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卷 第 3 期 天 中 学 刊 Vol. 27 No. 3 2012 年 6 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Jun. 2012 收稿日期:2012-03-27 作者简介:彭文良(1981―),男,重庆人,讲师,博士。 专精独诣 卓然名家 文史互证 洞幽发微 ——台湾中山大学刘昭明的苏轼研究 彭 文 良 (重庆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台湾中山大学刘昭明专攻苏轼研究,著述颇丰,卓然名家。刘昭明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苏轼交游关系考、作品本事及相关史实考和苏轼作品艺术探微三个方面。他坚持以史证诗,以诗明史,诗词互证,以东坡解东坡的研究思路,对苏轼作品提出了很多新人耳目、明确可信的解读。 关键词:刘昭明;苏轼研究;交游考;艺术探微;文史互证苏轼可谓“千古风流人物”,因其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被王国维推举为五千年来最伟大的四大诗人之一① 。自宋以后,研究苏轼者代不乏人,尤其是有清一代,以査慎行、纪昀、冯应榴、王文诰、赵克宜、翁方纲为代表的学者更是把苏学推向高峰。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带来学术发展的希望,以苏轼研究学会的成立为契机,苏学研究更趋深细。
众多研究者各有侧重,高下互见,难以备述。在当代海外学人中,有一人用功甚勤,长期致力于此,著述颇丰,卓然名家,即现任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的刘昭明教授。刘昭明,台湾台南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东吴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著名诗家汪中、词学家郑骞、文字学兼经学专家陈新雄,完成硕士论文《苏轼岭南诗析论》、博士论文《苏轼意内言外词隅测》,为日后苏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自 1995 年一直任教于台湾中山大学,讲授“东坡诗词”、“宋代文学史料学”等课程。 一 刘昭明的苏轼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 苏轼交游、关系考 自孟子提倡“知人论世”以来,后世尤重视作者生平研究。关于苏轼生平,自宋代施宿、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傅藻《东坡纪年录》,至清代査慎行《东坡先生年表》、王文诰《苏诗总案》,今人孔凡礼《苏轼年谱》、《三苏年谱》,已极详备。刘昭明另辟蹊径,转攻苏轼交游,深化此方面之研究。苏轼快意一生,诗朋酒侣遍布天下,其中有作品往还、姓氏可考者达一千三百多人,涉及的相关诗词凡二千一百余首,以苏轼为中心的交游、关系考,牵一发而动全身,关涉对象层面极广,意义极大。台湾词学大家林玫仪一再撰文论述建立亲友关系网对作家研究之重要性,刘昭明对此特有体会,着力最深。
关于苏轼关系考,刘教授首先从东坡最亲的家人入手,先后发表《苏轼与王朝云关系考》(《国立编译馆馆刊》21卷 2 期,1992 年 12 月)、《苏轼与王闰之关系考》(《国立编译馆馆刊》24 卷 1 期,1995 年 6 月)等文。王闰之与东坡同甘共苦、祸福与共,休戚相关,长达 25 年之久,对苏轼帮助至多、影响至远,然王闰之相关事迹及资料零星分散,隐而不显,晦而不明,刘教授多方钩沉,结合相关诗文演绎阐释,将东坡与闰之一生情缘恩义具体完整地呈现给读者。王朝云敏而好义,温恭淑慎,一生与苏轼相伴最久,从东坡初贬黄州、再贬岭南,始终相随,最后“钗分飓海,粉堕蛮烟”,对苏轼情深义重,而苏轼对朝云亦始终钟爱敬重。通过对苏轼与一生中最亲近、最重要两个女子关系的梳理,使苏轼的形象更加直观和丰满,对苏轼相关作品也有了“发掘性”的理解,如词作《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过去多认为是代歌妓而作,经过刘教授探微索隐般的详细考论,确认此词是思念王闰之而作,结论比较可靠,同时纠正了此前的一些谬说② 。目前刘教授正执行台湾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探讨苏轼与苏迈、苏迨、苏过、苏遯诸子之亲情、家教及相关诗文。 苏轼交游研究的第二个层面是师友关系考。
苏轼兄弟早岁赖张方平等推荐,获欧阳修赏识,高中科第,被视为一时盛事。苏轼主盟文坛后也不忘提携后进,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黄、秦、张、晁四学士。以苏轼为中心,前后几代师友间的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2)03-0014-04 DOI:10.14058/j.cnki.tzxk.2012.03.00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