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炼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如何将史料教学更好地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由教材知识的学习向史料分析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中?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历史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史料实证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而历史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史料,如何运用史料,则是由教学模式决定的。
历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从教学实践中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基本结构或范型。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论体系,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策略。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历史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多种多样,但从根本特征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
第一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学策略是以历史教科书为主要教学材料,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历史知识。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仅靠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达到。
第二种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及社会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历史探究活动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现实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对每个历史知识点都展开探究。
第三种是对前述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致力于将系统历史知识的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发展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在传统的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中融入问题设计和材料分析,教师讲述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合理搭配。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兼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论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还是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都会用到史料,但是作用不同。
教师讲述中运用史料,主要是为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具体生动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时,一般都会提到由于多年战乱,西汉建立之初到处都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说明汉初经济残破,教师会引用《汉书·食货志》中的一段描述“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大意是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通过史料让学生感受汉初的经济状况,加深对抽象概念“汉初经济残破”的理解。
历史探究活动中运用史料,是为了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提出问题,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思考解答问题,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发展核心素养。探究活动中的史料要系统设计,为完成历史问题的探究服务。教师要避免以论带史,将探究活动中的史料研习简单化。以“一战”爆发的原因探究为例,如果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按照探究历史问题的程序组织教学。比如,提出历史问题,“一战”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然后,提供多种形式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史料所反映的史事,建立史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讨论,形成对“一战”爆发原因的解释。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都能得到培育。
不同教学模式运用史料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运用史料的一些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其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史料运用要为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服务。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是为了落实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不能为运用史料而运用史料,偏离本课的目标。例如,有教师在讲“明朝的统治”时,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考证不同时期朱元璋的画像。这种探究活动能训练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但本课在新课标中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显然,该活动偏离了本课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本课目标和重点选择材料,设计探究活动,目标应指向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用以创设历史情境的史料应该是反映历史事实的史料。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为了让学生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创设历史情境的史料有多种形式,如历史文献、历史影像、历史遗址等。在选用历史文献时,要选择那些反映历史事实的材料,避免引用结论、观点性文字。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选用的史料,其内容应该是具体历史事实的记述,而不是抽象的结论、观点。
(作者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18日第8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