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
1、叙事散文 :指以记人叙事为主,又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氛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它在表现手法上与小说相似,但不象小说那样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2、《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有很高的叙事技巧。
3、《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著作,分别记书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因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包括的时代为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或稍后。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4、《战国策》:共33篇,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等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文章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5、《春秋》: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较为通用的史书名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记载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史实,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以记事为主,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礼法,贬斥邪说暴行。
6、春秋笔法: 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就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左氏春秋传》,相传作者为左丘明,难以考证;《公羊传》的作者为公羊高,《谷梁传》的作者为鲁人谷梁赤。三传中《左传》的文学成就最高,《左传》详于记事,《公羊》《谷梁》侧重阐发《春秋》经义,叙事少,以议论为主。
8、《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语录体是它文体的基本特征。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9、《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它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10、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甲骨卜辞 。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商周铜器铭文 。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尚书》 。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春秋》 。
5、《左传》记事起于 鲁隐公元 年,止于 鲁哀公二十七 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城濮之战 、 崤之战 、 邲之战 、 鞌之战 、 鄢之战 。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国语》 。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战国策》 。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
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
①叙事手法。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如先记载郑穆公之死,再回顾他的出生和命名,就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②叙述人物。
1)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在各个年代;
2)对仅在某一时、某一事中出现的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生动传神;
3)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4)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③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④叙事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1)战争描写。不仅写了战争的过程,还深入分析了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对因果关系的叙述带有神秘化的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⑤叙述颇具戏剧性,这使得作品充满了故事性。
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
①《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悚、辩诘、应对之辞。《国语》的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②《国语》虽记言多于记事,但《国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了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庄动的形象。
③《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未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一,风格也颇有差异;另外,由于国别史的特点,《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时,尚未把一个人的事迹有机结合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而仅仅是材料的汇集,文学成就比《左传》稍逊一筹。
4、简述《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
(1)《左传》不是一般地、简单地、泛泛地描写军事行动,而是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着重写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战后情况,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而战场实况则—笔带过。如“桓公五年”写了周王与郑国在繻葛展开的战争。
(2)对于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激烈争斗,对于一刀一枪的往来回合,作者从不作从容委婉的细致描写,往往写得较为简单,往往选取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刻画,以展示战争经过。常以人物在战场上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集中凝练地代表战场上战士们奋力厮杀的姿态。如“成公二年”写的齐晋鞍之战,通过对战场上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这次战争的场面。
(3)对战争中外交辞令的描写,体现了言词或锋利或不卑不亢或似柔实刚或慷慨激的特点。
(4)在体例上,对于战争的描写顺序,《左传》采用的是编年体的顺序,这对后世史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如《史记》纪传体的体例是在先泰编年史和国别史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而《汉纪》和《资治通鉴》则是对《左传》编年体中书的直接继承。
五、论述
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①以虚构和想象对人物进行文学性描写。如《秦策一》写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而《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看见徐公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仅表现了邹忌内心的活动,而且涉及心理活动的过程,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写,显系出于作者的想象。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如《燕策三》
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樊於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
③《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
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
①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
②先秦叙事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大的史传文学著作《史记》就吸收了《左传》《战国策》的写作技巧,对其中的一些史实略加改动便加以运用。
③《左传》的叙事艺术,如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重视,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描写,历史事件的叙述条理井然而又富于变化等特点,在后代史传文学中都有充分体现。《史记》的奇谲文风,显然与《战国策》的辩丽恣肆有直接的关系。
(2)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楷模
①《左传》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宋人把《左传》与《史记》、韩文、杜诗相提并论,同作为文学范本。情韵丰富的《左传》散文,也深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所推崇。
②《国语》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对《国语》语言艺术的赞誉,历来甚多。柳宗元尽管曾作《非国语》批评《国语》的某些思想,但在其“序”中还是认为“其文深闳杰异”,其为文即以《国语》为法。
③《战国策》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汉初散文,尚有战国遗风,贾谊,邹阳等西汉前期散文家的作品中,更是可以明显看出《战国策》文风的余绪。这种影响持续不断,在苏淘、苏轼等后代作家的散文中,还可以体味到先秦叙事散文的神韵。《战国策》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也起过促进作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都可以看出对《战国策》的借鉴。
(3)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①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
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
③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己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
④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