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例如《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这类书籍算不算野史?
2,《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这些都是历史小说。
3,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它通过整理、提炼、加工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更加绘声绘色、更能引人入胜。有些需要虚构,有些需要夸张,有些需要裁减,这都是为了作者表现自己的用意和目标而服务的。小说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经历、阅历、认知、感情、立场、时代背景等有关。
4,所谓“正史”是指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班固)、马(司马迁),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史》、《南朝宋史》、《南朝齐史》、《南朝梁史》、《南朝陈史》、《北魏史》、《北齐史》、《北周史》、《隋史》、《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这二十四本书被称为二十四史。
民国时期,《新元史》、《清史稿》出版,变成了二十六史。
以上二十六本书,我们且称之为“正史”。
5,《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是小说。正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一样。蔡东藩(1877年--1945年)先生偶有提及《三国演义》,就知辨别真伪也不易。“诸葛公(诸葛亮,《出师表》)所痛恨于桓灵者,不意于后主时又见之,良可慨已!惟史册浩繁,谁遑(皇)卒阅?至若编年纪事,各书不一而足,阅者更未免有汪洋之叹,反不若近代之通行《东西汉演义》暨《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俗之欢迎也。夫东西汉之叙事脱略,且多臆造,应为有识者所鄙夷。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后汉史演义》自序)
我建议读历史小说,以读蔡东藩先生的书为主。《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朝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慈禧太后演义》。这些是蔡东藩先生的书。
当然读历史小说,也需要结合“正史”一起看,结合一些评论一起看,结合一些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一起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