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继母”“后妈”此类名词,很多人受到文学创作的影响,都要先入为主地为其扣上“恶毒”“冷漠”的帽子。
博古简历及个人资料(巴图妻子博古简介)
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血缘纽带形成的,但彼此的感情却是在长期相处中双方碰撞产生的,古今中外不乏与继子女关系紧张的案例存在,却也有用一颗真心、用诚挚的感情证明自己的继母,张越霞正是这样的存在。
她与丈夫博古相识于战火纷飞的岁月,彼时博古与前妻生育了五个孩子,张越霞却是个云英未嫁的少女,为了爱情、为了大义,她与博古组建了家庭,此后博古意外牺牲,张越霞用单薄的肩膀撑起了全家的重担。
她将五个继子女接到身边教养,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孩子们尽心竭力,而孩子们也没有辜负她的殷殷期盼,在张越霞的教导下,六个孩子皆成为了成就斐然的精英人才,其中尤以丈夫次女的成就最高······
秦铁
提到博古,就不能不提起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07年出生于江苏的博古本名秦邦宪,于1925年成为共产党的一员,因有着在外留学的经历,博古在党内的职位一路高升。
彼时的他身居高位,却仍旧保存着少年人的意气,被左倾主义蒙蔽,盲目相信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纸上谈兵,最终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红军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湘江战役中,博古再度选择相信李德,这一次他们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我军精锐受损严重,几乎全军覆没。
接连受到惨痛教训后,1935年,博古经组织表决退出最高决议层,他痛定思痛,不断反省自己的过失。
失去了军事指挥权后,博古开始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他不适合成为一名军事家,却是天生的宣传能手,组织上的任务每次都能够圆满完成,也因此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36年,博古协助周总理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再度活跃于政坛,此后历任各局组织部长,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宣传运动,宣讲红色精神,逐渐历练成为一名实干派的优秀党员。
在此期间,博古也遇到了属于他的真爱。
他的第一任妻子刘群先同样是无锡人士,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巾帼英豪,1926年入党,一年后入莫斯科大学深造,是博古的校友,两人志趣相投,彼此发展出了感情,1928年时在组织的祝福下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1930年,夫妻双双归国,成为了总工会的宣传干事,此后博古一路高升,成为了最高决策领导人之一,而刘群先也不遑多让,她接手了妇女工作,在各地上山下乡宣扬共产主义,政绩卓著,于1934年被委任成为中央委员,还参与了长征,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夫妻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了未来奋斗的同时,也不忘照顾自己的小家,他们先后生育了五个孩子,长子取名叫秦刚,博古的用意是希望他能够做一家人的长兄,要成为秉性刚强的男子汉,次子生下来以后没有起名字,直到上学的时候博古才为他取了名字,也叫秦刚。
这是为了表达对他那孤身在外,未曾相见的长子的怀念。
长女出生在五月,俄语五月的发音近似摩亚,于是女儿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5个月大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就被送到乡下抚养。
次女出生的时候,《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好创刊,博古抱着孩子对刘群先笑着说,“这可是天赐的好名字,就叫新华!”于是次女就叫做秦新华。
此时刘群先的状态已经很不好了,由于常年的操劳,工作强度的压力增大,她本就有些神经衰弱,再加上国民党特务不时地恐吓追踪,在一次任务执行过程中,刘群先的情绪突然爆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后,医生诊断为突发性神经疾病。
刘群先
这对于他们的小家庭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组织上为了照顾她,特批刘群先去澳门求医,可惜没有什么效果。
此时的刘群先病情越发严重,她无法安眠,闭上眼睛就感觉有特务在暗中偷窥,长此以往,她的性格越发混沌,每次清醒过来,看到哭泣的孩子和愁眉不展的丈夫,刘群先都非常懊恼,她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们不适合在一起了,分开吧,如果我好转了,会重新回到你的身边。”
博古只能点头答应,妻子的病情刻不容缓,他含着眼泪将她送上了启程前往苏联的飞机,此时离情依依的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小生命正在刘群先的腹中孕育,这就是他们的第三个女儿,秦吉亚。
在莫斯科的刘群先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间,不必肩负家国重任的她内心逐渐平静,她生下了女儿养育在身边,并未告知博古这个消息。
刘群先为何这么做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就在几个月后,伴随着卫国战争的爆发,在德军的一次空袭中刘群先不幸遇难,女儿秦吉亚被保育园收养,直到解放战争后才回到自己的祖国。
刘群先牺牲的消息令博古悲痛欲绝。
但个人的得失在家国大义面前又能有几分重量,熬过了那段痛彻心扉的思念后,博古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这段时间内,经组织介绍,他和第二任夫人张越霞走到了一起。
张越霞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女性,一直在周恩来、董必武的直接领导下从事保密工作,两人经由组织牵线组建起了新的家庭,很多人都大惑不解,劝说张越霞,博古不是个良配。
“他有好几个孩子,你直接做后妈,横竖都是个错!”
