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复试相关内容答疑
一、为什么要写简历?
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了解它背后的含义。在我看来,用一份优秀的简历把优秀的你推销给老师。在复试当中,一份优质的简历可以起到引导老师提问的作用。如果是调剂&申请导师,因为大多数同学都会采用发邮件的方式申请,看了简历之后,一旦他们今日心里装下你,来日就装不下任何人,那你就成功了,他们会在复试过程中做好你的蔡文姬。
1、展现优势:
避免经历的简单堆砌,要会挖掘,只要你有经历,相信我!都可以包装的很好看。因为在复试中,每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同,在复试的15-30分钟内,可能无法充分展示你的个人优势,但是简历可以!简历可以把你的亮点尽可能全面的展现给导师,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你。
2、突出态度:
其实简历不单单是一张纸,也不单单是纸上的内容,简历应该是「一揽子的情商」。不带简历去复试现场,你发现别人手一份,那时候真的就会很慌张。
你可以通过简历体现个人性格特质,比如排版的美观性体现你的认真,通过内容翔实、逻辑顺畅的经历展现你的专业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简历也可以体现出你的情商,上一位同学打一份简历让老师传阅,你准备充足的简历保证老师人手一份,说明这孩子做事真的可以。我们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有铅笔就得有橡皮」就是这道理。准备简历,还要准备一揽子的配套情商,复试效果会倍速变好。
3、掌握节奏:
任何成为简历的内容都有被问到的可能,这确实为我们复试准备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反过来想,这种难度反而可以转化成某种程度上的可控性。利用简历引导老师提问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带简历后,如果老师对简历内容感兴趣,他会问简历的问题。那你评估一下,简历上都是你熟悉的,是不是很赚便宜呢?比全部问题都是专业问题好多了吧?要学会通过简历,引导老师的问题方向,最好把问题控制在你熟悉的范围内,你就赢了,特别是压线的同学,一定要展现自己的优势。
(最新补充)中国传媒大学发文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初试分数不再成为唯一参考标准,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
中传的这项改革,不再是纯粹的“一考定终身”,而是“考试+材料评议制”。很像保研同学申请夏令营、推免的流程,也跟申请海外学校的制度非常相似。意思是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再决定哪些学生入营/录,这就可能会考察学成的在校成绩、学术成果、获奖证书、自我陈述、科研设想、个人作品、实践经历和推荐信。不过目前来看,考研复试阶段除中传外,其他学校准备个人简历就够用啦!
二、要在简历上体现的能力
1、科研潜力:
国内本科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研究生需要一定的自我学习研究能力,有很多能力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所以其实考研是考察是否有科研潜力。
澄清一下,科研潜力≠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要用已发表的论文、课题立项等学术成果来体现的。但是在本科阶段能做到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复试中能够体现科研潜力就好了。科研潜力是指你已经具备了做学术研究的基础素质,如文献查找、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专业能力:
读研究生,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学科基础是基本前题。
在面试过程中,老师考察我们专业基础的方法,除了初试成绩、本科核心课程成绩之外(这个可以反应你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反应出我们的专业功底。但很多同学,课是修了,学分是拿到了,成绩甚至很高。但对于自身专业的理解知识一知半解。只知道这个理论叫什么名字,具体什么意思,但是理论应用,模型分析,就不会了。
更要命的,社科很多理论,而且有的很像,很容易混淆。而且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演化过程和适用领域,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专业的理论都是舶来品,因此在分析的时候还要考虑中国情境的特殊性,因而在使用时更要注意。基础不牢,更容易被老师识破。如果是常识性的错误,就很减分。
3、个人素质:
在导师的心中,能进入复试的考生彼此之间不会相差太多。
如果你考的专业需要特定的技术,导师可能会更倾向于接收与他相似的、志同道合的学生。简单点说,就是对他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强烈的兴趣,甚至是对这个方向有一定积累的学生。
导师之所以要招研究生,是因为他的知识需要传承,他现在做的事情需要帮手。
不同于求职简历(匹配岗位),考研简历重点是展现个人素质,老师都会想要学习能力强、执行能力强、聪明好带的学生,因为可以帮自己做很多事,即使是你的简历写的各种匹配招生简章,也未必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应当做的也是全方面展现自己的优秀。
三、复试简历方法论
1、写作结构
1.1 突出经历优先级
在简历的排布上,优先级如下:学术科研经历>学科竞赛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学习培训经历>校园实践经历。你要把重要的经历,想要老师提问你的经历放在简历拌面的黄金位置,也就是这一块。
这是我之前存的简历模版,内容为了演示随便搞的哈!
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前几项经历也不用着急,再强调一遍,有科研经历的还是少数,所以不要慌张。去年有个考武汉大学的学妹,我帮他润色的简历,她复试后跟我说:
武大学妹拟录取报喜!大家一起沾喜气!
我打码的地方是「简历」,为啥要打码是因为,这张聊天截图我发上岸报喜朋友圈留下的,发朋友圈的时候我把「简历」两字打码了(PS:因为不想太邀功)。之前的很多聊天记录清理收集木有了....害!
