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杨天石研究蒋介石多年且有多部专著面世。近年来,他数次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蒋介石日记,并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之一、之二。最近,《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之三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他对蒋介石的研究,却遭到包括台湾学者汪荣祖在内的多番质疑。
他的研究是否属于为蒋翻案?他的研究文章,除依据蒋介石日记,还有哪些档案材料加以辅证?对于学界的质疑,又是如何回应?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杨天石。
杨天石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专注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多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近日《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系列第三部由九州出版社推出。
回应质疑
已尽努力所述之事皆有出处
新京报:《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是你解读蒋介石日记系列的第三本书,出版之后在学界颇多争议,大陆有学者说你想替蒋介石“翻案”,台湾学者汪荣祖对你的研究似乎也有情绪化的反应。
杨天石:汪荣祖是我的老朋友,后来,李敖和汪荣祖合写《蒋介石评传》,邀请我参加,两岸加海外学者合写蒋介石传,这是一个创举,所以我欣然同意。
后来合作没能成行。我的原则是要看完大部分材料再开始动手,所以他们的《评传》出了,我的《蒋介石传》到现在还没有动手。另外,我们的观点也不同。李敖是彻底的反蒋派,《蒋介石评传》的序言里有一句话说,“蒋介石关了我好多年,现在他死了,该是我报仇的时候了。”我对蒋的态度是有批判有分析。
大陆有学者认为我只凭蒋的日记做研究是一家之言,我认为,这是一个误会。两岸学界都有质疑反对的声音,我想,这与每位学者的立场、经历或者情感因素有关,并不奇怪。
新京报:你们在蒋介石与德国反希特勒组织联系,促进反希特勒运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
杨天石:这是我跟汪先生第二次争论。我根据宋子文档案,以及台湾的许多档案,写了蒋介石同德国反纳粹地下组织有联系。后来,汪先生在台湾《传记文学》上批评我,说德国反纳粹组织的军官是自觉自愿地反对希特勒,不是蒋介石鼓动的。德国军人包括政府官员确实有一部分是反纳粹的,甚至想要暗杀希特勒,是德国人自觉自愿,但这不等于蒋介石不可以支持他们,这是两个概念。
另有材料表明,蒋介石通过苏联驻华大使告知斯大林,德国军队内部有反对希特勒的力量,要抓住这个机会。另外,蒋介石也曾要宋美龄把这个事情告诉罗斯福。我找到了蒋介石与宋美龄互通的电报。
这件事,蒋的日记里只有三句话,我是以这三句话作为线索查了宋子文档案,查了台湾的中德关系档案,还向两位德国学者请教。在这个问题上我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最后,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清楚了,才写了这篇文章。
研究方法
多方考据蒋日记亦求身后名
新京报:你谈到不只是根据日记研究蒋介石,那么,在对蒋介石日记的辨伪和考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天石:研究近代史不看蒋的日记一定是很大的不足,但是全听全信也会上当受骗。举一个例子,1938年的河内刺汪事件。在国民党特务执行刺杀前一天,汪精卫搬家了,住在屋里的是秘书曾仲鸣,所以曾仲鸣被打死了,汪精卫安然无恙。蒋的日记里有记载,八个字,“刺汪未中,不幸之幸”。我看日记这部分就很纳闷,首先,特务到河内刺杀汪精卫,这个计划一定是经过蒋介石同意和批准的。第二,既然是蒋的授意,为什么蒋又说“刺汪未中,不幸之幸”?
我的判断是,这是蒋为自己塑造的道德形象。因为汪曾是孙中山的战友,曾经的国民党主席,而且是蒋介石劝他不要投降日本,到欧洲去休养,却派特务执行暗杀,这不是显得蒋介石无情无义?另外,手段也太卑鄙了。所以,蒋介石要写“不幸之幸”这四个字,表明自己符合道德原则,为了身后名。
新京报:除了蒋介石日记,你还参照了哪些材料,怎么样辨别和利用这些材料?
杨天石:我只需要举一个例子。二战中,德日法西斯有一个印度会师的计划。德国派人跟蒋介石在欧洲的代表桂永清谈判,德国军队从欧洲往印度打,蒋介石军队从缅甸往印度打,占领印度让德日军队会师。蒋介石说,这个事情要坚决拒绝。
根据这么一段材料,我又考查了哪些东西?第一,我在美国的档案里查到,谭延闿的儿子谭伯羽给宋子文发的电报讲了这个计划。接下来查到陈布雷给桂永清的一个电报,说这个事情不能谈,也无法谈,坚决拒绝。然后我还查陈布雷的日记,可以证明陈布雷确实是按照蒋的指示给桂永清打了电报。另外,我还看了台湾国民党的档案,看了德国、日本、印度方面的外交官的回忆,综合这些材料,形成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二部里面所写的文章。
可以说,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收集了大量中外档案完成的,有时候我用的日记就是两三句话,档案是多年来奔走于太平洋两岸的结果。
【深度阅读】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