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屡上热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对全国24758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达31.3%、17.9%;其中四年级学生重度抑郁检出率为2.8%,较2020年上升0.9个百分点,增幅近50%。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共识,但整个社会层面仍存在心理健康知识匮乏、认知不足、转介机制不通畅、各方合力不够等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共青团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支持体系建设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心理健康是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教育主体、干预主体和参与各方密切配合,《提案》建议,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辅以常态化的健康筛查及宣传科普,构建高度协同、高效运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
政府主导统筹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受新冠疫情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就业升学有所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多发态势。
疫情以来,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接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相关求助逐年增长,抑郁、焦虑、自闭、情感障碍相关个案占个案总量80%以上。由心理问题导致的厌学、网瘾、亲子矛盾、学生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在调研中发现,新冠疫情导致少年儿童经历了近3年的特殊成长期——外在压力生活事件增多,而来自家庭、学校和同伴的支持相对减弱。
“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在情绪、自我和行为方面的‘三大障碍’:第一,焦虑、抑郁增多,呈低龄化趋势;第二,自我效能感降低,控制感、希望感、生命意义感弱化,容易导致自杀风险上升;第三,日常生活结构频繁变动,睡眠、运动、学习习惯‘大滑坡’,容易出现注意缺陷、攻击行为、网络成瘾等问题。”李迎新说。
为此,李迎新提交了《关于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关心关注,促进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提案》。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健康受疫情影响最为深远,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在医疗、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她说。
“每一个个体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生理、心理、社会3个面构成。”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校与家庭专委会主任许莉娅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有可能是认知出问题了,也可能是情绪出问题了,个人的行为受认知和情绪互相交织影响着。”
许莉娅介绍,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包括宇宙观、生命观和人生观,在这之下又分成两支,一支是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另一支是职业观、成功观,结合在一起就是幸福观。“可是很遗憾,我们看到不少青少年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来主导,加强青少年价值观引领”。
共青团中央《提案》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多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医教结合、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体系。
扶持行业社会组织发展规范职业资格认证
“目前,心理咨询行业还是比较混乱的,一方面缺乏行业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自身的生存状况也不乐观。”一位心理咨询师向记者透露,“自从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暂停以来,行业从业者鱼龙混杂,也给心理咨询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共青团中央《提案》建议对专业力量强、社会声誉好、等级资质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心理专业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场地租金、畅通工作渠道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相关部门畅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渠道。对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心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青少年心理工作实务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备案、登记,建立青少年心理工作准入、年审、培训和退出制度。
许莉娅一直在呼吁,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应该建立三级预防机制,“初级预防,全员的关怀和教育,全社会营造关爱青少年的氛围,让青少年感受到社会彼此之间应有的善意;二级预防,学校要进行筛查,对父母要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到了三级预防,只能交由心理医生”。
“在二级预防中,除了心理咨询师,还应有一支青少年事务社工力量参与。”许莉娅说,比如学校社工师,在学校定期给学生做一些基础的评估,然后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交给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师,有的交给心理医生。
然而,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还不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力量分散且同质重复,缺乏顶层设计和协同联动。学校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阵地,心理专业力量薄弱,而专业的社会心理机构无法通过有效渠道参与学校心理宣教服务。发现、预警、治疗、跟踪、康复等环节存在工作和信息上的断层,学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链接。
共青团中央《提案》建议,鼓励群团组织依托现有平台和工作机制,调动整合优质、规范的专业机构、专业资源和专业团队,支持和孵化专业心理社会组织,面向校园、社区和青少年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打包服务和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并实施全过程监管。
建设全国统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平台
“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困扰、学习压力、亲子矛盾、应激反应等问题时,欢迎拨打12355热线进行咨询,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解答心理困惑!”这是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推荐语。
在内蒙古自治区,12355青少年服务台通过对各级团组织和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充分调研,将服务范围定为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中高考解压、青春期教育服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统一号码、集中受理、分级介入、限时办理、统一回复”和“线上线下相衔接、网上网下同处置”为原则,组建了一支由执业律师、心理专家共115人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全区青少年提供全年无休、“7×24小时”的公益服务。
在云南省,12355以热线为基础载体开展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成功运行推广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直通车”项目、“绘出安全防线”儿童安全自护教育项目、“书香少年成长无忧”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大讲堂、校园清“凌”计划——预防校园欺凌等服务青少年的项目。
在福建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团属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联结紧密,拨打12355就能找到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经过对来电者的评估,12355会把需要进一步跟进的个案转接到地方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由他们在线下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
为此,共青团中央《提案》建议以12355等较为成熟的平台为依托,打造统一、高效、便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平台。
《提案》还建议,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加强社会化资金募集力度;完善接询转介机制,打通绿色就医通道;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库、志愿者库,健全人力资源共享调配机制;加强心理服务对策研究,研发科学普惠的心理健康宣教产品,最终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发现报告、转诊转介、技术支持、协调干预、宣传科普全链条服务无缝对接。(记者周围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