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一世的突然离世,让奥地利王庭措手不及,还在巴塞罗那为着西班牙王位努力奋战的查理不得不赶紧回国接手王位。
查理六世(查理六世法国国王)
在父亲利奥波德一世的安排中,约瑟夫是奥地利王位的接班人,他也用一系列的家族章程来确定皇位继承制度,而这些章程也一直沿用到20世纪。
约瑟夫去世,没有留下男性子嗣,皇位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了查理的身上。
约瑟夫一世
算是意外的惊喜么?可能是,毕竟从父亲的安排上,他是要争取西班牙王位的。
如今奥地利的王位由他继承,西班牙的王位就显得没有那么迫切了,于是,在种种因素的干扰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也就很快结束了。
查理六世1685年10月1日出生在维也纳,是利奥波德一世与第三任妻子所生的幼子。
与哥哥不同,他的长相结合了父母的特征,中等身高,有一双褐色的大眼睛,眉毛也是褐色的,鼻子长而直,下唇突出。脾气有些急躁。
查理六世
自1703年,查理动身去西班牙开始,他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各国游历,至1711年他回国继承兄长的王位,他在外的时间长达8年。
1713年,查理六世签署了乌得勒支条约,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这个条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依据条约,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并成为划定日后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
英国也是这个条约中受益最大的一方,国际地位稳步上升,而法国的霸权却不复存在,海上的势力大大削弱
另外就是将“势力均衡”正式写入条约,发展了国际法的内容。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了,虽然查理六世未能得到西班牙王位,但是奥地利也没有吃亏。
随后的20年,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巅峰时期。
如果说查理六世多么英明神武,那倒是不见得,但是时运却是真真正正落到他身上的。
1713年后,西欧各国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东欧各国因为大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瑞典王国的争霸战争,结局是俄罗斯帝国从此称霸波罗的海)都元气大伤,无力发展,只能休养生息。
而奥地利虽然也参与战斗,但是伤亡并不严重,作战期间还有自己的父兄打理内政,加上奥地利杰出将领欧根亲王的指挥,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大获全胜,
此时的奥地利已经稳坐欧洲第一把交椅了。
利奥波德一世
(欧根亲王个人能力非常出色,深受拿皮仑的推崇,因为利奥波德一世的知遇之恩,他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奥地利工作,但是查理六世对他却很疏远以致晚年多受波折,以后会开篇另讲)
欧根亲王
权利达到顶峰,威望盖过父兄的查理六世一度觉得自己堪比“太阳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
他开始效仿路易十四在奥地利大兴土木,他要建造一个王朝的神殿,要让这个宫殿成为哈布斯堡家族最神圣的神殿。
它建造在城外的小山上,俯瞰整个莱茵河。
在宫殿的内部,用壁画展示“奥地利皇室的荣耀与权威”。
不知道是不是对失去的西班牙王位耿耿于怀
在宫廷礼仪上,查理六世强制大家严格按照西班牙的宫廷礼仪行事。
但是从多年的联姻加上血缘的承袭,西班牙和奥地利之间本就相差无几,都是妥妥的“哈布斯堡风格”。
但是查理六世对此却很执迷,他要用这些方式来对抗法兰西风格。
和轻松明朗的法兰西相比,他对宗教更虔诚。
比如在大斋节“濯足星期四”皇帝会在霍夫堡接待12位贫民,模仿基督的样子郑重其事地给他们洗脚。
过完复活节,他们就去城外打猎,那时候所有的王室成员都去,似乎在乡村能解放人的天性,他们立刻脱了裙装和紧身衣,怎么随意这么穿。
一切都好像在暗示大家,哈布斯堡的严肃也不过是他们维持的表象。
可越是这样,对抗法兰西的情绪就越激烈。任何人都不能穿法兰西风格的衣服出来,只要有人这样,皇帝就会说”来了一个讨厌的法兰西人“。
