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汪兴、郭征帆:《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

汪兴、郭征帆:《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

汪兴、郭征帆:《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汪兴、郭征帆合著的《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立足于明代和清初的平溪卫历史原真性,聚焦于明代和清初的平溪卫历史发展脉络

明朝历史研究报告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研究明朝历史

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汪兴、郭征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内容简介

卫所制度是明王朝在总结历代边疆行政管理制度与兵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军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汪兴、郭征帆合著的《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立足于明代和清初的平溪卫历史原真性,聚焦于明代和清初的平溪卫历史发展脉络,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4册湖广都司平溪卫武职选簿、清康熙《平溪卫志书》、清乾隆《贵州玉屏县志》等为基本史料,结合历史档案文献和民间族谱、碑刻、口述历史、地名史迹等资料,从卫所移民、在地化、人地时空的互动关系等视角对明代和清初平溪卫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以期对明代滇黔卫所军事移民及移民对贵州社会构建的影响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增加当前黔东及玉屏地区文化认同感。

该书系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0年理论创新联合课题、2021年贵州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铜仁学院)课题研究和铜仁学院人文学院专业和学科建设、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成果。全书含绪论、八章和六个附录,计三十万字。主要内容包括平溪置卫的源流、平溪卫的设置及地域演变、平溪卫军的来源与籍贯、平溪卫的屯与堡、平溪卫的文化事项、平溪卫学兴起与发展、平溪卫的经济发展、平溪卫地理感知与侗族文明演进。

该书是一项集历史性、科学性、理论性、发展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是一项社科理论界关于明代平溪卫历史问题研究的补白;也为明代贵州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佐证。

贵州省社科联课题成果验收专家认为《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结构体例科学,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报告

康熙《平溪卫志书》目录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绪论

第一章 平溪置卫的源流

一、明朝初期设卫的缘起

二、平溪地域及历史背景

三、平溪的区位优势

四、平溪驿的设置

第二章 平溪卫的设置及地域演变

一、平溪卫的设置

二、卫军屯田及卫城建设

三、平溪卫疆域演变

四、平溪卫隶属关系演变

五、平溪卫与偏沅巡府

六、平溪卫与思州府

七、平溪卫改设玉屏县

第三章 平溪卫军的来源与籍贯

一、平溪卫军的来源

二、平溪卫军的籍贯

三、卫旗军后裔及平溪原住居民典型案例考

第四章 平溪卫的屯与堡

一、屯

二、堡

第五章 平溪卫的文化事项

一、礼俗性:是卫所文化丰厚底蕴的充分展示

二、娱乐性:是卫所文化交融的触点

三、祭祀性:是卫民崇尚“万物有灵”的表现

第六章 平溪卫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卫学的兴起

二、平溪卫学教育学制

三、平溪卫学教育应试

四、流寓与卫学教育发展

五、平溪卫学的成效及文化传播

第七章 平溪卫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二、林业及鱼猎成为人们生活常态

三、商业贸易和手工业日渐兴盛

第八章 平溪卫地理感知与侗族文明演进

一、平溪自然与人文地理感知

二、侗族文明演进

附表一 湖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卫所屯军数量统计表

附表二 平溪卫历任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世袭名单统计表

附表三 明《平溪卫武职选簿》与平溪(玉屏)部分姓氏籍贯史料与族谱比对情况表

附录一 平溪卫历史大事记

附录二 对清乾隆《贵州玉屏县志》中武职人员情况考论

附录三 玉屏箫笛源流考

附录四 明末重臣郑逢元

附录五 侯位:黔东进士第一人

附录六 万年祚状词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明朝历史研究报告

平溪卫城垣

后 记

现在,历时六年时间进行潜心创作的又一项理论研究成果就要和大家见面了,的确有很多故事要讲,因为其个中饱含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经历了诸多艰辛与困惑, 但总算熬过来了。

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将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的“平溪卫”写成一本有价值、有意义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著作,则更是难上加难。对此,2018年,贵州大学肖秀娟、熊珍两位学者在其《明清贵州卫所历史文献及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目前贵州省还没有一本有关贵州卫所研究的专著,故还有待后之贤者努力,以贡献佳作。”

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报告

乾隆《玉屏县志》

我虽非贤者,但就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而言,有长期保持着对玉屏地方文化研究的热情,也同样面临着三大困难:

