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那条玩耍的小巷子,那个熟悉的墙头吗?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关于巷子的故事。有别于北方京味儿弥漫的胡同,江南的巷子是白墙黑瓦、木窗阁楼、庭院水井.....无论城市发展如何迅猛,它们都是最市井,最地道,最鲜活的存在。
生活嘛,总是要有点烟火气和人情味,而老巷子里,正好有你想要的。走进杭州最特色的十条街巷,时光好像悠然退后几十年,每一步都像是走在老杭州人的记忆里。
1、十五奎巷
vicon
十五奎巷,位于杭州市中心,往北与鼓楼接壤,向南与城隍楼牌巷相通,西面毗邻吴山。巷子残缺破旧,不少宅子还被贴上了历史保护单位的标签。不过,这里完整地保留了老底子的生活形态,堪称是个活着的老杭州生活博物馆。
老巷子里的生活气息,总是特别浓厚的。一大早,街头巷尾响起阵阵鸡鸣犬吠,偶尔还混着沿街叫卖声。等到七八点,早餐铺陆续迎来老主顾,馄饨、煎饺、包子、油条,式样口味几十年不变,却也几十年吃不厌。接着,大爷大妈们要么出门买菜,要么遛鸟遛狗、逗猫浇花。下午的辰光,再相约打个麻将,或是坐在各家门口唠唠家常、晒晒太阳,日子不要太惬意。
2、思鑫坊
vicon
距离繁华的湖滨商圈几百米的地方,就坐落着一条建于民国初期的老街区,思鑫坊。曾经这里是是杭州最华美的街区,当时能够住进来的都是有些名望的富贵人家,这里的人们最早用上了电灯和自来水,甚至还有电风扇。
那时候的老杭州,还没有这么多的高楼大厦,那时候龙翔桥还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板桥。以前的人,洗衣服都要去浣纱河洗,现在浣纱河也被填平修成了浣纱路。时代变了,但在思鑫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变。与现在住对门都不打招呼不同,这里的住户更像是一家人。这么多户人家,一直共用一个水表,而且真的夜不闭户,就像书里说的桃花源一样。如今,居住在思鑫坊的老街坊们也要开始陆续搬离,杭州市中心最后的民国风流,也即将远去。
3、小河直街
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拱宸桥南,便分出了一条河岔,形成了一条百米小河。沿河而建的民居,黑瓦黛顶,层层叠叠,绵延不断,这就是“人家尽枕河”的小河直街。小河直街作为典型的水乡民居,一河两街,面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
在小河直街,酒肆茶楼很多,招贴、店幌、酒旗、红色灯笼等都很有特色,老街坊的吆喝更是必不可少。串个门,过个身,往里走走,吃饭的馆子很多。但最简单朴素的,就是一碗板凳面,大排面、猪肝面、肉丝面,价格实在,量又足,捧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有一种阔别多年的感觉。
4、桥西直街
有些小巷,也许没有那么多名人墨迹,但一样古典而悠远。比如,运河边的桥西直街。这里,曾经住着的都是杭州底层最贫穷最艰苦的那拨人,跟船,做小买卖,在运河水的滋养下,他们的日子一天天捱下去,也成了杭州传奇。
这里还是清代以来的沿运河古镇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带。白墙黑瓦,狭长的弄巷,运河边的桥坝头,是杭州老城区真正反映杭州运河历史风貌的唯一一处。而且总理也来过,他到过的几家店也都很有特色。
5、皮市巷
皮市巷在杭州皮市巷南起解放路,与茅廊巷相对,北至庆春路,与六克巷相对。南宋时此处聚集皮具作坊,经营皮具生意,故名皮市巷。皮市巷152号内水井,石质六角井圈,用大块石板凿眼承载井圈,保护井面。井边供人搓衣刷被的长条石板,是旧时杭州市民生活状态的一个物证。
皮市巷周边还有大塔儿巷、小塔儿巷。《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就出生在杭州的大塔儿巷。从民国初年至1937年,他们一家住在大塔儿巷11号。而现在,大塔儿巷连同周边的皮市巷、小塔儿巷,一起成了人们寻觅雨巷的地方。
6、惠民路
