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史
1、先秦文学的形态也呈现出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
2、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3、为占卜、祭祀所创作的韵文(如甲骨卜辞)和咒语歌谣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4、《尚书》中保存的商代作品是历史散文最早的创作。
5、春秋战国之后,周室衰微,贵族的地位下降而士阶层兴起;知识传授突破贵族的垄断, 民间讲学之风盛行,是所谓“礼乐下行”。
第一章 上古神话
1、关于神话的起源,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2、现有文献中,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大。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如《淮 南子》、 《楚辞》、 《庄子》、 《列子》等。
3、我国上古神话大致可将其分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等几类。
4、在万物有灵的思想指导下,人们以有形事物去表现无形的自然力,进而创造出自然神的 形象及故事,此即自然神话,如“雷神”、“海神”、“水伯”
5、创世神话以对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思索与解释为基本内容。如天地浑沌,盘古首生, 宇宙开辟。又如女娲造人,炼石补天等。它们充分反映了先民认真探索、大胆想象的创造精 神。
6、英雄神话以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为主角。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意味着人类自身成了意识的对象、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 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黄帝擒蚩尤等。
7、传奇神话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故事,多见于《山海经》中。它们反映了先民 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以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表现出惊人的超现实、超自 然的想象力。如《山海经·海外南经》所载“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厌火国…… 其为人兽身,黑色,火出其口中”等。它们也同时反映出初民们对身外世界的向往。
第二章 《诗经》
1、《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共存目 311 篇,但实际存诗是 305 篇。 战国时,它被列为儒家所谓“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一。《诗经》是我 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是按风、雅、颂分类编排的。风即国风,包括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召南、 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收诗作 160 篇。雅分大小,前 者收诗 31 篇,后者收诗 74 篇,总计 105 篇。颂包括周颂 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共 计 40 篇。
3、《诗经》中的作品,最古的是《周颂》,次古的是《大雅》,再迟一点的是《小雅》, 最迟的就是《商颂》、《鲁颂》、《国风》了。
4、《诗经》又有“六义”、“四始”。“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 前三者是《诗经》的体制,后三者是其表现手法。“四始”即风、大雅、小雅、颂。谓其四 始,大约是指其皆为王政兴废之始。
5、《诗经》的内容: (一)周民族的史诗《诗经·大雅》中,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 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二)颂歌和怨刺诗 怨刺诗如《小雅·节南山》、《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鄘风·相鼠》《鄘风·墙 有茨》等。(三)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豳 bin 风·七月》是尤为值得注意的一首农事诗。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也是极古老的农事诗。征役诗如小雅中的《采薇》,国风中的 《君子于役》、《东山》等。爱国诗如《卫风·伯兮》、《秦风·无衣》、《王风·黍离》 等。(四)爱情诗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王风·采葛》、《邶风·静女》 等。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尚 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尚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 “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 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 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 100 篇。《尚书》编纂者历来有许多说法,但 司马迁和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编纂的。
2、《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如 《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禹贡》是 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
3、注释《尚书》的著作很多,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本的《尚书正义》。清代学者孙 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是比较好的注本。
4、《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现存旧注本以杜预《春 秋经传集解》为最早,新注本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5、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 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 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 5 家:《左氏传》30 卷、《公羊传》 11 卷、《谷梁传》11 篇 、《邹氏传》11 卷 、《夹氏传》11 卷,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
6、《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是为《春秋》作传 解的著作,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对此颇有疑义。
7、《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 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 历史事件与传说。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8、《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西周 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 33 卷,约 12 万字。上接春秋, 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 460—前 220)。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 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 语录体
2、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谥曰聃。《老子》又名《道 德经》,语录体。
3、 《墨子》 墨子(约前 468-376 年)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 始人。通行本有孙诒让《墨子闲诂》。墨家在先秦时代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兼 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4、《孟子》 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 《大学》、 《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 次于孔子。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主张性善说,仁政思想。
5、《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 369--前 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今存 33 篇,通行的是郭象的注本。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 《外篇》和《杂 篇》为其弟子和后学所著。
6、 《荀子》 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名况,字卿,赵人。古书中多作孙卿,《史记》 作荀卿。清末王先谦《荀子集解》,该书是许多注本中最好的一种。近人梁启雄《荀子简释》, 内容简明易读。
7、 《韩非子》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 475-前 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 据。《韩非子》是先秦诸子中寓言使用最多的,其内外《储说》、《说林》上下两篇基本上由 寓言组成。
第五章 楚辞
1、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其名称出现于西汉。楚辞是楚文化 的产物,它的产生首先与楚声、楚歌有直接的联系。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歌” 关系密切。屈原所创作的《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再次,楚辞中 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
2、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类似《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橘颂》 和《天问》,基本是四言体。另一种就是以《离骚》、《九歌》为代表的“骚体”,是楚辞的 典型样式。
3、屈原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 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 25 篇,即《离骚》1 篇, 《天问》1 篇, 《九歌》11 篇, 《九章》 9 篇,《远游》《卜居》《渔父》各 1 篇。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 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4、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5、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 、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共 11 篇作品。
6、 《九章》包括《惜诵》 、 《涉江》 、 《哀郢》、 《抽思》、 《怀沙》 、 《思美人》、 《惜往日》 、 《橘颂》 和《悲回风》九篇诗歌。
7、 《招魂》可能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的作品。《天问》是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汉北,忧思愤懑 的作品。
8、屈原之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以辞赋知名。现在只有宋玉的作品流传下 来。各种文献记载宋玉的作品有十余篇,现在公认为他的真作的只有《九辩》一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