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史人物必须以当年的史料为基础,对其可靠度进行甄别和逻辑辨析,确定作为研究依据的权重。甄别、辨析史料可靠度权重的原则是如何能更有效的排除史料的造伪,所谓史料造伪,其一指后人制造的伪史料,多见于一些所谓的抄本、后人整理的族谱叙事以及后人整理的前人回忆录中叙事。其二指史料中的叙事是不真实的。因此有所谓孤证不立之说,故需要不同来源的史料之间具有相互呼应的关系。对于甄别、辨析史料可靠度权重的原则有以下五项:
1、史实性,有可确认的当年实物(如档案、出版物、报刊或物品)作为证据。
2、时间性,相关史料与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同期性。对于同一事件、同一现象,同期性越高,相对而言可靠度越高。
3、公信性,史料的公信力权重分析与甄别,包括撰写者的公信力和实物及文字资料的公信力等。
4、权威性,不是当年任何史料都具有同样的可靠度,还要看出处的权威性。
5、客观性,史料出处与相关对象的关系,不同来源史料能否互相印证。
史料符合上述这五项原则的程度越高,作为研究依据的可靠度就越高,作为辨析、评价研究对象依据的权重就越高。
其中可靠度的满分是100%,这是任何史料只可能接近而不可能达到的。有关拳师记载的史料可靠度能够达到90%,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关于史料可靠度的计算是另一个专业话题。将专文另述。
权重一般分为六级,5分、4分、3分、2分、1分、0分。史料高度满足上述5项原则者,5分。史料只能满足其中4项者,4分。以此类推。全部不满足者为0分。
权重是对一份史料可作为研究依据可靠性的总体评价。可靠度是对一份史料精确度的评价。
鉴于此,作为研究清末民初时期拳师这个群体,尤其作为研究孙禄堂这个人物,《近今北方健者传》是一部具有90%以上可靠度和5分权重的史料。相关可靠度计算过程这里省略。
《近今北方健者传》1923年济南含英斋出版,作者杨明漪。该书是为清末民初时期华北地区的形意、八卦、太极三派拳术所涉名拳师立传,上下涉及三代,从董海川、杨露禅、郭云深这一代到孙禄堂这一代。
杨明漪(1889年——1939年),山东历城人,杨明漪出生于泉城书香世家。父亲杨鹤年早年任职于巡抚衙门,将家中珍藏的岳武穆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的明拓本,雇人刻碑,用时3年,刻石42方,拓刻分发,以励时风。
1904年,杨明漪15岁时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童试,名列榜首,考中秀才。
1907年,山东留日同盟会会员丁惟汾回国,担任山东省法政学堂教师,在济南设立了同盟会山东分会。考入此校的杨明漪在丁惟汾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并成为辛亥革命在山东的学生领袖。
1912年,杨明漪加入天津中华武士会,是该会早期成员,斯时杨明漪拜李存义为师习武,见证了武士会从创建、兴盛到解散的历史,并为中华武士会整理了大量拳谱、剑谱等。
杨明漪除向李存义学艺外,还与李彬堂、郝恩光等研习形意、太极、八卦技艺,杨明漪的同盟会同志、法政学堂监督孙念希在《题胡然集》中记述了杨明漪的风采:
狂煞山东李白才,
亦仙亦侠亦尘埃。
挥毫把剑无人识,
闻向云窝咏玉台。
四十年前独立军,
纵横年少相夫君。
至今遗老谈辛亥,
犹数丁杨是旧群。
岳墨传家守壁廊,
生平豪气略相方。
象贤输到人民手,
更广精忠教士良。
涉笔知君不自珍,
故人收拾见君真。
他年旷代斯文感,
傥为湖山忆此人。
杨明漪在撰写《近今北方健者传》的过程中,多次与武林同道交流意见,对其内容进行修正、补充,以求合乎事实。故《近今北方健者传》能够相对客观的呈现了所记载对象的真实概况。
在《近今北方健者传》中有两处涉及到孙禄堂,其一是“例言”部分,其二是正文“孙福全”部分。
《近今北方健者传》“例言”
是编专叙述见闻之太极、八卦、形意三门拳家之性行功候,与寻常侠义小说凿空者不同①。
老辈中现存者如翠花刘、程四、秦月如,中辈如尚云翔、周玉祥、程海亭、李光普、定兴三李诸人,尤精粹中之精粹,至孙禄堂集三家之大成者,益不待言②。
因出版仓促,调查不免遗(如八卦门之马贵)疑(如李瑞东之死),但未得确实告之正误之人,只得俟诸再版,望博闻君子不弃,随时示知,俾便更正为祷③。
鄙人于本国拳勇,仅目见六十余门,惜未能一一详其统绪,享我同好,拟俟绎有端倪,再为续编④。
凡未经见闻或仅知其名者,均未列入,即列入者亦难免有失出失入之误,望谅而教之⑤。
