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史料实证高考试题呈现

史料实证高考试题呈现

史料实证高考试题呈现——永定一中江子磐核心理论核心思维核心方法核心能力核心价值内涵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

永定一中江子磐

核心理论

核心思维

核心方法

核心能力

核心价值

内涵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

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水平1

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史

料;能够从史料中提取相关信息。

水平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

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辨析和理解;能够利用

不同类型史料对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

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水平4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

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

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构建自己的论述。

(一)史料的分类及其价值

史料的分类

(2015年上海卷第7题)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

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

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

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国志》

(2006年上海卷第38题)该题就‚同文馆‛的历史

提供了三则材料,分别是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

述等三种。让考生回答:‚材料二(回忆录)与材料

三(后人著述)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的价值比较:

(2016年浙江卷第3题)《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

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

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

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

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

臵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

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

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

个户帖。‛这说明: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文学史料(小说)的价值判断。

(2014年山东卷第38题)三种材料:

甲:根据《中国婚姻史》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

绘制的柱状图;

乙: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的一

组画面;

丙:1919年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从中得出了两个结论,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要搜

集、研究材料甲?‛‚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

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传说故事的历史价值:

(2013年全国Ⅱ卷第24题)司马迁著《史记》时,

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

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

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

者‛编成黄帝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C.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二)史料的鉴别

(2007年上海卷第8题)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

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图

略)。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

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A.人物年龄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D.色彩浓淡

(2013年浙江卷)《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

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

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记载基本

是正确的。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的客观性

(三)基于史料的史学研究

(浙江卷2011年第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

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

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

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

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

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

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

料并不矛盾

(北京卷2012年第20题)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

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

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

位很高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

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

进程发展迅速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

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

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

主导地位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

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

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

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2001年上海卷第37题,部分)2000年北京老山

汉墓被确认为是汉武帝的儿子燕王的夫人之墓。科学

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的发现她极像

西域女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

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

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种说法?请简要说一

下你的理由。

女主人究竟属于那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

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

解开这一谜底,有待于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

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2015年上海卷)39.‚丝绸之路‛(14分)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

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

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

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史料A

《穆天子传》

“该文献出土

于战国墓,记

载了约三千年

前周穆王西游

会见西王母的

故事,并有周

穆王送给西王

母“锦纽百纯

(匹)”的记

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

雷克墓出土的丝

织品(约公元前5

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

现于西安何家村

唐代陶罐

史料D

新闻报道

2003 年,在清理

秦陵兵马俑馆前

的一处砖瓦窑址

时,发现了百余

具骨骸。DNA检测

显示,在15 个骨

骸样本中,有一

个属于比较典型

的“欧亚西部T类

群个体”。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

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

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若你支持第二种观点,应选择以下

哪些史料作为证据?理由是什么?

(4分)

问题一 解决一

考查目标:辨析史料的证据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自宋代以后日益繁荣,陶

瓷是中国经海路外销的大宗商品。时至

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中国的

陶瓷,这些陶瓷又是怎样运往各地的呢?

在下图所示的实物中,

哪一类最有助于还原海

上丝绸之路的具体情况?

为什么?(4分)

为进一步弄清海上丝绸之

路的来龙去脉,除文献外,

还需填补哪些考古证据上

的缺环?(3分)

解决二 解决三

问题二

考查目标:以史料为证据链,建构历史过程

“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绵

延漫长的时间、穿行遥远

的距离、跨越巨大的区域

而长盛不衰?

结论?(3分)

问题三

结论

考查目标:多角度解释史料建构的历史现象

(四)史料的联系与比较

(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

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

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

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

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

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017年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

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

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

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017年全国Ⅰ卷)26.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高考命题

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

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

刻意创新和突出重点

高中教学

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

灌输教学和题海战术

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

因循守旧、面面俱到

观念落后,目标偏离

内容僵化,知识陈旧

方法保守,效率低下

史料实证教学的常见问题

1.先入为主,以论带史;

2.随意引用,偏离目标;

3.史料失效,设问失当;

