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史
会计087 张骏腾 082374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辛酸屈辱的历史, 更是一部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及中国民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奋斗与探索的历史。是中国从古代的兴盛到衰败再到复兴的过度史。
从政治上看: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09年的历史 , 各个阶层为求独立而进行各种政治运动充分见证了中国人奋斗不息的毅力和革命爱国主义情感 。
从林则徐、 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李鸿章等。洋务派“采西学”、"制洋器”、“师其所长,夺其所恃”,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在民族战争炮火的洗礼下,为抵御外侮而不惜以其人之道换治其人的认识。向当时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学习,是近代中国争取独立和谋求进步的根本道路。另一方面,农民阶级也为中华复兴进行着不畏牺牲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运动中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更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中那部由洪仁干推行的,全面向西方学习的 《资政新篇》 。
虽然这种设想随着运动的失败而破灭了, 但严峻的历史事实是农民战争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打翻了一批腐朽的旧权贵,打破了清朝“太阿从不下移”的祖宗“家法” 。
虽没有将腐朽的清政府推翻 , 但已经造成了一种局势 ,这种局势更加激励后来的各个阶层的革命者的救国图强的意志; 紧跟着的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 ,终于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中国有了正确的方向指引 , 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 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断探索创新 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 。
八年抗战、 国民革命的胜利见证了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 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从经济上看 :鸦片战争前, 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对外逆差, 充分显示了中国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经济的兴盛 。但由于清朝二百年极端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的反动政策,严重地阻得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阻止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以至历史进入了近代却还没有诞生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任务,在始初阶段便不得不由地主阶级的开明派来承担 ,洋务运动既然是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就不能不具有封建保守的性质。后来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恰当地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这句口号在向西方学习的始初阶段仍有其积极意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时的着眼点在于提倡和引进西学,到了后来,当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改变封建专制主义、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的时候,这个口号才具有抵制封建主义的抗争性 。
鸦片战争爆发,列强对中的掠夺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打压 ,使旧中国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但与此同时, 资本经济的进入 从侧面上也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 ,使得中国资本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历史上称为中国经济的春天 ,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资本经济实力较弱,同时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相当落后的地位 。加上动荡的国内外政治环境, 中国经济缺少基本的发展条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中共正确的经济方针指导下 国内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向小康不断迈进。
从思想文化上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阶级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纷纷展现了各自的文化思想。例如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西学中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变法维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又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学入人心;激进派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潮流,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更如中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领导中国军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事实上中国近代思想史就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寻求现代化的过程的历史。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各种思想相互交叉交流形成一股历史潮流 ,无数思想家对自己所处时期阐明自己的思想,依靠先进的思想,推动政治运动的发展 ,起到启发民众 ,促进文化觉醒的历史作用 。无论各种思想是否具有足够先进性 ,它们都在各自的历史时期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无论各种思想是否取得成功的发展与传播 ,它们都都反映了各阶层革命斗争的抗争性 都是中国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 。
中国近代史 ,政治经济思想相互交叉影响。为当代中国做出了正确的方向指引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起到伟大的历史借鉴作用。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要牢记历史留给我们的基本经验 ,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勇敢的承担起现代化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