一是史料方面的限制。因为在明清时期由官方组织编撰的史料,流传至今的不多,我们现在所能查阅到的贵州、湖南地方史志,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纂修的。而且由于明代平溪卫隶属湖广都司管辖。因此,在贵州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则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湖广都司仅存的志书中,记载平溪卫的情况所占比重也是微乎其微。同时,大多数现存明清古籍史料均为古文雕版印刷,存在印刷字迹模糊、掉页、断句难等问题。

二是田野调查难。由于时间较为久远,留存于世的碑刻、谱牒等史料犹如大海捞针,而极少数散存于世的族谱、碑刻、史料,其字迹也是虫蛀、鼠咬、风化、破损十分严重,有的根本无法分辩和识别。

三是讹误的大量存在。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资料主要来源是地方文献、史料、族谱等,但由于编纂地方史志的局限性,以及修撰族谱的虚荣性、攀附性、复杂性等因素。因此,往往存在错讹较多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者作更进一步的考证和甄别。

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明朝历史研究报告

《玉屏侗族文化》

困难固然是存在的,正如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的:“写一本书像是一次令人恐惧、身心俱竭的苦差,就如同要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般。如果不是被某些不可抗拒的魔鬼欲念驱使或根本未认识自己已经着魔,不会有人愿意去写书。”但在各种困难面前,早已着了“魔”的我,没有望而生畏,就此止步,而是迎难而上,并先后成功地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相继获得了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不断进行潜心创作的内生动力。

当然,在深入开展“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过程中,除了自身努力外,还有站在我身后、并为我的深入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有省内外关心、关注平溪卫历史的专家、学者和生活在玉屏地域上的卫军户后裔族人们。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从而更加坚定了我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明朝历史研究报告_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

《玉屏箫笛》

而在此我要特别推出的是玉屏李氏(达道公)和洪氏(寿公)的后裔族人们,是因为研究平溪卫的历史,我与他们深度相识、相知,并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他们家族的发展史。尤其是李氏族人,2020年7月,我在对平溪卫军后裔族人进行田野调查时,恰逢他们也正在进行第三次重新编修湘西、黔东《李氏族谱》之时。

于是,负责资料收集与编撰工作的李泽洲先生不仅毫无保留地为我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家族史料。而且还在其族谱编修即将完成之际,盛邀我为新谱作序,其信赖之情溢于言表,也开了该宗族谱由外姓人作序之先河。

出版过程虽较为艰难,但很荣幸。在经费方面,得到了贵州省民宗委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项目经费资助,得到了铜仁学院人文学院、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铜仁市侗学研究会匹配资金支持。

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明朝历史研究报告

《贵州囤文化研究》

在出版过程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会长石开忠和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写作学会会长游来林分别在百忙之中亲自审阅了书稿,并为之作了序;年逾八十高龄、且德高望重的前辈杨德淮教授亲笔序言,给作者以巨大的鼓励和鞭策;铜仁学院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梁正海教授,铜仁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硕士生导师孙向阳教授,铜仁市侗学研究会会长杨德斌始终关心本书的出版,并鼎力相助。在此,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书由汪兴和郭征帆共同完成,汪兴提出本书的创作思路,负责体系设计,并撰写了绪论、第一、二、三、四、七、八章,郭征帆撰写第五、六章,并负责完成了贵州民族古籍研究项目申报工作。两人共同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工作,汪兴在统稿过程中对全书的内容、行文风格等进行了仔细地修改和完善。

明朝历史研究报告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_研究明朝历史

《红学大观园》

书是如期出版了,由于我们的学识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期不断加以改进。

作者

2022年5月

作者简介

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报告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

汪兴

汪兴,苗族,贵州玉屏人。是贵州省首批“学术先锋”、铜仁市第二批“市管专家”、铜仁市首批“梵净文化人才”、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作协会员、贵州省侗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已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出版了《玉屏侗族文化》《省际边界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玉屏箫笛》《贵州囤文化研究》等5本专著;主编并出版了《黔东侗族文化研究文集》《月下玉屏箫》等9本著作;主持并完成了市级以上人文社科理论研究课题7项;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了理论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章近500余篇,其中有40余篇获市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表彰。

明朝历史研究报告_研究明朝历史_明朝历史研究书籍

郭征帆

郭征帆,土家族,贵州碧江人。铜仁学院人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人文学院秘书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并受聘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是贵州省地方史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铜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秘书学。已在中华书局、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小窗自纪评注》《红学大观园》《国学名著引论》《应用文写作教程》等6本著述;主持并完成了市级以上人文社科理论研究、教学改革课题5项;在《红楼梦学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上一篇: 请问列如《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这类书籍算是野史吗?
下一篇: 专家研讨《大明城垣》:一部小说让明城墙的建设匠人“复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