,情见乎辞,颇具特色。

在欧阳修的提携指引下,王安石、曾巩、三苏,都是一时俊彦。

王安石的政论文观点鲜明,言辞犀利,充分表现了政治改革家坚定的立场和杰出的辩才。

三苏中的苏轼,其散文各种体裁俱备,自由挥洒,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代表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

值得一提,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经过一段屈辱的历史,“制造”了如秦桧之类的奸佞,成就了如辛弃疾、岳飞等爱国英名,为数不少的爱国主义篇章应运而生。

《黄冈竹楼记》

作者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时进士。为右拾遗,遇事敢言,曾三次受贬谪。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王禹偁是宋初变革浮靡文风的开拓者。

他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柳,其作品平易朴素畅达,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的诗文革新。

宋真宗咸平二年,王氏被贬为黄州刺史,写下《黄冈楼记》。

宋代散文史论_宋代散文研究_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记从黄冈用竹瓦建屋写起,写登楼远眺,写楼中六“宜”,最后从竹瓦易朽抒发感慨,抒写谪居的情怀。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

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齐云、落星、井幹、丽谯,四座名楼。骚人,风雅之士。

歌舞场,繁华地,自古有之。失意的古代文人乐意到那里寻求解脱,而王禹偁则“吾所不取”。浅表层次的不甘颓放的自爱自尊,更深层次的不慕高华的孤傲清高,真令我们现代人肃然起敬。

物欲横流,人欲横流。今人酒足饭饱之后,直奔歌舞厅,依红偎翠,趋之若鹜,有时,读书人也未能免俗。歌厅拥小姐,回家读《月牙儿》(老舍的写旧中国妓女的短篇小说),感觉如何?不妨一试。

《唐河店妪传》

唐河店,北宋边地,距驻守辽兵的常山郡仅七里。妪,年老的女人。

宋太宗雍熙三年,曾北伐辽,此后宋辽相持,战事连年。后来,宋廷上下求和之声渐占上风。王禹偁针对北宋的边防守备问题而作《唐河店妪传》。

宋代散文研究_宋代散文史论_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端拱年间,宋辽交恶,辽兵入侵唐河店:

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

悬而复至。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

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

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止,居住。会,彼此相见。因系绠弓杪:就将绳子捆在弓的末端。诣,到。介甲,战马身上的护甲。彘,猪。

当一群男人不再像男人的时候,必定会出现巾帼英雄,如唐朝李翱笔下的杨烈妇。而王氏用百余字,就描绘出一个“孤胆英雄”——老妪。当然,作者是用老妪之举为引子,重在对朝廷处理边事失当进行中肯批评。北宋早已成为历史,王氏的批评已失去意义,而老妪的形象,却长存在人民心中,愈发光彩照人。

上一篇: 2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
下一篇: 2024年1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