吾国拳派统系淹没已久,倡者多不注意,每失古哲距矱,如有以拳家事迹功候性行见寄者,无任欢迎,若师承拳门不明了,或临于小說演绎者不奉教⑥。
注释与考订:
①此条指出《近今北方健者传》不是小说,而是对太极、八卦、形意三门拳家性行功候的见闻记录。
②这里特别指出“至孙禄堂集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大成”,这个“至”字意味深长,含有最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之意,表明孙禄堂代表了三家拳学的最高造诣。文中翠花刘即刘凤春,程四即程殿华,秦月如是刘奇兰的弟子,尚即尚云祥,周即周祥,定兴三李即李彩亭、李文亭、李耀亭。
③杨明漪认为马贵是值得一书的人物,故以书中遗漏为憾。并且对李瑞东之死的传说提出存疑。反映出作者审慎求实的文风。
④杨明漪自述所见拳派六十余门,由此可知其武学见识宽度。
⑤由此可知,《近今北方健者传》中所列者,皆为当时享有名望且有事迹传世的拳家。
⑥杨明漪认为我国拳派系统的淹没已久是造成我国文化每失古哲距矱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梁漱溟也认为,由孙禄堂建构的内家拳体系对中国道家哲学具有支撑作用(见《梁漱溟全集》第七卷)。实际上,孙禄堂建构的武学为儒释道三家思想提供了新的动力,具有鼎革立新的意义(《绝顶出青云 武者 武学 武道》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此外,杨明漪特别强调“如有以拳家事迹功候性行见寄者,无任欢迎,若师承拳门不明了,或临于小說演绎者不奉教”。体现出杨明漪写此书时希望尽量将有师承拳门明确的有造诣的拳家皆收录到该书中。
《近今北方健者传》“孙福全”①
孙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直隶完县人,形意师李魁元李存义,逮事郭云深,八卦师眼镜程,太极师郝为真②。为真师亦畲先生(逸其姓),亦畲先生师武禹襄,武受之河南怀庆府陈氏清平,盖与杨陆禅同源也。八卦、形意两家之互合,始自李存义眼镜程,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博审笃行者四十年③。近著三家拳学行于世,其言明慎,一归于自然,而力辟心中努力、腹内运气等说④。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老宿所不能难也。旁及天文几何与地理理化博物诸学,为新学家所乐闻焉⑤。民国十一年冬,遇之津门,亲授三家精意于同人,自黎明谈至午夜,指画口说,无倦容疲态,十余日如恒。问之,则曰:“是吾常也,倦则温太极十三式一遍,即解耳。”⑥先是孙之弟子某,盛道孙设教某县某寺时,以狸猫上树势,手足贴于墙上,身离墙外,如弓形,可一时许,足痕去地丈余。学者至今保之,以为矜式。面询孙,孙曰:“儿童辈饶舌哉。”言次,手足贴于墙,曰:“今只能若斯而已,予老矣,不能践前迹。”乃下。视之,足离地可四五尺,此则中西学理所不能明,盖重心在背,人之手足无吸盘之构造,不得吸定也⑦。又云:“郭先生虎拳,一步可走三丈,罄予能仅及二丈五,先辈之难及,斯其一端耳。”请试之,果二丈五⑧。是年孙已六十一岁,体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饿状,无努张之致,而力无穷也⑨。所述各家拳理拳势极博,拟皆著录尚未也,近有出世之想,亦未决⑩。问以形意力实,八卦力巧,太极力灵,何以可合?曰:“譬之物,太极皮球也,八卦铁丝球也,形意钢球也。惟其皮,故无屈无伸,不生不灭,惟其透,故无失无得,无障无碍,惟其钢,故无坚不摧,无物不入,要皆先天之力也,皆一气之流也,先则不后,一则不淆,乾健也,则视为纯刚,坤顺之,则执为纯柔。固无此理,如执血气为人之素,或执肌肉为人之素,岂通论也耶。余载所著之拳学,请各探讨焉可也。然予老矣,吾道赖诸师弟光大之。”⑪
明漪曰:“涵斋形意拳学,所谓心意如同人在平地立竿,将立定之时一语,与净宗所谓如垂纶钓深潭相似之言正同⑫。八卦拳学,所述程先生神化功用之言,与丹经无异⑬。太极拳学,述五字诀,可谓兼释道两家之奥⑭。而涵斋犹曰:‘以力生血,以血化精易,以精化气以气归神难。此中不只有甘苦可言,直有生死之险矣。学者可于力上求,勿轻向气上觅。一入歧途,戕生堪虞。古人之不轻传人,匪吝也,不忍以爱人之术杀人耳。无明师真诀,切不可盲从冒险。’⑮三家拳学,为内外交修之极则,然向无图解,涵斋精心结撰,拍照附图又全书出自一手所编录,形理俱臻完善,掬身心性命之学,示人人可由之途,直指本心,无逾此者⑯。邓完白以隶笔作篆⑰,康南海论书⑱,至以儒家孟子佛家六祖谀之⑲。夫完白以汉篆结胎成体,汉篆固多隶笔,完白无破法之嫌,亦不得谓有尊古之功,一视孟子六祖,阐发之绩,瞠乎后矣⑳。涵斋之于拳勇,阐明哲理、存养性命、守先开后、功与禹侔㉑。如以康氏谀邓之言誉涵斋,可以不愧㉒。顾安得好学敏求心知其意者,而与之论定之哉㉓!然从此衣钵不传,而三家拳术遍于宇内,有必然者㉔。至涵斋功候之纯、学问之邃,予浅陋未能窥其深,不敢赞一词也㉕。”