铁血手腕常常还伴随着精神统治,古今皆然。
哈布斯堡家族一向通过建立优越感和威望来巩固他们的帝国地位(出自卫可安著的《哈布斯王朝》)。
在公共场所题词,制造货币,创作艺术作品都是常有的做法。
查理六世本身就喜欢艺术,他爱好音乐,能作词能谱曲能弹奏能歌唱。
喜欢艺术的他自然也对巴洛克风格有着非比寻常的热情。
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克鲁日,一座崭新的巴洛克风格的耶稣教堂就醒目地矗立在那里。
天主教堂特有的镀金圣徒像和小天使与内部朴素无华的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大家知道么,这个城市是曾经的新教城市。
查理表面上是说维护宗教自由的,但是暗地里却在推广天主教,把新教徒赶出了教堂。
有时候我们不能看这个国王说过什么,要看他做过什么,那才是他的真实想法。
一生没有什么太大波折的查理六世,偏偏在子嗣的问题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继承人的问题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了桌面上。
查理六世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但是这个孩子只活了7个月就夭折了。
第二个孩子是女孩,取名玛丽亚·特蕾莎,随后又有两个女儿出生,在这之后王后就没有再生育孩子了。
1703年,查理六世和哥哥约瑟夫在父亲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规定,皇位首先由儿子们继承,如果两兄弟都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那么约瑟夫女儿的继承权优先于查理女儿的继承权,并且约瑟夫长女继承哈布斯堡家族所有的王位。
如果兄弟两个都没有留下任何孩子,由他们的姐妹担任。
这个协议是秘密签署的,只有利奥波德一世还有查理、约瑟夫加上赛里恩男爵知道。
利奥波德一世的王后埃莱奥诺蕾后来知悉了这件事,和约瑟夫的妻子一同向查理六世施压,要求查理确立一个正式的公开的继承顺序。
迫于压力,查理六世在1713年4月21日公开了协议,也承认了协议的效力。
但是早有谋算地查理在两天前的秘密会议上就宣布,他想要自己的女儿优先于侄女继承王位。
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母亲埃莱奥诺蕾和大嫂威廉明妮的反对,他们坚定地要求约瑟夫的女儿继承王位。
赛里恩男爵和哲学家莱布尼茨(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是个全才,微积分、二进制都是他独立发现的,本身还是一名律师,十分厉害)也是威廉明妮的坚定支持者。
莱布尼茨还亲自前往维也纳帮助威廉明妮争取女儿的继承权。
但是掌握实权的查理六世先下手为强,迅速颁布了《1713年国事诏书》根据这个诏书的规定,废除了原来仅允许男性继承的继承法宣布其领土不可分割,并且调整了王位继承顺序
1715年,赛里恩男爵去世,1717年宣布其女儿享有优先继承权。
威廉明妮不同意,但是也没有公开表示抗议。随后威廉明妮的女儿出嫁,也没有再参与到这些事中了。
而威廉明妮和弟妹查理六世的王后一起照顾婆婆度过晚年,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在前朝,她在后宫安然度日。
命运是事后回顾的东西,不是事先知道的东西。
虽然定下了诏书,查理到底是不甘心的,1740年的时候他还想着要不要再婚。
要知道不管是他还是他哥哥都不缺情人的。但是他们的母亲埃莱奥诺蕾是一个很虔诚的人,对他们哥俩外面的人一律不允许。
(埃莱奥诺蕾后来和查理六世的关系紧张很大一部分也在此)
可是1740年10月10日,在吃了炖蘑菇之后开始腹痛,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安排好了一切事情,至20日早上6点,他安然离世。
玛利亚·特蕾莎
在查理六世认为他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安排,协议已经公布,继承人已经选定,尤其是多数诸侯已经在国事诏书上签了字。
而他没想到的是,没签字的诸侯早就另有打算,签了字的诸侯对这个协议也没什么畏惧。
查理六世刚一去世,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了。
那不可直视的就是人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