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历史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问题的提出: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更好克服应试教育对历史学科人文底蕴的侵蚀,非常值得深入讲究,故此我们力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进行细致的探究。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主要包含三部分: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基本思想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人文精神。
具体体现为: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思想、古诗文、传统曲艺、传统书画、传统科技、人文习俗等。高中历史课教学:包含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和课外教学及历史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同行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也发表过一些相关的论文,但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教学模式和出版相关专著。国外则不存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但也有各自国家传统文化与高中学科教育的融合探索,由于国情不同,故仅有参考价值。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意义深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擦亮历史学科底色,增强历史学科的人文气息和学科吸引力;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促进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三是为历史界同仁甚至教育界同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本学科教学起到启迪作用,从而推动高中学科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发展。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学科教育是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工程。二、理论分析课题理论依据:“文化”即“人化”,包含着价值理念、习俗制度、器物成果三大要素。
文化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个体性之人;只有当他们之间达成了特定的文化共识后,各种文化性的集体或团体才会形成。****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而高中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中阶段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十分必要和重要。另外,本课题将充分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本课题将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科学结合方式。研究目标: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多种形式和教学策略,打造一支胜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研究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要求,如:如何进行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师传统文化储备;如何在保证学生基本历史能力提升同时,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可以通过哪些丰富的教学手段,改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照高中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的取舍;等等。研究假设:高中三个阶段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应当存在差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选取对不同时空的学生存在不同的接纳程度;不同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方式对学生接纳传统文化存在差别及应当如何有效控制;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应当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和本地发展概况,在有形融合与无形融合之间灵活切换。等等。创新之处: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学做出新的调整,本课题将结合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时代性、本土化并可资推广的教学模式。三、研究路径研究思路:为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本课题研究首先将将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整理整合与新课改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初步结集,并通过该项工作提升本课题组教师的传统文化学养;其次,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历史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第三,从前两步的基础上,分析历史学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第四;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以网络为手段,在比较借鉴全国各地高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成功案例,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升华为精炼的理论,提出可行的对策;第五,将这些对策与策略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访谈问卷或测试的形式了解研究的成效。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新课程标准、新统编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有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教学方面的理论,根据高中教育的实际,遴选总结有效教师核心素质和基本特征,整理整合与新课改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完成符合高中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初步结集,为后阶段研究奠定基础。2.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调查手段了解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制定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课题组教师依据规划和方案开展相关教学实践,课题组对师生不定时开展调查研究,以把握课题开展进程并做出实时的调整。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教师以本课题整体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逐步形成具有时代性和本土化的有效教学的实践模式。技术路线: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规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实施步骤:1.2018月-8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制 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及实施细则;准备子课题的开题论证;对参加子课题 研究人员进行培训。
2.2018 12月,课题研究的开展 阶段。分析调研我校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传统文化掌握的现状,组织课题 组教师学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新课标, 编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集》,开展新教材与传统文化结合路径的讨 论研究;围绕课题要求的几项重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优质课、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制作等展示活动,推出经典课例;组织课题教师 撰写相关论文,编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论文集》; 整理收集教师论文、教学案例、师生调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完善教学 实践模式。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的原始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 估,适时提炼研究成果。3.2020 月,课题组总结,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邀请专家领导进行指导,进一 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报请上级课题专家组进行鉴定、验收。 课题编号:60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