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城市设计 201102 城市设计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_以黑

城市设计 201102 城市设计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_以黑

城市设计 201102 城市设计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_以黑35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Architecture|Feature-

35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Architecture|Feature-Theme城市设计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黑龙江横道河子镇为例ZhaoZhiqingZhangHaozhe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90)收稿日期:2011-01-09UrbanDesignConservationPlanningNationalHistoricTowns:ACaseStudyHeilongjiangProvince本文结合横道河子镇历史保护规划案例,讨论了城市设计在解决历史保护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对城市整体风貌引导乏力以及与其他规划难以协调两大问题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关键词]城市设计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横道[Abstract]Takinghistoricalconservationplanningcaseexample,paperdiscussesspecialadvantagesurbandesignconservatinplanningsguidanceoverurbangenerallandscapeotherrelatedplannings.[Keywords]Urbandesign,Conservationplanning,Historictown,Hengdaohezi一、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1.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研究工具城市设计曾被作为城市规划工作与建筑设计工作的中间“环节”(Lang,1985年)。

这一思想诱发了城市设计在工作程序上与城市规划之间相互独立的观点,最终引发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地位之争”。将城市设计作为规划工作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这一做法,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逻辑谬误。城市建设过程中,影响城市空间形象的合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交通系统设计、城市功能布置的不合理,甚至城市片区定位的不恰当都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城市空间形象。如果将城市设计工作置于各项城市规划专项工作之后,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调控乏力的局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的各项成果将因为规划修编程序过于繁琐而无法实现。因此,城市设计融入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是大势所趋。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城市规划工作体系的一个专项内容。它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城市的空间体系以及城市空间资源的最终分配结果。因此,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设计可以概括为“空间专项规划”。相较于交通、绿化、市政设施等这类直接关注城市物质要素的专项规划工作而言,城市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它对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与把握。城市规划政策最终都要反映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无论“理性”、“倡导型”还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规划工作,它们都没有脱离城市物质空间资源这一基本前提与目标。

而城市设计研究核心就是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方式与具体形态。这使得城市设计得以成为一种综合考量城市未来建设形态的独特的规划研究工具。2.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通俗地讲,历史文化名镇“就是由许许多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体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街道景观”(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1991年)。我国通常根据景观特质将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古都”、“地方特色”、“近代史迹”等类型。自2003年以来,住建部和国家文物保护总局共评选公布了四批153个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城市建设成果与历史建筑、街区整体景观风貌的协调统一(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1991年;李其荣,2003年)。它通常被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对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对城市整体风貌形象的控制(任致远,2000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切入点是城市空间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要素既是形成城市风貌特色的关键所在,又往往是城市空间利益矛盾的焦点所在。这就使得历史保护规划工作应在城市空间资源与历史遗迹之间取得协调,而不能仅仅对历史遗迹本身加以控制。如前文所述,城市设计的研究过程正是对城市各类资源的综合思考过程。

因此,在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工作中使用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将极大地提高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成果质量。事实上,很多中外学者都指出,城市设计应该在历史保护规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学者Appleyard就将“保护型”(Conservation)作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类型之一。我国学者王建国和庄宇也提出了“保护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这就更加证明了城市设计研究方法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下面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黑龙江省横道河子镇的保护规划为例详细说明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研究工具在保护规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横道河子镇及其保护规划横道河子镇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该镇地处山区,呈带状分布,两侧崇山峻岭,林木葱郁,植被保护极好(图1)。至2009年,镇域建成面积2.35km月被确立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也是黑龙江省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横道河子镇的发展颇富传奇色彩。该镇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却应该从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算起。19世纪末20纪初,沙皇俄国为实现其控制远东地区的目的,修建了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36河、南至大连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建成后,横道河子镇成为了中东铁路机务段,大批铁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聚集于此,这里迅速成为了重要的商政要地,一时间“商贾云集、高楼林立”,被称为东北亚地区著名的“花园城镇”(横道河子镇镇政府,2010这段独特的历史为横道河子镇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近200栋俄式建筑。这些建筑中有黑龙江省目前唯一的木结构东正教堂、中东铁路机车库、曾作为苏俄专家公寓的大白楼、记录着铁路工人生活印记的职工住宅。它们成为横道河子镇浓郁古朴的百年俄式小镇的历史风貌特色(图2.横道河子镇保护规划工作由于受到地形、交通等多方面限制,横道河子镇近些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青壮年居民纷纷外迁,城镇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更重要的是,散布于镇区的那些珍贵的建筑遗产,因缺少维护而日益衰败。如何利用横道河子镇现有的历史资源振兴城镇发展,并形成有特色的城镇空间已成为该镇的当为保护和延续老镇风貌,在横道河子镇历史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历史保护遗迹调研与城市空间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前期调研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7位设计师对横道河子镇的现存历史建筑进行了发掘与整理,并初步确定了113幢建筑为历史保护文物,其中的“大白楼”、原铁路治安所、圣母进堂教堂、原中东铁路机车库以及两幢俄式木屋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刘大平教授率领70多人的工作团队,对其中十余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分析,并生成三维计算机模型。这些都为城市设计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图通过对横道河子镇的现状调研,结合城市设计工作思路,我们将“保护工作整体化”与“工作成果政策化”作为本次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所谓 “保护工作整体化”是指在对历史保护单位的整治与 利用进行详细研究和设计的同时,利用城市设计手 段对横道河子镇总体的空间环境提出控制与保护措 施,从而达到既保护历史遗产又令城市整体风貌形 象延续百年老镇特色的目的;所谓“工作成果政策 化”是指将生成的历史保护规划成果转译为能够指 导城市空间建设的政策语言,以达到将保护意图具 体落实的目的。 三、城市设计应用启示 横道河子镇保护规划工作对城市设计的应用 过程体现了城市设计在历史名镇保护规划工作中的 价值。概括来说,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城市设计可以作为历史名城风貌形象的推敲 工具,从城市层面对历史城镇形象进行控制;其二, 城市设计可以作为一种规划协调工具,有助于历史 保护规划研究融入总体规划成果之中,最终有利于 保护规划的实施。

