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黔之驴(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唐代柳宗元《黔之驴》一篇早已脍炙人口。《黔之驴》把故事设定在了黔地,因地势偏远,当地没有见过驴,所以发生了老虎看见驴,以为庞然大物,不敢造次的古怪情节。之后,老虎一番试探之后,发现驴只会尥尥蹶子,“技止此耳”,把驴吃了。黔之驴(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那么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唐代柳宗元《黔之驴》一篇早已脍炙人口。

《黔之驴》把故事设定在了黔地,因地势偏远,当地没有见过驴,所以发生了老虎看见驴,以为庞然大物,不敢造次的古怪情节。之后,老虎一番试探之后,发现驴只会尥尥蹶子,“技止此耳”,把驴吃了。

黔之驴(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那么,在唐代的时候,驴到底罕不罕见呢?

《新唐书.食货志》载,在天宝初年,“海内富实……店有驿驴。”《通典.兵一》则说,唐代兵制,每一队(五十人)配驴六头。换言之,唐代的驴已经遍天下了,非常普及,所以,《黔之驴》的故事才会显得可笑。问题是,《黔之驴》的故事真的发生在黔地,这个故事是柳宗元的原创吗?

鉴于难以寻觅史料,很难证实,但是,在山东邹县王屈村出土的一件画像石,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山东邹县王屈村“牛虎相斗”图

这件画像石时代属于东汉晚期,被认为是“牛虎相斗”。

可是,其活灵活现的神态,分明就是《黔之驴》故事的图解。

与虎对峙的,分明就是一头驴。

▌山东邹县王屈村“牛虎相斗”图局部

这幅画像砖刻画得相当生动,驴的惶恐,虎的狡狯,围绕试探的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汉代时,驴在人们生活中是个什么状况呢?

在战国时,中原地区很少见到驴。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以上,传记无言驴者。”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还将驴、骆驼、骡子、野马等视为匈奴“奇畜”。

西汉陆贾在《新语》中,还将驴与骡子,乃至于犀象珠玉并列,可见其稀有程度。

但是,驴在中原引入和繁衍似乎又很快。

到了东汉时,东汉初年的桓谭就在《新论》一书中,记载“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驴子已经在服务中原农业了。

《后汉书.张楷传》说他“常乘驴车至县卖药”。

结合其他史料,可以看出,东汉时候,用驴驾车乃至于骑乘、干农活等等,逐渐增多,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我们在东汉画像石中却几乎看不到驴的身影。

山东邹县王屈村的这件画像石,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结合《黔之驴》的情节,可以想见,当时驴的普及与很多人不识驴的实际情况同时并存,这应该就是有关不识驴笑话产生的土壤。《黔之驴》的母本,很可能就是东汉时期,山东当地的一次群众集体创作——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段子。

如此一来,“黔之驴”恐怕就要更名为“鲁之驴”了。

柳宗元在六百年后搜集到了这个故事,但此时的山东当地,驴早已普及,于是他把故事的地点挪到了更为偏远的黔,增加故事逻辑上的真实性。此后,《黔之驴》传世,名声大噪,而“鲁之驴”则没入了历史深处,无人问津了。

《收藏》微博ID@收藏杂志

上一篇: 和珅有后代吗(和珅有后代吗知乎)
下一篇: 资政新篇作者(资政新篇作者怎么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