4.模式呆板,路径单一。

史料实证教学的操作程序示意图

确定主题

搜集史料

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

解读辨析

质疑讨论

形成认识

解决问题

预设的教学

重点、难点

和教学关键

问题

史料实证教学的操作程序示意图

主题:围绕课程目

标和教学关键问题

史料:来源权威;

史观冲突;类型多

样;难易适中。

有意义

有梯度

方法方向引领;

坚持史论结合;

鼓励不同见解;

方法重于结论。

既要鼓励质

疑和创新,

也要把握方

向,正误纠

‚史料‛如何‚实证‛一:

史料选取: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关键

☆鼓励学生尝试独立搜集、选取史料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

☆充分使用教材中补充的史料

教材呈现的史料基本上是围绕重点和难点选取,有助

于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

☆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教材外史料

☆尽量使用原始史料(一手史料)

‚史料‛如何‚实证‛二:

加强对史料研习方法的指导

史料研习方法1:

注意不同史料的证史价值

史料撰述者的知识背景、主观立场、时代观念、社会

环境都会对历史记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史料价值

的比较并非一言可以说清,需要结合研究目的和史料

本身的特征判断其价值。

南宋遗民郑思肖在《铁函心史》中写道:‚鞑法:一

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

(农民)、九儒、十丐。‛

台湾学者、元史专家萧启庆研究认为:元朝视儒士与

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

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的读书人

取得优免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

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

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人民为高。

材料一: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

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

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

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上折拒和议,……时

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

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

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授递,则察院(都察院)以既

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

收。‛——摘自《康南海(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

并将之视为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材料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

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

《随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

《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

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

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次数达154次,加

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

反对者(反对签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

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

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

数达到了1555人次。‛

‚四月初八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

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

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

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摘编自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

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士大

夫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

史料研习方法2:

尊疑与重据

袁世凯……与西方财团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

大借款‛合同,用来购买军械,扩大军队,准备镇压

革命力量‛

——人教版《人物评说》

序号 用项 金额 百分比

甲号 偿还到期借款 4317778英镑9先令 50.66

乙号 偿还各省借款 2870000英镑

丙号 偿还即将到期借款

(包括赔偿外人损失)

3592263英镑10先令3便

丁号 裁遣军队费用 3000000英镑 14.10

戊号 民国二年4至9月行政费 5500000英镑 25.85

己号 整顿盐务经费 2000000英镑 9.39

合计 212280041英镑19先令

10便士

100

资料来源:财政科学研究所编:《民国外债档案史料》,北京:

档案出版社,1990年,第426页-431页。

查对《善后借款合同〃附件》,借款用途规定如下

民初财政官员、著名财政史专家贾士毅1917年的分

析很具参考价值。他认为‚善后大借款‛限制用途,

尤为严酷。其能由中央开支者,仅此四月至九月之行

政费。‚二次革命‛爆发,军费浩大,‚瑞记第三次

借款,奥国第一、第二两次借款,先后订定,共收三

百五十万镑,是项借款半系订购军械,半系充作军

费‛。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7年,第46-47页。

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林则徐蜡像的解释

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

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

烟条例》,这说明: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观点1

可见林则徐之禁烟,即英国人亦尊重之,岂非公道

哉?——萧一山:《清代通史》

虽然英国藉口‚焚烟‛向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但

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在当时的英国舆论界就有

比较公正的议论……蜡人馆中出现林则徐像,也可以看

作是这种舆论的另一反映。

——宋伯胤:《博物馆人丛语》

1877年春节,清驻英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到

蜡像馆参观。刘锡鸿发现,林则徐蜡像‚前有小案,摊

书一卷,为禁鸦片条约。上华文,下洋文‛。他推测,

虽然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但英国人仍然非

常敬重他那‚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

观点2

王韬甫入门,惊讶不已,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

徐,在蜡像馆,竟然成了一个门卫!

王韬咨询,工作人员解释说,‚禁烟启衅,虽始

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故立像以纪其

上一篇: 太空漫游2001般的《星际探索》重温科幻“黄金时代”的口碑经典!
下一篇: 这口井里的木头片凭啥上央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