注释与考订:
①“孙福全”是全书的最后一篇,其文字份量也最重。《近今北方健者传》开篇“李存义”,终篇“孙福全”,这种安排颇有深意。李存义为杨明漪的师父,也是同侪的领袖人物,故放在首篇。“孙福全”篇压轴,与该书“例言”中“至孙禄堂集三家之大成者”之意相符。
②根据杨明漪的记载,在形意拳方面,孙禄堂逮事郭云深,这与陈微明的记载一致。说明孙禄堂从学于郭云深为当时河北形意拳界所公认。至于杨明漪所记孙禄堂形意师李存义、太极师郝为真则有误。在形意拳方面孙禄堂曾得到李存义的指导,但不是师徒关系。同样,孙禄堂与郝为真是朋友关系,也不是师徒关系。孙禄堂曾得到郝为真讲解其太极拳,但孙禄堂没有沿袭郝为真的太极拳,而是以完全不同的立意创立了自己的太极拳,孙禄堂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在技理技法上完全不同。进一步的论述参见《绝顶出青云武者武学武道》(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③据杨明漪记载,八卦、形意两家之互合,始自李存义和程廷华。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孙禄堂,孙禄堂于三家均造其极,博审笃行者四十年。由杨明漪这段记载可知,当时武术界公认孙禄堂在太极、八卦、形意三家拳学上皆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并将三家拳学融合为一体,集之大成。这是前无古人的成就。为此孙禄堂博审笃行者四十年,以致力于融合太极八卦形意三家。杨明漪写这段话是1923年,由此说明,早在四十年前孙禄堂就开始在博审笃行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的工作。“博审笃行”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说明孙禄堂是在对多个武术流派(不限于太极八卦形意三家)广泛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完成对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的融合。
④杨明漪认为孙禄堂所著《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三部著作明察审慎,其要义是归于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指由后天习惯形成的那种自然,而是指先天法则这种自然,即先天机制,孙禄堂称其为性体,如先天意志、预知灵觉、免疫力机制、自主平衡机制这种自然,在技击中表现为由后天技能化为先天机能这种内劲,内劲就是技击之道的自然法则,通过极还虚之道由后天返先天而成,具有感而遂通的效能。
⑤杨明漪认为,孙禄堂是因其拳理而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认为孙禄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造诣极深,即使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那些资深学者在学问上也无法难倒孙禄堂。此外,杨明漪还记载孙禄堂对于天文几何与地理理化博物诸学也感兴趣并有所研究。相比当年其他人杨明漪对孙禄堂武学的这个认识是准确和深刻的。孙禄堂是以自身卓绝的技击实践作为认知基础,在哲理层面借中华传统文化这个语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进行了再造,实际上是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意蕴和动力。更进一步的论述见《绝顶出青云 武者 武学 武道》第一篇、第二篇和第三篇(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⑥杨明漪于1922年冬在天津遇到孙禄堂,见到孙禄堂传授同人三家拳术精义,一连十余日自黎明至午夜。这里言明孙禄堂传授的对象是诸同人,而非仅是弟子。由此可知,当时很多武术界同人都得到过孙禄堂的详细传授和指导。故当年孙禄堂传授其武学时,传授的对象不限于自己一门。
