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探究

历史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探究

历史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探究情境教学

探究历史问题应秉持怎样的精神_探究历史问题的主要方法_历史问题探究

摘要 Abstract

基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明确规定,中国教育改革已是以创新评价制度为牵引,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这对问题情境教学这种传统常规教学法也是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就中学历史学科固有特性来说,更应该深入推进问题情境教学法研究,要常用常新。问题情境教学法分为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两个方面。情境教学法的践行是落实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还顺应了近年来中高考中情境类主观性试题比例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践行我校自能教育理念很好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key word

教学情境 历史问题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 情境问题 核心素养 自能教育

人类教育活动关注并研究问题情境的技法已是由来已久了。到上个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过程“思维五步”(教育史上一般称之为“教学五步”),主张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引出问题,再着力于假设思考、论证创新,首次论证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活动中的优势作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开创的情境教育学派更是生动地展现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内涵。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理念更新日新月异,基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明确规定,中国教育改革已是以创新评价制度为牵引,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这对问题情境教学这种传统常规教学法也是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就中学历史学科固有特性来说,更应该深入推进问题情境教学法研究,要常用常新。

什么是教学情境?其实就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问题情境教学呢?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就是指在具体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创设有效的历史问题情境,让师生自觉融入情境进行“身临其境”般的沟通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使教学任务得以有效完成。情境教学建立在问题性、主体性、思维过程性和创新性的心理学基础之上,它需要把与教学有关的历史信息尽可能地创设成形式多样、因人而异的问题情境,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中,借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愫,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历史魅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情境教学的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使其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真实合理的情境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他们愿意走进历史,亲近课堂。有了情感的课堂将是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也将是一个润泽生命的课堂。情感的共鸣也将激发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历史学习充满兴趣与思考,将极大提升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满怀激情和兴趣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必定激活他们的思考力,激活整个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实施主要包括问题情境创设与情境问题提出两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与情境是相互相依,密不可分的。情境是有问题的情境,问题蕴含于情境当中,情境是催化剂,问题是内驱力。情境创设是为了引出问题,问题引导也会生成新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是情境问题提出的前奏和温床,情境问题提出是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与实践。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看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情境创设依据科学合理。情境教学能否有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情境设置是否恰当。这需要历史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和学识积累、审美心理和课堂驾驭技巧。最重要的是情境设置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要尊重历史客观史实,要吻合学生身心特点。情境创设要实用,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而创设;要真实,坚持历史联系实际并还原历史本来面貌;要新颖,要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情境创设方法要灵活多样。简单层级的诗歌、故事、音乐以及历史图片、数据模型的引入,可以直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高层级的情景剧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师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利用智能教室等辅助工具,融合情境素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渲染课堂气氛。情境创设应坚决避免形式与素材的单一,以至于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厌倦。三是情境教学实施有条不紊。师生课前要精选素材,班级要分组分配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有效互动,生生融合互助;在课堂教学总结阶段要就情境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反思感悟,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情境创设应坚决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上过度依赖预设情境,而对生成情境忽视。情境性教学主要是营造民主、开放、包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不重视生成性情境,教学过程将淤塞受阻,课堂教学将陷入僵化境地。

当然,情境教学过程中的情境问题是预先设置或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也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时讲究“留白”技艺的结果。一般说来,教学过程过于“实”,往往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实为虚,故意“留白”,才能使教学过程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意境。无论怎样,情境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是磁场、是平台,问题才是指挥棒,是驱动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 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科学合理的情境问题是学生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关键时刻提出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更加具体地掌握知识,还能促使学生自能质疑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努力保持解惑释疑而不懈探究的良好心态。那么,情境问题的提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我看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最近发展区原则。情境问题的难度水平应该控制在具有教师指导下可以完成的水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成功,避免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惧怕的心理。二是启发性原则。情境问题提出应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实质问题,利用通俗想象、生动具体的实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历史问题,达到刺激学生思维活动的目的。三是连续性原则。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情境必然形成新的情境问题,新问题的提出要保持递进性和结构的层次性,这样既能保持课堂教学的前后贯通,也能达到分层分类教学的目的。四是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统一原则。情境问题要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的目的,要促使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注意归纳与综合,促使两种思维形式有效结合,做好知识与经验的建构与积累。五是委婉含蓄性。情境问题设计应该委婉含蓄,尽量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可以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探究问题,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总之,创设有效的历史问题情境,搭建师生合作的探究平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落实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还顺应了近年来中高考中情境类主观性试题比例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我校省级课题《自能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研究》构建的“六自”课程体系当前已进入综合评估阶段,自能教育、自能课堂以及自能管理等学校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全校师生认可,并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校管理工作中得以贯彻实践。自能教育与自能课堂建设的落脚点在于“不待老师讲,自己能学习”,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生态和氛围,问题情境教学实践不外乎是很好的途径。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应该是践行我校自能教育理念很好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①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于友西,1988;②中学历史学科情境教学策略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席楠楠,2018;③初中历史情景教学的三大关键,福建厦门集美中学,任娜;④浅谈情境导入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福建福安职业技术学校,郑洁平;⑤巧设核心问题 创设情境舞台——“历史教学核心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及历史情境创设”课例研究,成都四川师大附属中学,杨雪芹

上一篇: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第二版)》:地理学是人类最早拥有的科学
下一篇: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开放,究竟干得咋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