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0 2020 年 年 3 3 月 月 04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策略 付 玉 河南省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幼儿的社会实践教育是一项长期重大的教育工程。幼儿在社会领域方面的学习生活与能力发展离不开与人互动交流以及在相应的社会环境氛围中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作为特有的节日活动,深受广大的社会群体所重视和关注。纵观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践教育,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节日活动正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实施并开展于幼儿的学习生活中,这无形增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生活体验,对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日;社会性发展;大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深受广大的幼儿朋友们所喜爱。当前,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活动中,为有效增加幼儿群体间的互助合作以及情感交流,教师通过传统节日这一活动载体,在生成有效的课程资源的学习基础上,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发展。
鉴于大班幼儿对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知,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重点关注儿童的社会认知属性,通过活动内容的创设、活动形式的创新、以及活动效果的生成等多方面的活动开展方式,重点培养并树立着儿童的社会发展意识。本文就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研究并分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旨在能够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认知。 1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搭建了良好的促进平台,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无形中增进了幼儿的活动情趣,并促进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感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需求,应该通过活动主题的确立和活动内容的策划来展现节日的社会性地位。凸显传统节日的活动特质,引领幼儿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属性地位,才能使其通过活动汲取知识。 1.1 科学策划活动内容,凸显传统节日的社会地位 鉴于大班幼儿的思维自主性和活跃好动性,教师在进行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策划时,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实效性,要注意活动主题的确立,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主题活动,达到凸显传统节日社会地位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的活动目的。
在进行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并有效建立主题挖掘和幼儿发展的活动衔接点。例如,在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里,可以采用包粽子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一传统节日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和指导,通过合作动手,共同分享这样的实践行为,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快乐,而且在活动锻炼中增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行为。 1.2 调动幼儿参与传统活动的热情,使幼儿从中受到良好的社会实践教育 在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幼儿活动热情的激发,以使孩子们能积极并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主题活动中来。在大班的幼儿活动教育中,可以通过活动场所的布置以及活动内容的创设来提升幼儿的活动实践能力。除了室内的活动课以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操场、公园等室外的活动场所,尽量使活动的场地贴近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教学实际。活动形式也可以涵盖活动表演、动手操作、实地演练等多样的表现途径。 不受空间和地域以及表现形式的限制,儿童自然、本真的天性才能得以充分展现,而幼儿颇有兴趣地去完成一项实践教育活动,收获的也定不只有快乐,一定还有社会实践认知后的体验和感受。 1.3 以幼儿区域活动为依托,组织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教学形式。
借助区域设置,可以增进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手工制作区域便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最好实践平台。制作元宵灯笼、折中秋节明月、剪新春窗花,在教师的活动引领下,幼儿从掌握制作方法以及动手过程开始,在准备相关的制作材料的活动前提下,通过亲自参与类似有传统节日特色的动手制作活动,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视野,而且强化了自身的社会性实践行为,可谓一举两得,受益匪浅。另外,还可以通过区域设计植树节、读书日、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有代表性的节日图标,来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以达到拓展幼儿思维实践的活动目的。 2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园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能够使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生活体验更具前卫性。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幼儿了解生活、接触社会、掌握民间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的重要渠道。在进行具体的传统节日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民族意识、传统文化精髓、德育思想渗透等教育元素,由此来实现幼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2.1 融入多元教育元素,实现活动格调提升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需要融合与节日相关的多元元素,不能一味地只为了完成活动而完成活动,通过活动能够协调幼儿的社会生活属性,这才是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最终目的。
例如,关于端午节举办的“赛龙舟”活动,教师可以就相关的主题活动策划成一场情境剧表演,除了引领幼儿制作龙舟、船桨等道具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指导幼儿就端午节的纪念活动进行简单的了解,使幼儿能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也能够增进幼儿的社会认同感。这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极好途径。 2.2 制定科学的节日教育活动评价体系,完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 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设计,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融合多元的教学元素,而且更离不开一个完整、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实践教育后的评价及反思。只有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促进教育活动的切实开展,也才能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到良好的体现。 教学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幼儿间的互评互测,也可以是家长的等级评价,还可以是老师或学校相关领导的中肯评价。无论是何种评价,都旨在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切实开展来完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发展的教育任务,对幼儿的学习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下转第 41 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