吴山广场旁的河坊街一条路,熙熙攘攘,是游客喜欢的景点;倒是旁边几十米远平行的那条惠民路,才是真真正正过俗世日子的地方。惠民路,东起中河路,西至延安路,有说法是因为北宋时苏东坡在此设药局,有惠于民,因而得名。
而对住在附近的人来说,惠民路的精髓,却集中在定安路口以东,那短短百来米的距离中。这里集中了几十家街边小店,家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美味:福缘居的卤大肠、源兴面馆的片儿川、鼎顺小吃店的生煎包……只是这条烟火小巷,今年也传出了整改的消息——街坊邻居都爱的小店,也是有的关门,有的搬迁到别处了。
7、大井巷
穿过人潮拥挤的河坊街,拐个弯,转进一条静谧的小巷。相比热闹的河坊街,与之一墙之隔的大井巷却是难得的清净,没有喧嚷的民俗表演,也少了浓重的世俗气息。大井巷的一个入口在河坊街,连接这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胡庆余堂中药馆,“寻到胡庆余堂,便至大井巷。”
大井巷盘踞吴山之下,是认识老杭州的一扇窗户,因巷内有一口大井——钱塘第一井而出名,曾经住在大井巷的居民,用井水冲凉、洗衣、过日子......这也是大井巷最老底子的杭州味。
8、百井坊巷
东起中山北路,西至延安路,明时称兴贤坊,清代始称百井坊巷,但并不是真的有100口井。这条坐落在市中心黄金地段的街巷,不仅是武林商圈的核心区域,更集中了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街巷和古井,虽是'一炮仗'路的短巷,却留存着杭州独特的风景与记忆。
十多年前,随着“小厨师”这家店的名气越来越大,百井坊巷陆陆续续开出多家饭店,这一带的宵夜开始环绕过来,形成了百井坊巷宵夜一条街。王记金图门、渝满堂、沈家门小海鲜、新浪有约扇贝王等等,晚上的百井坊巷更是热闹非凡,成为杭州人的深夜食堂好去处。
9、耶稣弄堂
这是杭州非常有名的小弄,小小窄窄,十分钟不用就可以从头走到尾,慕名而来的人未免有点失望,只有常来常往的人们知道,这条传奇与亲和力具备的弄堂的魅力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耶稣堂弄隐藏在杭州百货大楼和银泰百货中间,旧时的洋房已找寻不见,但鼎鼎大名的“司徒雷登”故居就在教堂隔壁,故居可免费参观,一幢殖民风格的两层小洋楼,据附近的老阿姨说,门口两棵大树便是司徒雷登小时候亲手种下的。
10、孩儿巷
杭州人对孩儿巷非常熟悉,因为它靠近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家中有孩子的,总免不了去那儿一两趟。巷子里有很多卖儿童衣服玩具的小店,在一排现代建筑中,白墙黛瓦的孩儿巷98号就显得特别了。“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据说报国无门的陆游就在孩儿巷里度过了晚年。
这里是陆游纪念馆和下城文史馆,清代民居,院内有陆游雕像、图画和著作,还有个小花园,花园右侧是一口古井。杭州最原汁原味的南宋生活在孩儿巷旁的中山路上,也就是那条“御街”。石板路自然往南延伸,两边欧式建筑,最值得看的是中山中路112—114号,盖起了南宋御街博物馆,你趴在玻璃盖上往下看,便能看到古人走过的道路了。
古巷也许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但绝对是勾人情怀的风景。
11.三元坊巷
三元坊巷很短,两头的距离不过百米长,沿着巷子往里走,一边是被一堵墙隔绝在外的现代居民楼房,另一边是白墙黛瓦的矮房。小巷的丁字口有一座古宅建于19世纪70年代,是杭城为数不多的传统木结构院落式民居建筑。即使在岁月的摧残下依然掩盖不住它当年的华丽,精致的花雕、花门花窗以及年代久远的木质楼梯
三元坊巷的名字据说来源于三元宰相——商辂。商辂,出生于杭州淳安,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成为了明代唯一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当时杭州知府为了庆祝他连中三元,就在巷口的石碑上刻了“三元坊”三个大字。如今,石碑是找不到了, 三元坊巷却留了下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