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佛国净土”西域是怎么一步步伊斯兰化的?

“佛国净土”西域是怎么一步步伊斯兰化的?

“佛国净土”西域是怎么一步步伊斯兰化的?在古代历史上,西域这个听起来让人神往的地域称谓,长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疆土延伸的重要区域。从西汉时期起,中国人普遍认可的西域地理范围包括“肃州嘉

在古代历史上,西域这个听起来让人神往的地域称谓,长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疆土延伸的重要区域。从西汉时期起,中国人普遍认可的西域地理范围包括“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自喀尔喀(蒙古),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轮广二万余里”(清朝《西域图志》),相当于今天的新疆地区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中亚地区。

与现在新疆地区清真寺宣礼塔林立,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印象不同,历史上西域地区是天竺佛教向中原地区输出的重要渠道,从西汉时期佛教传入西域,并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传播,西域各国成为一片佛国净土。那么,这片佛教思想熏陶上千年的土地是怎么一步步被伊斯兰化的?其中发生了哪些剧变导致今天的模样?

西域佛国兴盛千年

公元前1世纪左右,起源于天竺的佛教开始自克什米尔地区传入于阗(西域36国之一),随后在南疆地区传播弘扬,诸多西域绿洲国家先后皈依了佛教,并最终跨过天山山脉,传入北疆。在此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佛教迅速走向兴盛。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地区佛教进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魏书·西域传》记载,于阗家家门前都筑起小塔,最小的高二丈多,还有不计其数的大小寺院。据后人考证,当时和田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寺院达四千余所,小塔数超过五千,著名寺院有14座。而佛教另一中心龟兹国,仅城内就有佛塔寺庙千余座。可见佛教在西域的空前盛况,可谓是西域佛国。

这其中以于阗佛教地位最为著名。公元260年,曹魏高僧朱士行前去天竺取经途经于阗。那时候于阗使用佉卢文和于阗文,通行小乘佛教,朱士行在当地发现梵文的大乘佛教典籍,计九十章六十余万言,翻译成汉文版《放光般若经》,托人带到洛阳,传播到中原。朱士行在于阗和平推广大乘佛教,获得硕果。5世纪初晋朝高僧法显西行求经,再次路过于阗,已经不再信仰小乘佛教,而是信仰大乘佛教。于阗成为西域的佛教中心,也是内地很多佛教僧侣向往的地方。7世纪玄奘法师前去天竺取经时也曾路过于阗,当时有许多汉族僧侣在此修行,他还被劝阻留下修行,但玄奘去意已坚,继续西行取经。

西域历史研究读书笔记_西域历史研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龟兹佛教壁画

西域历史研究_西域历史研究读书笔记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于阗国王供养图

从回鹘迁移开始宗教转型

公元840年,政治中心在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灭亡,其所属的各部落开始向西和向南迁徙。其中一支西迁到了天山北路,以高昌(今吐鲁番高昌故城)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鹘王国;另一支西迁的回鹘部落在中亚并扩张至天山南路的喀什,建立起喀喇汗王朝。

而在中东和西亚地区,自7世纪传入波斯后,伊斯兰教就已成为波斯民族的宗教信仰,由波斯人建立的萨曼王朝也是如此。9世纪中叶,萨曼王朝发生内讧,争夺王位失败的纳斯尔王子逃亡喀喇汗王朝(信奉佛教)寻求庇护,后暗地发展教徒,逐渐壮大并发动政变夺取王位,他在位期间强迫民众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并利用商业交往的地理优势,在其他国家民众间进行宗教宣讲。

960年(北宋建立同一年),喀喇汗王朝把伊斯兰教确定为喀喇汗王朝的国教。公元10世纪后期与11世纪上半叶,喀喇汗国越过葱岭占领了疏勒(喀什),进逼位于丝绸之路南道的于阗国,随后长达数十年的于阗国和喀喇汗王朝之间的宗教战争爆发。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用兵,以圣战为号召,得到了西亚穆斯林的大力支援。而于阗王国除了得到高昌回鹘、归义军、甘州回鹘等的支援外,基本上处于孤立地境地。

在战争初期,于阗方面占据优势,970年,于阗王尉迟输罗(即李从德)率军进占喀什噶尔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并于998年在英吉沙附近击毙了阿里·阿尔斯兰汗。但在消灭萨曼王朝之后,喀喇汗王朝对于阗坚持不懈用兵,公元999年,优素福·卡迪尔汗所率领的喀喇汗主力和从中亚地区招募而来的穆斯林同盟军,攻克于阗城,迫使于阗王率领残余部队退至昆仑山区,1006年,喀喇汗王朝灭于阗,战争历时40年。

值得一提的是,于阗国曾长期奉中原汉族王朝为正朔,北宋建立后还曾多次派员朝贡,战争困难时期,于阗国还曾向北宋朝廷请求军事援助,北宋政府考虑到路途遥远,北有辽朝西有夏国,出兵困难,没有答应请求。最终,于阗国被喀喇汗王朝所灭,根据史料和考古证据可知,其灭国过程十分血腥,喀喇汗王朝把坚决抵抗不愿意投降的于阗国民全部杀害,其余的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至此,喀喇汗王朝将势力向东扩展,逼近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王国,伊斯兰教开始逐渐在新疆境内传播开来。

西域历史研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_西域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喀喇汗王朝与于阗王国

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_西域历史研究读书笔记_西域历史研究

喀喇汗王朝示意图

东察合台汗国灭佛

蒙古帝国西征席卷亚欧大陆之后,蒙古帝国的广袤土地被分封给四个儿子,形成四大汗国,西域被被分封给察合台一系。由于早期蒙古汗王多信仰漠北的萨满教义,因而对于西域地区的各种宗教也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然而,随着1347年察合台汗国的东西分裂,蒙古汗国所秉持的宗教政策开始动摇。

1347年,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东察合台汗国是伊斯兰教在新疆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首任汗秃黑鲁帖木儿为了团结蒙古各部,笼络突厥语诸族,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上台伊始,就在河中地区伊斯兰教势力的影响与伊斯兰教传教士额什丁和卓感召之下,率先改信伊斯兰教,并下令下属十六万民众皈依伊斯兰教。随后,继任的黑的儿火者汗率兵攻占了契丹(明朝)的两个边陲重镇哈刺和卓和土鲁番(都在今天吐鲁番地区),强迫当地居民皈依伊斯兰教。此时,佛教据点就只剩新疆哈密。当明朝军队退出哈密后,佛教势力更是急剧衰落,东察合台汗国逐步控制了哈密,并最终使其成为伊斯兰地区,新疆地区最后一个佛教地区从此消失。在推行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东察合台汗王与伊斯兰教上层教职人员紧密结合,支持伊斯兰教的社团组织,对不愿改宗伊斯兰教的民众进行镇压,流放佛教僧侣,拆毁佛寺,焚烧佛经,用刑罚迫使人民遵守伊斯兰教法教规。16世纪,伊斯兰教在新疆确立了统治地位,成为维吾尔族全民信仰的宗教。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但已无力阻止伊斯兰化

清朝立国后,不断向西扩张版图,经过多次战争,特别是平定准噶尔后,继续平定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大小和卓叛乱,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清廷此后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但由于伊斯兰教在新疆苦心经营数百年,加上清廷无力深度管理,西域的伊斯兰化进程已不可逆转。

参考资料:

钱伯泉 王炳华编著,通俗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

田卫疆著,新疆历史丛稿,新疆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历史研究》|戴超武: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篇: 历史上历代王朝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