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001
第一讲 早期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形成 / 001
一、 早期农村的兴起 / 001
二、 社会组织的演进 / 005
三、 夏、商时代国家的形成 / 008
第二讲 封建社会秩序及其解体 / 014
一、 周初封建的本质 / 014
二、 封建社会秩序的演变 / 017
三、 封建社会秩序的解体 / 020
第三讲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士族的形成 / 027
一、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扩大 / 027
二、 士人地位的下降与回升 / 031
三、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 / 035
第四讲 道教的社会根源 / 041
一、 神仙与方士 / 041
二、 神仙信仰的普遍 / 045
三、 巫与巫术 / 049
第五讲 土地私有制度的曲折发展 / 056
一、 春秋晚期以来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 056
二、 汉代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 059
三、 三国时期国有土地的扩大 / 062
四、 西晋时期私有土地的复盛 / 065
第六讲 古代城市的性质 / 069
一、 封建时代城市的性质 / 069
二、 春秋时期城市的扩张 / 071
三、 战国城市工商业的兴起 / 075
四、 秦汉以后城市的里制与市制 / 078
第七讲 人口的大变动与市场的萎缩 / 083
一、 人口的锐减 / 083
二、 人口的流徙 / 087
三、 市场的萎缩 / 091
第八讲 门第社会势力的形成与衰落 / 097
一、 曹魏西晋门第势力的形成 / 097
二、 东晋南朝门第势力的发展与僵化 / 101
三、 北朝隋唐门第势力的演变 / 105
第九讲 身份制度的盛行 / 112
一、 奴婢 / 112
二、 客与部曲 / 116
三、 世业、世兵与世吏 / 121
第十讲 均田法的演变与破坏 / 127
一、 均田法的成立与演变 / 127
二、 均田法的破坏 / 134
三、 客户的涌现及其与佃农的合流 / 138
第十一讲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与限制 / 143
一、 佛教社会力量的兴起 / 143
二、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 / 148
三、 佛教社会力量的限制 / 153
第十二讲 南北社会中心的转移 / 160
一、 南北户口的升降 / 160
二、 南北产业的消长 / 164
三、 南北人才的交替 / 170
第十三讲 科举社会的成立与逆转 / 178
一、 唐代门第势力的衰退 / 178
二、 宋代科举社会的确立 / 182
三、 元代社会阶级的再兴 / 189
第十四讲 茶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私贩的猖獗 / 194
一、 茶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 194
二、 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 198
三、 茶盐私贩的猖獗 / 204
第十五讲 宋元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 210
一、 耕地不足 / 210
二、 土地的所有与经营 / 214
三、 租佃制度 / 219
第十六讲 宋元城市社会的兴盛 / 225
一、 城市形态的转变 / 225
二、 城市的扩张 / 227
三、 城市的社会结构 / 234
第十七讲 宋元的工商组织与工商资本 / 241
一、 商品流通的中介 / 241
二、 手工业工场的组织 / 245
三、 工商行会的性质 / 248
四、 工商资本的流动 / 251
第十八讲 新家族制的形成与发展 / 257
一、 族谱 / 257
二、 义庄 / 260
三、 祠堂与祭田 / 263
四、 族长与家长 / 267
五、 家产 / 269
六、 婚姻与妇女地位 / 272
第十九讲 社会福利与互助 / 281
一、 仓储 / 281
二、 养老济贫、慈幼、疗病与助葬 / 286
第二十讲 身份制度的复兴 / 298
一、 宋元时代奴隶制度的衰落与复兴 / 298
二、 元明的职业世袭制度 / 301
三、 明代的奴仆与奴变 / 304
四、 清代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退 / 307
第二十一讲 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 / 314
一、 弥勒教与摩尼教的活动 / 314
二、 白莲教的形成与发展 / 318
三、 罗教的兴起与流衍 / 323
第二十二讲 明清士绅的社会地位 / 330
一、 士绅阶层的构成 / 330
二、 士绅的特权 / 333
三、 士绅的社会活动 / 339
第二十三讲 明清租佃制度的演变 / 348
一、 佃权的长期化 / 348
二、 一田多主制 / 353
三、 租课形态 / 359
第二十四讲 明清的工商活动与商人地位 / 365
一、 生产、流通组织与资本 / 365
二、 工商行会的发展 / 370
三、 工商业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 375
第二十五讲 秘密会党的活跃 / 384
一、 秘密会党的形成 / 384
二、 秘密会党的扩散 / 388
三、 秘密会党的组织 / 393
第二十六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 399
一、 商工阶层的崛起 / 399
二、 新旧知识阶层的交替 / 401
三、 妇女地位的提升 / 404
四、 农村社会的衰敝 / 407
· · · ·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