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接受专访
凤凰网文化讯 由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致敬国学-2014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于2014年9月29日晚在长沙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举行颁奖盛典,现场揭晓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包括“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和“国学传播奖”等。逾百位文史大家和业界名流齐聚千年学府,共同见证中华文化史上的国学盛事。
活动现场,凤凰网文化频道独家对话历史学者杨天石,他表示举行国学大典是必要的,一个是要把研究和普及的关系处理好,既要鼓励学者们深入地去做研究,又要同时注意对社会公众的普及;另外就是要鼓励讨论,鼓励百家争鸣。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化:目前国学热,您理解的这次致敬国学的意义是什么?
杨天石:我觉得举行一个国学大典,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是唤醒人们重视我们民族文化里的优良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宝贵的东西,自鸦片战争以来,有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于国学不是很重视,以为国学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现在搞一个国学大典,提倡研究国学,可以说是对于过去的一种拨乱反正。这个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有很重大的意义。
但是我也有一个感觉一定要避免毛泽东时曾经批评过的一种缺点,就是说形而上学,好的绝对的好,坏的绝对的坏。对于国学我觉得还是要坚持,也是毛泽东同志讲过的八个字,“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够一讲国学就把什么都讲得非常美好,好像我们的国学一点缺点一点毛病都没有,这个同样是一种形而上学。
另外我还想到的一点是发扬国学保持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一定要同时吸收外国的其他民族的,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并举,不能够强调了国学,我们就放弃了对于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我想起在辛亥革命以后,有一位作家,他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保存和吸收两主义并行”。保存是什么意思呢,保存就是说保存国粹,要保存民族文化的优良成分,但是光保存不行,保存的目的是要继承,是要革新,是要创造,是要发展,在这个同时我们还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优良部分,没有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吸收,那么只谈保存国学这个可能也是一种片面性。
凤凰网文化:兼容并蓄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体现?
杨天石:我觉得一个是领导思想,领导的方针要正确要全面,千万不要走偏了。对于中外的文化遗产,其实我们的方针本来是十分清楚,就是说既要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努力地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文化遗产的优良部分,这个本来是很明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里面,我们可能犯片面性的错误,强调了一个方面,很可能会忘记另外一个方面。
凤凰网文化:如何做到国学的继承和发扬?
杨天石:举行一次国学大典是必要的,我刚才讲的,可以说是对我们多年来轻视国学否定国学的一种拨乱反正。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不行,我们还得往前走,往前怎么走,一个就是要把研究和普及的关系处理好,既要鼓励学者们深入地去做研究,又要同时注意对社会公众的普及,这种深入,普及和提高这两个方针也不可以偏分,这是一个想法。另外一个,就是说要鼓励讨论,鼓励百家争鸣,千万不要形成一窝蜂的这种状况,一窝蜂大家喊好,一窝蜂大家否定,就是要提倡百家争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