但张越霞信念十分坚定,“我看的是他的人,家庭只要付出真心,总能换回真心!”
张越霞就这样成为了一名继母,她和博古新婚燕尔,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专注工作,自1940年和博古结婚后,张越霞就从重庆回到延安,担任了公学干部处长、组织部干部科长等重要职务。
张越霞
在此期间,他们还孕育出了爱的结晶,小儿子出生后,博古为他取名秦铁,他对张越霞深情地说道:“希望这个孩子能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无往不催!”
然而他们的婚姻也只持续了6年的时间,1946年4月8月,在重庆会议结束后,博古等17人在飞机返回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39岁。
正值年富力强的博古突然地离开了,张越霞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简直不敢置信,她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抱着几个孩子,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为博古主持完葬礼后,很多人登门劝说张越霞:“你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了,再找一个对象,组建一个家庭,后半生也有了依靠。”
但是张越霞不这么认为,她看着博古的孩子们,他们还那么小,正是需要长辈关爱的时候,张越霞拒绝了他们的劝说,“如果我现在找了别人,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了。”
“博古和我夫妻一场,他的孩子我不养,要谁去养?”
张越霞
彼时,张越霞身边有三个孩子,新华、秦刚、秦铁,只有一个秦铁是她亲生的,一个女人拉拔三个孩子的日子很不好过,张越霞当时的官职很高,但工资加上津贴也不够三个半大孩子的吃喝,日子举步维艰,出席会议身上穿的衣服都贴着大大的补丁。
组织上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为了帮扶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特批准每个孩子每个月补贴20块钱,当时的20元相当于现在的八九百元,有了这笔钱,张越霞和孩子们总算没有那么艰难了。
也就在此时,张越霞得到了消息,博古不止现在这三个孩子,他在外面其实还有三个,都是前妻和他生育的。
张越霞在房间里呆呆地坐了一晚上,她一言不发,心中波涛汹涌。天亮的时候,张越霞站起身,望向初升的太阳,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这几个孩子,我要全都找回来!”
骤然成为了六个孩子的妈妈,张越霞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她不想孩子们跟着自己受委屈,想要让他们拥有富足的生活,也想要将他们教导成为如同父母一般的优秀人才,唯有如此,才是对博古最好的缅怀。
张越霞的寻子之路坎坷颇多。
她通过各种方式,在政府的帮助下寻找博古的孩子们,最终得知了他们的所在之地,此时又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孩子们的父母都不在了,张越霞身为继母,如何能够让孩子甘心回到她的身边?
所幸博古的孩子们都有着正直善良的品行,张越霞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长子秦刚出生后,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就被托付给了奶奶,他从小长在奶奶身边,在广州地区生活,张越霞找到他的时候,他尚不知父母去世的消息,得知来龙去脉后,在继母的关爱下,秦刚大哭一场,决定跟随继母前往北京生活。
“不能让妈妈这么劳累,我是长兄,要带好下面的弟弟妹妹。”
女儿秦摩亚从5个月大就不在父母身边,一直和姨母一起生活,姨母咬紧牙关供应她读完了高小后,再也没有余力负担接下来的学费。
秦摩亚也很懂事,为了帮助姨母负担家庭生活,主动出去打工赚钱。
她太想见到自己的母亲了,工厂里的人骗她说只要去重庆就能找到妈妈,她就义无反顾地去了,结果被人卖到商人家里,做了女佣,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秦摩亚承受不住这种煎熬,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给姨母,张越霞这才通过这层关系得知了孩子的下落。
在政府的帮助下,张越霞多方安排,最终将孩子带回了北京,她告诉摩亚,你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摩亚崩溃之下痛哭了一场,扑在张越霞的怀里,一声声的叫着“妈妈”。
“您就是我的妈妈,谢谢您救了我,妈妈!”