1.作为城市历史风貌形象推敲工具 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上讲,历史文化名城 (镇)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但是出于种种原 因,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工作都不可能与总体规划 编制、修编工作同时进行,而是在总体规划实施期 内开展。这种单独开展的保护规划工作,较容易对 建筑单体层面进行控制,但是却难以与其他部门工 作取得有效沟通。因而从工作程序角度讲,历史保 护规划难以提出对城市整体风貌形象的调控措施。 又由于城市空间形象控制对保护规划的专业人士来 讲较为陌生,很多工作者虽然有意对城市整体历史 风貌进行保护,但是面对抽象的“城市空间”却经 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入手。这极大削弱了保护规 划工作对城市整体历史特色的控制力。 城市设计方法将抽象的城市空间具体分为几大 意向要素,从而使得历史保护规划工作可以有的放 矢地提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的调控措施。城市设计 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 这一理论从城市使用者心理感受角度,将城市空间 概括为五个要素:路径(Path)、节点(Node)、区 域(Region)、边缘(Edge)与地标(Landmark)。

这令城市空间形象调控工作简化为对城市主要意象 要素的调控。只要“五要素”形成清晰有序的逻辑 关系,就能有效地塑造鲜明的城市空间形象。在历史 保护规划中对城市整体风貌的控制因而成为可能。 在横道河子镇规划项目中,我们首先按照“五 要素”对横道河子镇的空间进行分析与概括。从城 市总体层面上来看,横道河子镇目前有城市地标2 、重要的意象节点4处、意象片区2 处、边缘3 段、路径2 1)。总体看来这些意象要素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可以发挥控制城市意象的作用。因 此,在规划对策中我们将“质”的提升作为对这些 要素处理的主要手段。 同时,从城市意象构成角度出发,城市现有的 意象点(地标、节点)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城市新 区以及待开发区的意象点较为缺乏,因此在未来城 市发展的关键地点需要构建新的意象要素以增强城 市的整体风貌特征。我们将横道河子镇入口、城镇 新区中确定的保护建筑以及待开发区中的贮木场、 发展核心区等作为新的城市意象节点,并补充相应 路径使这些节点相互联系(图 接下来,保护规划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历史遗存37 城市建筑| 主题专栏|Urbanism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参考文献 ms,Architecture, City Planning UrbanDesign. Journal PlanningEducation Research,1985(1):26~27 金广君,戴锏.我国城市设计实施中“开发权转让计划”初探.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 会论文集,2007 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意象要素 地标 节点 区域 边缘 路径 现有要素 圣母进堂教堂、机车库 大白楼、原宪兵司令部、七号木屋、火车站 老区、城市新区 横道河、铁道、山体 沿河道路、老301国道 新增要素 入口大门、俄罗斯展览馆、新确定的保 护建筑、贮木场、未来发展核心区 城市未来发展区 新建城市道路

上一篇: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doc
下一篇: 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精品论文】.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