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试题(文史哲).docx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试题(文史哲).docx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试题(文史哲).docx文史哲第一部分选择题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试题(文史哲)A卷B卷注意事项: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考试结朿,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本部分为..

文史哲第一部分选择题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试题(文史哲)A卷B卷注意事项: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考试结朿,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本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孟子说:“天于之制,地方千里,公、候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日附庸。”这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即位后.改用布衣岀身的公孙弘为相,又“从文学之中选拨岀严助、朱买臣、主父個等人,让他们以加官岀入禁省,顾问应对。逐渐地,以加官侍中、左右曹、诂吏、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等身份传从左右者,多达数十人。并由于时时被皇帝垂询而得参大政。”汉武帝此举的目的是(加强君主权力B.解决王国问题C.抑制土地兼并《秦琅环台刻石》记载:"普天之下,持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材料中的“文字”应是(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颛回洛阳,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感慨地说;“自普、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土族.并在中原”。“洛PII旧貌换新颜”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南迁B.经济重心的转移C.割据势力的削弱D.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学者内藤乾吉在《唐代的三省》一文中指出:“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了天子和實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门下省堪称为代表貴族意志的机关。

”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C.皇权受到集体宰相的制约D.贵族政治抑制朋党之争唐玄宗将《孝经》《道徳经》《金刚经》并列为不坏之法,南宋孝宗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这能够反映(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B.三纲五常得到强化C.佛学取代了偶家经学D.陆王心学受到重视唐朝后期扬卅成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天宝十二载(753年)鉴真东渡就是由扬州起碇的。”这种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手工业的发展B.城市经济的繁荣C.大运河的开通D.海外贸易的增长“宋元小说话本任宋元至明代初期.都是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明中叶以后,在李贽等人的倡导下,一些文人、书商对流传民间的宋元话本小说收集整理,加以刊印。”这种情况的岀现是因程朱理学的兴盛印刷技术的进步海禁政策的松动通俗文学的发展A.B.C.D.(gX3)顾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指斥明末心学的弊害是“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由此可见顾炎武(A.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B.批判宋明理学重道徳轻功利C.总结了天下治乱兴衰的历史教训D.肯定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10、A.道法自然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飘风不终朝,飘雨不终日D.物极必反11、关于道.老子有这样的说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一样的名字,而只是一个指称。12、《孟子•公孙丑》在论述“人性本善”时.提岀了“四端”的说法。此“四端”是指(A.是非之心、敬畏之心、辞让之心、惻隐之心A.亲民、明明徳、止于至善;格物、诚意.齐家、修身、治国,B.明明徳.亲民、止于至善:穷理、正心.齐家、修身、C.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I格物、D.亲民、明明徳、止于至善;致知、恭敬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敬畏之心13、王阳明学问的核心观念,可以概括“致良知”,下列说法不符合王阳明原意的是(良知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掌握大量的知识,最后融关贯通,才能做到有良知。要达到“致良知”必须先明白自己的良知,然后以诚敬的态度去保持它。14、庄子《逍遥游》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自由对此主题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接近正确列子并不借助人造的飞行工具,而是借助自然之力御风而飞,突破了人天生不能飞的局限,因而是绝对自由的。一个人知晓人世间的荣辱是北,但是并不受其左右,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是绝对自由当一个人泯灭大与小、是与非、荣与辱、人与物的界限时,他就能够做到与自然同一,顺其自然地行事,他是绝对自由的。15,儒家经典《大学》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入门书,其中提出的进徳修身的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依次是指(16,《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卜•列诗句中采用“比”的手法的是(A.采采苯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莒,薄言有之。肤如凝脂,领如蜻餅,齿如瓠犀,蜂首蛾眉.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塔发,二之日栗烈。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踢潮。1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卜列说法不符合《离验》这一特点的A.擅长叙述客观事物B.擅用香草美人意象C.采用大量神话故事D.主观感情色彩强烈18、《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己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下列诗句中,与“胡马依北风,越鸟巣南枝。”句意相近的是(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B.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C.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对18题中《行行重行行》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主人公思念远游在外、久不归还的亲人.20、阮籍《咏怀》(其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蓄,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5),岁暮亦云已。

”对诗中“嘉树卜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羞,零落从此始。”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借自然景物的盛衰,表达了归隐于山林的快乐。D.首句是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演化而来的。21、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有言:“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A.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福罗.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C.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战净妖氛.D.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23、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暁汲淸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钦乃一声C.诗中漁翁喚醒了山水,看到了天际,表现了其听觉与视觉的超常性。D.诗歌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渔翁道遥自在、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24、杜牧《登乐游原》: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22,“飘逸”和“沉郁”分别是前人对李白和柱甫诗歌风格的概括。下列李.杜描写战事的诗句中,属于柱甫的是(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诗中视覚所见和听觉所闻超越了有限性,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对诗意理解不正确的是(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是为了展现秋天萧瑟的景象.25、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 飞鸟宿何处?B.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C.孤鸟去不还, 缄情向天末。 D.窗卜独无眠, 秋虫见灯入。 26、卜列宋代词句中,最能展现诗人非凡政治抱负的是(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27、辛弃疾《贺新郎》中有言:“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互动交流的亲密关系。卜列诗句中与其意思最相近的是( 28、王国维曾用三句宋词描述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这三种境界的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0、袁枚《苔》:“白日不到姓.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诗意理解正 苔花虽然很小,但有自己美好的青春,所以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上一篇: 想了解杭州历史?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开馆,免费!
下一篇: 来了!31省份2019年高考分数线(完整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