⑦这里杨明漪记载了他亲眼目睹孙禄堂凌空跃起四、五尺高,用手足将自己身体吸于陡直的墙面而不使落下。杨明漪认为,孙禄堂的这种造诣是当时中、西学都无法解释的。对于孙禄堂表现出来的这种超能力,由于无人能再现,因此目前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但有必要留此记载以备未来。
⑧根据目击者杨世垣回忆:孙禄堂手提灯笼,可一步达三丈五尺之外。因尊师之故,在他人面前只跳两丈五尺。(见《孙氏武学研究》第五章)近年来有人利用孙禄堂在这段言谈中的自谦,认为孙禄堂的武功不及前人,这实为浅见。中国武功的造诣高低,不在于单项运动能力,而在于中和的能力。即使单项能力不及前人,不等于技击能力不及前人。换言之,世界自由搏击冠军不等于是世界跳远冠军。综上,不能用孙禄堂的自谦之语,来否定杨明漪所记载的孙禄堂武功登峰造极的史实。
⑨有人根据孙禄堂容貌瘦小枯干,并且不用力而胜人,误以为孙禄堂精于技巧而非力雄。根据杨明漪在这里的记载,孙禄堂虽然瘦小枯干,然而力无穷。又据《形意拳学》陈微明序,孙禄堂“不运气而气充,不加力而力无穷”,所谓“浑圆一气之意”。然而此力非肌肉血气之力,乃神气之力,故力无穷也。
⑩杨明漪在这里记录了孙禄堂一直有出世之念。这与孙剑云所谈相吻合。据孙剑云介绍,她父亲预言自己去世之日,并告诉了家里人,家人垂泪不已,孙禄堂说:“你们不要哭了,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就走了,不会等到现在。”
⑪杨明漪在此记录了孙禄堂提出以三球性质喻以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的特性。这是早在1916年时,孙禄堂在《八卦拳学》自序(手稿)中对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学劲力特点所作的高度概括。这也是武学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拳学劲性模式。这里所记录的孙禄堂言“吾道赖诸师弟光大之”,说明当年孙禄堂所教授的对象主要是他的诸位师弟。
⑫净宗指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中国第一代祖师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
⑬历代丹经数量巨大,可称浩瀚,并无特指。孙禄堂在《八卦拳学》中借用的丹经语境源自刘一明所著《周易阐真》。刘一明(公元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刘一明深研《易》学,兼通医术,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内丹家。他认为“《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穷理尽性至命之学”。其内丹学具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特别是儒道融合思想十分浓厚。主张“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其《指南针序》有“在儒谓之中庸,在释为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刘一明的一些传人将他归为全真道,然而根据刘一明自述,其内丹理论并非源自全真道,而是源自“龛谷老人”和“仙留丈人”,二人皆为儒士,非在观道士。此外,刘一明与清真教阿訇亦有交流。在《修真辨难》中,他把丹法分为上、中、下三等,分药物为内外,谓内药生于自身,为元性,外药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并采理学之说,谓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刘一明的著作有《易理阐微》、《孔易阐真》、《阴符经注》、《道德经会要》、《修真九要》等,民国初年汇刻成册,称为《道书十二种》。
