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泛读】历史学的视角是什么?

【泛读】历史学的视角是什么?

【泛读】历史学的视角是什么?【泛读】历史学的视角是什么?

是的,我是华科的。

这本书讲了什么?

一句话概括,诚如书名“珞珈筑记”,本书讲的是武汉大学校园从筹划、选址到设计、建造的历史。珞珈山就是武汉大学所在的地点,珞珈即代指武大。

至于涉及到写作细节的“视角”问题,作者说是“东西文化交流”,“大学空间与文化”,“大学与近代城市”,“大学空间建构的路径方式”,“近代建筑文化的时代意涵”,“大学与校园文化”。

从讨论的对象和领域来说,对象姑且可以称作是:“武汉大学校园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尽管往大了说,这本书讨论的是一个交叉的领域,即历史学里的近代史领域和建筑史里的近代建筑史的共同的一部分,但平心而论,尽管有交叉有共同讨论的部分,毕竟落脚点在校园,校园设计(campus design)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实践角度都基本上聚焦成了一个明确的领域。

因此,这本书算是一个历史学背景的学者写的关于建筑史领域的博士论文,那具体来讲他写了什么呢?

按照泛读的框架:

0 引子

通过讲述马栋臣的中国经历,并展示其在珞珈山拍摄的照片来引出本书要讨论的对象,武汉大学的校园

00 绪论

这部分更像是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当然全书的感觉就是博士论文而不是一本书。

00-1视角综述

首先,大学史,特别是新大学史研究因为牵涉的领域特别多,特别是国家和社会方面,而通过大学也可以一瞥近代的某些侧面,所以是非常值得也是有必要去研究的。其次,作者回顾了当前领域内关于大学史研究的现状。最后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之上,列举了主要的一些“多维视角”及在这些视角下的大学史的研究:大学与政治;大学与地方;大学与所在的城市;教会大学;其他领域。

00-2 建筑史领域的综述

作者单独把建筑史拎出来说明作者也清楚,他要写的这个事情更多的是建筑史领域的事儿。所以必须要做建筑史的综述。作者不仅回顾了有关校园且主要以概况、简史及历史等为主要内容的非专业的建筑史出版物,还比较全面的回顾了建筑史领域的专业的校园研究,比如董黎老师的,比如唐克扬的,比如赖徳霖老师的。

00-3 有关武汉大学的综述

一般的校史出版物及专注于校园建设历史的专业的期刊和发表

00-4 主要框架和内容

作者在这部分提到,他写的武汉大学主要是以“东西文化交流”,“大学空间与文化”,“大学与近代城市”,“大学空间建构的路径方式”,“近代建筑文化的时代意涵”,“大学与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切入口。后文可以看到这些切入口和作者要讨论的事情之间的紧密的联系。各章内容按下不表。

01-1 西人眼中的中国建筑

这部分可以理解为作为本书背景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中影响西的部分,从对东方的神秘想象到认为中国建筑没有太大的价值。

01-2 风格交错的民初中国建筑及大学校园

所谓的风格交错其实是指中西文化交流中西影响中的部分,作者讲述了一个风格演变的过程,中西文化有趣而和谐的交流——西为主的建筑文化的引入——教案之后以教堂和教会大学为主的中心文化的融合,以亨利墨菲为代表,最后形成了后来中国固有形式的一个基点。

01-3 中国固有形式和国立大学校园

中国固有形式:从中山陵的样板开始,到首都计划的官方推动,以此形成了一个风潮;国立大学:聚焦于国立中山大学的校园设计,证明到30年代,中国建筑师已经可以熟练的驾驭中国固有形式了,这几乎也提供了建筑实践的水平背景。

01-4 武汉的高等教育和校园

回顾了清末民初武汉的高等教育和校园建设的状态,综合来看,武汉地区的高等教育和校园建设比较落后。这也算是后来武汉大学组建的一个原因。

02 武大的组建和选址

02-1 从湖北大学到武汉大学

此部分其实讲述的是一个波折,即武汉大学在组建时曾有地方化的倾向,后来被蔡元培及时纠正,才有了后来国立武汉大学之一说,可以算是作者提到的大学和政治之关系的一个例证。

02-2 新校酝酿和建委会成立

中央和地方的权利斗争反映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从事件和历史的的角度,作者回顾了武汉大学新校舍如何从市区最终决意郊外兴建大规模的新校园的过程,最终武汉大学成立了由中央和地方人员共同组成的建委会来具体负责和推动武汉大学新校园的建设。

02-3 选址

新校的选址更多的是一系列关键人物发挥重要作用的线索,即李四光-叶雅各-开尔斯,校址由最初的洪山变更到了现在的珞珈山

02-4 土地征收纠纷

在万事具备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武汉大学的校园建设遭遇到了土地征收的问题,原基地的地主因为土地征收的问题与武汉大学校方产生了矛盾。最后通过国民政府作为后盾,武汉大学才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可以算作武汉大学国立属性的一个典型的例证。

02开尔斯和武大校园设计

02-1 首先结合各种文献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建筑师开尔斯在武汉大学之前的生平,开尔斯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曾参加了中山陵的设计竞赛,也许是出于和教会的关系最终被李四光相中成为武汉大学的建筑师。除此以外,还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即武汉大学的校园设计不仅仅是有开尔斯一个人完成的,他背后的李锦沛及石格思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代替开尔斯完成了数项建筑设计。

02-2~3 汉协盛营造厂和一期,六合建筑公司和二期

从营造厂(施工队)的角度讲述了武汉大学一期和二期各自的施工队,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波折。

04 校园建筑经费

作者查阅了武汉大学建设期间的各项经费来源及消耗,为我们展示出了武汉大学这样的一个中央和地方共同创办的大学,相比于当时更为重要的大学,在当时也经历着各种经费短缺的现实。

05 珞珈山校园建筑语汇和文化意涵

05-1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经历了几版调整,作者回顾了这几版设计的调整过程,总结了这几版设计中的主要特征。展示了一个从理想想实际回归的设计过程。

05-2 校园风格 南北和东西

南北在作者看来是武汉大学校园设计中呈现出的和当时的南方的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同样的困局,即北方的官式建筑风格和南方更为自由更为曲线的建筑风格的矛盾,武汉大学意在建造官式的风格,却在部分建筑的建造中由于工匠的习惯性而形成了南方的风格。东西则指武汉大学的理学院这个西式建筑风格的孤例。

上一篇: 启用纠错模式校本研修贴近需求
下一篇: 济南泉城中学历史组教师团队:不只讲知识,更生动演绎历史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