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
第一节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型复习课课时6
知识教学目
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3)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
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5)讲述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
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
加剧的关系。(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能力教学目
标
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
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思想教育要
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教学难点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史时
期。在这期间,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包括旧
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
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
的内涵。
2.近代史的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0.1)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线索有: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发展史
(1)屈辱史:即资本主义侵华史: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过程。
勾结的过程:闭关自守—怀疑抵抗—依赖—相互勾结—屈服
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日本侵华战争—美国扶蒋反共
(2)抗争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
斗争。也是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
抗争史实: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
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探索史:中国的先进阶级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终于在中
教案附页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
探索史实: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4)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与甲午战后,短暂
发展是在一战前后。
第一节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导学达标:一、列强的侵略:
战争名称背景经过结果及原因签订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英侵略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见揭秘第1页考点一)
(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
工业生产的原料。而中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且封建统治腐朽落后,因此成为英国的侵略
目标。(2)导火线(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备注: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清政府禁烟原因:A、鸦片输入危害:白银外流;官吏„„;士兵„„;百姓„„。
B、(根本)威胁清政府统治。
林则徐禁烟举措:A、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B、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25日)
林则徐禁烟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气焰,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2、经过:(1840—1842年)
性质:英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从中国一方来说,属于正义的反抗侵略的战争)
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第一阶段:封锁珠江口——厦门——定海(陷)——天津白河口
撤林则徐换琦善,同英谈判
第二阶段:占香港岛——广州——厦门——定海(再陷)——镇江——南京下关江面
琦善——弈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3、结果: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求和,战争结束。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
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
组织指挥不力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历史教训:在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
教案附页
4、签约:
(1)1842 年8 月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要求学生记住)
中国主权(领土、贸易、关税)造成破坏,而赔款开创了侵略者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1843 年 (2)1843 年 《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自此以后,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
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都可以享受。
*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和永久居住权。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1844
年英法租上海,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租界)
(3)1844 年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专使顾盛拉萼尼
5、影响:(见揭秘第1 页考点二)
①社会性质变化:由战前的独立自主的完全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②社会政治: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③社会经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④社会阶级状况:统治者转嫁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运动爆发。
⑤社会思想: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由“闭关锁国”向“开眼看世界”转变,引发了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⑥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总结: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备注:有关“新思潮”
①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②魏源《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此时的向西方学习,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④作用: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传到日本也对日本维新运动产生了
一定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根本原因:不满足既得利益,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具体方法:提出修约)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能有外交”,于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火线:(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备注:
英法提出“修约”原因:外来商品在中国滞销,列强认为中国的“门开得太小”。
外来商品滞销的真正原因: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抵制;
B、鸦片输入削弱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
拒绝修约的原因:清政府对英法心怀恐惧,怕有损天朝“尊严”,拒绝英法要求。
修约实质: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56——1860 年)
性质:英法列强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战争。
1856 年10 月 英国炮轰广州,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年12 月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成立“占领委员会”统治,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
傀儡政权,历时四年)
1858 年,大沽、天津战役。俄、美调停,先俄美,后英法,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
英法联军撤走。条约内容:参见P6 文图。
1859 年,再战大沽。 英法对《天津条约》不满足,又逢1857 年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
教案附页
机爆发,英法为扩大市场,转嫁危机,企图利用换约之机,重新挑起战争,用武力勒索更多
的特权,挑起大沽之战,英法惨败。
1860 年,陷大沽、天津、北京。咸丰逃往热河,留奕訢议和,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
3、结果:清政府战败议和,同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失败原因:(同鸦片战争)
4、签约:
(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
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
(2)《北京条约》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安全。
③割九龙司给英国——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800 万两白银。——加重人民负担。
(3)沙俄对中国领土的侵略:俄国不仅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的帮凶,而且单独侵占我国
北方大片领土。从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至19 世纪80 年代,先后从中国割占150 多万平方千米
的领土。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 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千米
1860 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 万平方千米
1860 年
1864 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千米
19 世纪
60 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
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 万多平方千米
5、影响:
①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
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②导致清政府政局的变
动。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③此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④统治阶级内部有识之士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推动洋务运动开展。
补充: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1)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目的看,都是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掠夺中国。
(2)从两次战争的性质看,都是列强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3)从两次战争的经过看,都是以先制造事
端作为借口而发动战争的方式进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1)侵华国家由英国一国到英法组成联军,美俄积极配合。(2)侵华
时间延长,侵略地域更大,直达清朝统治的中心。(3)影响更深远,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外国侵
略势力由沿海各省深入到内地。(4)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边疆危机
○
一
背景因素:
(1)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可作为这一节所有列强侵华事件的根本原因看待)
19 世纪70 年代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取得垄断
利润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殖民地,中国成为他们加紧争夺的目标。
(2)直接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特
别是沙俄,但是列强并不满足。而这时的清政府更加腐败,慈禧和李鸿章不顾民族利益,一
味对侵略者妥协退让,加剧了边疆危机的严重性。
○
二
主要表现:
1、东南――(1)60 年代美国侵略台湾——台湾军民坚决抵抗,美被击退,支持日本侵台。
(2)70 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向中国政府勒索白银50 万两
教案附页
2、西北――俄英侵略新疆:阿古柏成立“哲德沙尔国”,70 年代初俄国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结果:1875 年左宗棠1878 年收复伊犁以外的新疆
1881 年《中俄改订条约》(曾纪泽)收回伊犁
3、西南――1888 年,英军入侵西藏——藏族军民反击;清政府派驻藏帮办大臣同英国求和,
规定了哲孟雄的一段边界。使英国取得入藏的有利条件(打通印藏通路)
4、南方——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云南等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5、东北——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东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三结果:因为清政府腐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大片领土,加剧了边疆危机的严重性
○四典型事件:
Ⅰ、俄英侵略新疆:(揭秘中考第2 页考点六)
Ⅱ、中法战争:
1、背景因素:
(1)根本原因: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要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以满足垄断资本家的
需求。因此法国侵略越南,企图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2)直接原因:1883 年12 月,法军攻击驻越清军
2、经过:
第一阶段从1883 年底至1884 年夏,战场主要在越南北部。
第二阶段,战争扩大,战场主要在中国境内,分海战和陆战两个战场。
(1)马尾海战:
1884 年夏,法国舰队从海上进攻中国,分兵两路:一支海军进攻台湾基隆港,被清守军击退。一支舰
队驶入闽江口的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目的是摧毁福建海军和福州造船厂。由于福建水师奉行李鸿章的“不
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 投降政策,不准主动向法海军出击,致使福建海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当法
国海军发起攻击时,福建海军仓促应战,虽然爱国官兵临危不惧,奋起反击,重创敌 舰。终因清政府腐
败,战略指挥失误,造成海军将士死伤七百多人,福建水师覆灭,福州船厂被炸毁。马尾海战惨败是清政
府执行妥协退让方针的结果。
(2)镇南关大捷。
1885 年春,陆战分东、西两路在广西边境进行。1885 年3 月,法军从东路全力进犯镇南关,中法两
国进行关系全局的决战。老将冯子材亲自部署和指挥镇南关大战。当法军直扑关前隘时,冯子材率部奋勇
抵拒,在关内外中越边民配合下,奋勇杀敌,毙敌千余人,法军大败。冯子材乘胜收复谅山等地。
(3) 台湾方面。
1884 年秋,孤拨率舰队进攻台湾,刘铭传固守淡水、基隆,得到广东、福建、上海军民支持。(鉴于
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1885 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