此时,只有秦吉玛没有回到这个大家庭中,博古至死都不知道吉玛的存在,但张越霞不能丢下这个孩子不管。
经过到处打听,博古才得知吉玛现在正在莫斯科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恰逢新中国成立,吉玛第一批被送回祖国,张越霞便把她接回家里,这个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虽然失去了亲生父母,但继母的爱让他们不再有任何遗憾。
六个孩子至此重新组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大孩子长大后主动照顾弟妹,张越霞的生活压力减轻了,她和孩子们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这位继母用自己的臂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张越霞
在张越霞的悉心照顾下,孩子们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身为一名有着远见卓识的政府高官,张越霞的目光无疑是深远的,她意识到知识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充分照顾到孩子心灵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孩子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她经常教育孩子们。
“你们要学习,要通过学习获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利,要做人上人,学习是最强大的捷径。”
张越霞多年的敦敦教诲之下,孩子们都成长为十分优秀的人才。
几个孩子里,唯有秦新华走上了政途,她也是兄弟姐妹中成就最大的一个。
秦新华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最初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毕业后,她从事临床保健工作,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成为了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此时秦新华还有一个头衔,就是优生优育协会的副会长。
在上世纪80年代,优生优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秦新华的研究也围绕着这项工作展开。
秦新华率先提出:优生优育,关键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母亲,母亲生产安全,就达到了基本条件,二是儿童,只要生育符合标准,这个政策就可以坚定地推行下去。
当时的社会百废待兴,各地旧俗陋俗数不胜数,社会主流思想还是多子多福,早生早好,“越早生孩子越聪明”这种论调,杂乱的婚嫁习俗、过早进入婚姻的年纪,都是对女性的伤害、对优生优育的重大挑战。
秦新华
为了能够切实地保护母亲的利益,秦新华牵头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根据研究内容撰写了多项条例,其中就包含了预防“产后出血”、“计划生育指导”等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规制。
秦新华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母婴保健法》开时代之先河,她的多种计划生育指导也开启了蒙昧的认知,普及了正确的生育知识,也让下一代得到了全方位优护,在医学领域也是大放光彩。
秦新华官场得意,情场也得意,她的丈夫李铁映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是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之一李维汉的儿子,也是我国副国级的政府高官,夫妻二人珠联璧合,在各自的领域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
后来,秦新华年老仍不忘研究医学著作,李铁映81岁高龄出任延安书局主任,他们为了国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无愧于张越霞的谆谆教诲。
李铁映
博古其他的孩子,也在不同的领域闯荡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长子秦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假以时日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可惜天不假年,就读期间,他因为感染肺结核离开人世,张越霞悲痛欲绝,却无法挽回长子的性命,这也成为了一家人心中永远的创伤。
长女秦摩亚,因为幼时的经历,她十分重视教育问题,也如愿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次子秦刚,和大哥同名的他自幼被叫做“小秦刚”,他的学业成绩也十分的优秀,毕业于哈军工,在政府扶持下前往莫斯科深造,归国后担任了北京航空学院的教授职务。
可惜,后来“小秦刚”在一次游泳中动脉瘤破裂,也是年纪轻轻就离开了爱他的家人。
小女儿秦吉亚,由于自小在苏联长大,刚接回来的时候甚至一句中文都不会讲,还是张越霞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会了她,她不愧流淌着博古和刘群先的血脉,有着聪明的头脑,中学毕业就被保送哈军工,和哥哥成为了校友,毕业后成为了军代表,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张越霞的亲儿子秦铁,自幼在父母身边长大,不像兄姐一般命途多舛,身为最小的弟弟,也一向受到家人的关照,他的学习成绩和家人一脉相承,毕业于青岛潜艇指挥学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秦家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秦新华、秦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这也是对于忙碌一生的张越霞、对于英年早逝的博古、对于给了他们生命的刘群先,对于国家和社会最好的回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