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实验小学 / 钱 进
【摘 要】 伴随着“双减”政策和语文新课标的落地实施,传统“唯语文”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学生语文学习和提高的需要。在现阶段通过跨学科配合,不仅能够为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同时还能鼓励学生应用跨学科科目的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整合。
【关键词】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思维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跨学科学习能够为基础课程如语文的学习提供支撑。同时由于跨学科学习的内容丰富、涉及领域较多,通过应用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此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时代,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知识,而是要融会贯通,还要兼备专业和博学,不断优化对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相依相存:学科间内在联系激发语文学科学习潜力
1. 数学助推语文学科思维转化
数学与语文学习看似是采用两种不同思维方式,但存在着内在联系。从感知上看,数学的理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系统地对事物进行描述,补充语文学习的主观性,形成更富有逻辑的学习模式。从艺术审美上看,语文以文字之美表达情感,数学则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藏,要通过其表面的数字、图形深入探寻数字、图案之间的韵律、节奏。将数学思维及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实现数学逻辑之奥妙与语文结构之巧妙的缔结,推动语文学科发展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思维转化,以探索发现的精神对语言文字中存在的数字奥妙进行深入研究。如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山村咏怀》中数字的有序使用,能进一步激发诗词的活力,让意境的表达更加直观化、生动化。
2. 英语丰富语文学科学习方法
语文与英语皆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且都是语言类学科,教学内容都涉及学生的阅读、写作、听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两者在教学上存在着较大共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英语教学的常见方法——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大量的研究和论证都是以语文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模式推动英语学习的提高和积累,但本质上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常见词语的词性区分动词、名词、连词等,引导学生积累词句,进行深入学习。
3. 艺术升华语文学科美学表达
实现语文课程与音乐艺术课程的跨学科交流合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出于对学生审美培养和情感引导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和美术课程蕴藏着大量的美学资源,通过课程的跨学科交流,能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在认知上也能够实现从欣赏美到创造美,再到于美中成长的转变。在古代,语文教育便把音乐、美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不仅将音乐歌词作为重要的教学蓝本进行教学,同时还强调要关注课堂上音乐元素的作用,强调要做到文学与音乐的兼容并蓄,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 信息技术传播语文学科魅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正高效、高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之于语文学科上,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广袤的互联网世界里检索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教学上看,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合作,能够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可以采用研讨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学科提供的交互工具深入走进课文,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课文发生的真实背景,弥补学生因时空受限而想象不足的情况。此外,信息技术学科构建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学生在学校之外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便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自行解决学习的难题。
二、 拔高升华:跨学科学习之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作用
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便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技巧的表达应用,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利用,在认识课文、熟记古诗词后能够与作者展开深入的“交流”,读懂课文中蕴藏着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课文的意义和价值。[1]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认知,在日复一日的课文、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才能做到对文章的真正阅读和理解。跨学科学习能够融合多个学科的精华和趣味内容,且与学生的生活场景、日常习惯相融合。通过这种兼顾趣味的学习环境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在语文学科上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自身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2.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自制力较低、缺乏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跨学科思维能力以一种整体性思维和综合发展的模式,通过构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潜移默化地为学生输入跨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以创新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地对待语文学习。[2]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丁香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通过播放与丁香有关的歌曲、展示美术中的丁香印象、播放丁香花盛开的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丁香这一自然意象,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让文字跃然纸上,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3. 增强语文学习科学性
小学语文并非一门单一的、孤立的学科,从目前统编小学语文教学课文的选题中便能窥见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3]教材本身就包含着数学、英语、音乐、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加强小学语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即是把握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潜在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出语文学科综合应用的价值,让学科之间不再被“围墙”所阻隔,以其他学科的养分搭建语文课程体系,扩展课程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深度,实现课程价值的科学最大化。此外,新课标提出在语文学科教学上要进行改革创新,既要适应当前时代育人的要求,还要自觉突破学科的壁垒,做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交流,以项目式学习构建1+1>2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学科学习中汲取养分,培育人文精神。[4]
三、 困境探析: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化,方法陈旧
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核心在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合作和相互渗透,但由于跨学科教学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部分教师对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在跨学科教学形成前并未有系统性的方案指导,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偏离语文学科的主线,过度重视其他学科的代入。如在讲述文章时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于欣赏同文章有关的音乐、视频等,轻视对文章主线内容的讲解;或是在教学中将其他学科融入过少,在主题式项目中忽视其他学科存在的想象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