说这个是为了告诉大家,没有科研经历不是一项什么大事,不会对你的复试有不好的影响。任何一类经历都能够挖掘闪光点,只要能体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读研潜质就可以。
1.2 经历描述三步走
如何让自己的经历更加吸引人?有一个秘诀,就是STAR法则,STAR是Situation(情境)、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即在什么情景下,有什么任务,采用什么行动,取得什么结果,这就是STAR法则。
在描述每一段经历的时候,最好按照「项目背景或介绍」+「你负责的工作」+「你做事的方法」+「这件事情获得的结果」 这样的结构来描述。
老师在面试中会采用行为面试法,意思就是通过你的做事情的行为,观察你的能力。举个例子,比如老师想问你“你觉得你能吃苦吗?”,根据行为面试法,老师不会直接这么问,他们会问“你曾经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背后他们想知道的你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通过你如何解决困难来判断你的个人能力。
写简历也是一样,我们在写个人经历的时候,不只是写我们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要写我们做了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做的+数据结果(如果有)。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种描述方式:
案例一:
案例二: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还要根据你的真实情况,采用不用的「专业语言」进行描述和排兵布局。
2、写作原则
3、其他注意事项
四、写简历应该注意什么?1、突出优势,而不是堆砌经历。
简历撰写需要突出优势,避免经历的简单堆砌,比如你帮老师搜集资料,是不是看起来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但是也能写出亮点:比如突出怎么搜集的,什么渠道?搜集之后用什么形式交给老师。这才是亮点和能力,不然资料搜集100年,一点用也木有。再比如你做问卷调查,你问题怎么设置?搜集问卷后用什么分析?经历不是亮点,这些过程才是。如果给你们一份简历,只说,我在哪里实习过,工作内容是什么,那还不如不要交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这样的简历,每个人上网copy一下就能写,何必花钱。
2、排版美观,干净整洁
我收到的很多简历,都还在用表格!!!研究生了,审美总该是有的吧,整体排版是简历的脸面,不说内容怎么样,首先要美观,加粗、换行、两端对齐、格局布置是最基本的。
3、学硕突出学术经历和读研规划;专硕突出项目和实践,适当突出学术。
经历和项目要按照以下格式:名称+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可量化)
只要你能写这些,就比市面上大部分改简历的优秀了,因为就算是自称“专业”的人,大部分都只做到了名称+方法,好一点的给你展示结果,但是过程阶段很少涉及,而过程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因为只有结果就太空了,到时候很容易掉坑里。
4、通过简历引导老师提问
还要给你们一个建议就是要学会通过简历,引导老师的问题方向,最好把问题控制在你熟悉的范围内,你就赢了,特别是压线的同学,一定别给自己挖坑。
比如在简历上写:横扫大学图书馆之类的傻话,估计连老师都不敢这样说;也不要写学习能力强,认真负责这类的没有信服力的自我评价;避免经历的简单堆砌,要会挖掘,只要你有经历,都可以包装的很好看,这也是以前写简历的时候,跟那个学长学的。
5、读研规划怎么写?
最好不要按照大一、大二、大三的时间线来写,很傻。
给大家一个思路吧,你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课业方面、学术方面、实践方面。
课业上:踏实学习研究生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学术上:科研、发论文、研究生课程、读博(需要扩充,学硕重点写)
实践上:实习、创业(或者自己想做的事,学硕不建议写)、活动、比赛等6、写简历应该避免什么?
上述内容是我部分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写了很久,孩子们可以参考一下,天天跟考研的同学混在一起,我就时常会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都太低了。你要相信你很棒,而且你已经坚持了初试全程,接下来就是临门一脚了,在考研上面你打败了多少孩子啊。每个人的经历都有闪光点,但是很多人不想去挖掘,不想去思考一些工作的意义,以至于很多同学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讲真,你们真的很优秀~一篇文章不足以覆盖所有场景,如果还有问题你们可以留言哦~
现在时间还早,建议大家可以先把简历做好,总之,如果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优先写一下科研经历,如果没有科研经历的同学,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什么经历能够体现「科研潜力」。
记得之前有个同学赞了我,不知怎的,后来他的运气总是那么好。
有同学问我有没有简历模板,我放在网盘中,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取。
我找了一个模版,还不错吧,挺简洁的,分享给大家!
研究生简历模版(可参考).doc
38.4K
·
百度网盘
还有,如果有孩子一志愿学校面试需要做PPT的,我正巧存了一个,你看看能用上不,也分享在这里了,祝复试顺利呀!
研究生面试个人陈述PPT模版.pptx
1.1M
·
百度网盘
如果你初试成绩公布前不知道做什么,来看这篇文章。
如果你需要调剂,请看这篇「考研全流程解读+调剂技巧」就够了。
我还想开个复试贴,近期会陆续更新上来~
======================
新更,有学校部分专业复试可能规定不让带材料进去,也有的学校上年不让带简历,下一年就让带了。情况都说不准,所以大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吧。
看到一条评论,针对实践经历这块来说说我的看法吧。有时候同学会问,老师看到实践经历是不是会觉得自己不学无术,我只能说,一切没有根据揣摩老师偏好的,都是耍流氓。经历都有用!不过有些导师,你发邮件过去的时候它会回复请描述一下你的科研经历,那么这类老师是比较学术派的,这时候就要发过去不可了。当然初试分数更有用,很多说实践经历没用的前辈,要注意我们现在讨论的场景是本科经历平平怎么办,本科同学里面科研经历一抓一大把的同学只是少数,我们现在在讨论大多数人怎么办,怎么才能在现有基础上让老师相对对自己的简历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因为知乎是每天晚上看,所以回复不太及时,但看到都会回复的,你们有其他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我。如果了解的话我尽量回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