⑭“五字诀”为“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为李经纶(1832-1892)所作。李经纶,字亦畲,河北永年望族。父世馨,字贻斋,咸丰元年辛亥(1851)岁贡生,候选训导。同治元年壬戌(1862)举孝廉方正,不仕。著有《五字诀》一篇、《撤放密诀》“擎、引、松、放”一篇、《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一篇、《太极拳小序》及跋各一篇,于1881、1882年间将武禹襄太极拳论文益以己作,手抄三本,一自存,一交弟启轩,一交门人郝和(字为真,1849-1920)。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将李氏的《五字诀》、《撤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作为附录附于该书后,属于参考资料性质。盖孙禄堂太极拳的技理技法与李氏诸论已大不相同。具体论述见《绝顶出青云武者武学武道》第二篇、第四篇各章(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这里由于杨明漪不习孙氏太极拳,故不明孙氏太极拳拳理不同于李氏拳论,误将李经纶的《五字诀》作为孙禄堂太极拳理论。
⑮杨明漪记录的孙禄堂这段论述意义重大,孙禄堂年轻时,为求明师、真诀经常访游各地,曾遇真人授以真诀(见《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先生大事记”),故有此论。
⑯杨明漪认为孙禄堂所著《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为内外交修之极则,形理俱臻完善,掬身心性命之学,示人人可由之途,直指本心,无逾此者。”杨明漪的这个评价代表了当时武术界的主流观点,1934年1月28日《大公报》亦记载“孙之论拳术也,不分派别,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术者皆望风倾倒。”故时论认为孙禄堂的武学著述代表了当时武学的最高成就。
⑰邓完白,(1743——1850)名琰,字石如,后改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省怀宁人。性廉介好古,工四体书。日夜临摹钟鼎、石鼓、秦汉的刻石、瓦当文等,篆隶工夫极深奥,是清代书法界巨擘,被认为是自李斯、李阳冰以来的名家。时人对邓完白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康有为对邓氏的书法评价尤高,以儒家孟子的儒学成就和佛家六祖的佛家成就来比喻邓氏在书法上的成就。
⑱康南海,即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政治家、书法家,康有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著《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碑学,提出“尊碑”之说,推祟汉魏六朝碑学,对碑派书法的兴盛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康有为的私德甚是低劣,为世人所不齿。
⑲杨明漪认为康有为对邓完白书法的评价过高,不认同康有为对邓完白书法成就的赞誉,认为是谀辞。
⑳杨明漪认为邓完白的书法主要是继承了汉篆的风格,并无实质上的创新。
㉑杨明漪认为孙禄堂阐明了武学哲理,使武学具有存养性命之功。认为孙禄堂的武学成就守先开后,其功绩可与大禹的文化成就媲美。
㉒杨明漪认为如用儒家的孟子和佛家的六祖来比喻孙禄堂在武学上的成就,是完全无愧于此的。笔者认为,孙禄堂在武学上的成就不仅全面提升了中国武学的文化品质与技击效能,而且对中华文化亦有鼎革之功,其成就高于孟子之于儒家、六祖之于佛家。孙禄堂在武学上的成就可与道家之老子、儒家之孔子相媲美。
㉓杨明漪感叹:哪里能找到“好学敏求心知其意者”能与孙禄堂一同研究啊。语气中表达了对孙禄堂的武学独步绝巅、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㉔杨明漪认为孙禄堂的著作揭示了拳学真谛,从此三家拳术必然会遍于宇内,再无须传授什么衣钵了。此后,百年来中国武学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杨明漪当年的预言十分准确。
㉕杨明漪以“不敢赞一词”来表达对孙禄堂的敬重。意指孙禄堂的武学造诣之纯厚、学问之深邃是超乎他的认知的。一方面,这是杨明漪的自谦。另一方面,事实也已经表明孙禄堂的武学超越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相关论述见《绝顶出青云 武者 武学 武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