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传媒大学公布2021年艺术类本科文史哲考试公告

中国传媒大学公布2021年艺术类本科文史哲考试公告

中国传媒大学公布2021年艺术类本科文史哲考试公告考试科目:文学、历史、哲学(考查内容详见附件)。该书主要着眼于重大的文学现象,基本的典籍和文体、流派知识,以及重要作家作品这三个方面,以历史的发展为纵向线索,对三方面内容加以综合

教育文史哲_文史哲培训_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高素质传媒艺术人才,更好地引导考生注重人文素养提升,厚实传统文化底蕴,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我校艺术类专业学习,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大力推进艺考改革,改革举措受到广大考生、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与好评。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现将我校2021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方案初步安排公告如下:

1.凡报名参加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初试(文化素养基础测试)。

考试时间:2021年1月初;

考试方式:机考;

考试科目:文学、历史、哲学(考查内容详见附件)。

2.初试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专业素养初步考查),考试方式为线上考试。

3.复试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三试(专业素养深度考核),考试方式为现场考试。

4.继续实施优质生源“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另行通知。

5.具体考试时间、考试地点以及考试方式等,视疫情情况可能会作相应调整,以学校届时发布的通知安排为准。

附件: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考查内容及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10月8日

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_教育文史哲_文史哲培训

通识读本系列由李中华、温儒敏、葛晓音、张帆、马勇等当今著名学者、文化名家亲自编撰或担任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9月已出版《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和《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三本,《中国哲学通识读本》将于2020年10月底出版。

附件: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考察内容及参考书目

文史哲三科组成一张综合试卷。试卷采用百分制,其中文学科目内容为50分,历史为30分,哲学为20分。

各科目考查内容及参考书目如下:

1.文学

以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侧重考查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书目:葛晓音编著《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

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_文史哲培训_教育文史哲

《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编著葛晓音教授,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主要着眼于重大的文学现象,基本的典籍和文体、流派知识,以及重要作家作品这三个方面,以历史的发展为纵向线索,对三方面内容加以综合,以冀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

文史哲培训_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_教育文史哲

《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主编温儒敏教授,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该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作品选文加“导读”的体例,精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穆旦、张爱玲、赵树理、汪曾祺、王蒙、路遥、陈忠实、海子、贾平凹、莫言等18位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导读。“导读”提示阅读的重点、难点,引导读者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锻炼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二部分是有关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2.历史

以高中所学历史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注重考查考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书目:张帆、马勇编著《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第二版)。

教育文史哲_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_文史哲培训

《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编著张帆教授,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中国古代简史》作者;马勇研究员,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中国古代史)论述华夏文明的形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动,秦朝的兴亡,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隋唐的盛世繁华,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对峙,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下编(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论述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过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行文流畅,脉络清晰,化繁为简,易学易记。

3.哲学

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把握。

参考书目:李中华主编《中国哲学通识读本》。

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_文史哲培训_教育文史哲

《中国哲学通识读本》主编李中华教授,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该书分为先秦哲学、汉至唐代的哲学、宋至清代的哲学、近代哲学四编。系统梳理中国哲学的萌芽、产生、发展脉络,详细论述孔子、老子、墨子、孟子、 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韩非子、董仲舒、扬雄、王充、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郭象、韩愈、李翱、柳宗元、刘禹锡、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王阳明、李贽、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颜元、李塨、戴震、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哲学思想。

上一篇: 继续推进艺考改革| 廖祥忠校长赴北大问道文史哲教育名家
下一篇: 怎样学好写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