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加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随着社会工作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重庆坚持立足基本市情、围绕中心任务制定社会工作发展战略,明确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已形成了以社区社会工作为基础、专业领域社会工作为重点、政府购买服务为引擎的“全科+专科”式社会工作发展思路,逐步在城乡社区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将服务村(居)民的平台直接建在社区,并按照标准聘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室(站)为广大村(居)民提供包括社会工作服务在内的各类民政服务,增强基层社会服务力量;并通过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的方式,盘活广大城乡社区潜在的志愿服务力量,激发社区活力,切实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真正让各项民政改革任务落下去,让各项惠民政策实起来,更好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政策,加强宏观引领
(一)加强综合政策创制
2011年11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联合印发《重庆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坚持立足基层、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工作资源向城乡基层配置,社会工作人才向城乡基层流动,社会工作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开发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一社区至少拥有2名以上社会工作人才;探索在农村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实现农村一社区拥有1名以上社会工作人才”。2012年2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重庆特色,借鉴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益成果,着力建设符合重庆市市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求“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为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服务”“到2020年,实现每个城市社区拥有2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个农村社区拥有1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2017年11月,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要求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在城乡社区普遍建立社会工作室(站),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于规模较大、人员分散的社区,可增设社会工作服务点”,“鼓励社区社会工作室(站)面向城乡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社会工作服务”,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服务管理机制,推动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社会组织社区化、社工力量组织化;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有效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更加成熟”“以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健全”,每个城市社区至少落实2名社会工作者,每个农村社区至少落实1名社会工作者。通过综合政策创制,提出了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
(二)突出专项政策支撑
2013年11月,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社区社会工作室(站)评估标准(试行)》,对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在硬件设施建设、资源配置、运营管理、服务成效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评估标准。2015年1月,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步伐”,要求“城乡社区普遍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室(站),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于规模较大、人员分散的社区,可设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面向城乡社区居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鼓励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加强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硬件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以及职能职责、运行机制、服务标准、绩效管理等制度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随后,将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纳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减负增效等方面政策制度范围,为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专项政策支撑,明确了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的具体措施。
(三)提速区县政策配套
各区(县)逐步加大了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政策创新力度,如巴南区出台了《巴南区“三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九龙坡区出台了《九龙坡区加快推进“三社联动”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北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大渡口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工作的通知》等,都提出了通过推进“三社联动”、建设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加速社会工作融入式发展。
二、培养人才,打造专业队伍
重庆市以“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壮大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社会工作者队伍。
(一)专业教育先行,增加人才总量
1985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层面上开设社会工作方面专业课程,开启重庆市社会工作教育先河。之后重庆工商大学(原渝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科、本科及研究生课程。2010年,西南大学、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被确定为重庆市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被确定为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教育先行”,重庆市基本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社会工作专业高校每年培养毕业生近800人,绝大部分在社区就业,其中近40%的毕业生为社区社会工作方向,为重庆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和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储备了必要人才。
(二)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实现存量提升
通过考前公益培训、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社区社工骨干培训等系统培训,加大社区社会工作者掌握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与方法的力度,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每年培训社区社会工作者近万人次。11年来,全市培训社会工作人员14万余人次,其中培训社区社会工作者近10万人次。
三、明确岗位,提速职业进程
为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服务工作职业化,重庆市在全面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水平评价工作,为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服务工作评价打造一支合格的职业化服务人才队伍。
(一)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提升职业水平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0次,举办重庆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考试5次,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2291人,其中社会工作师1745人、助理社会工作师4621人、社会工作员5925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重庆市扎根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壮大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同时,指导各区(县)积极出台或完善激励政策,加快本辖区人才培养步伐。如万州区、黔江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渝北区等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通过这些激励政策和举措,提升了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水平。
(二)科学设置社会工作室(站)岗位,加强职业能力
按照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规范,在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配足配强人力资源。每个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室(站)设置2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聘用2名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个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室(站)设置1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聘用1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定岗定职,使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成为提供民政服务、服务广大村(居)民群众的日常性服务平台,成为增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提高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民政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民政服务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四、扩大服务供给,开展精细服务
重庆市以项目为载体,将广大村(居)民的服务需求按类别打包成特色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在提供综合民政服务、加强源头治理、满足服务需求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截至2017年底,全市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平台,已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600余个,涵盖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等18个社会管理服务领域,有效回应了广大村(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重庆市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已形成了“全科+专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探索打造全市基层治理服务新模式。
(一)普及“全科”服务
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家庭等,开展社区融入、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常规性、普适性专业服务。该项服务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一般性社工服务需求。
(二)突出“专科”服务
对社区社会工作室难以有效解决的疑难问题或精细化服务需求,通过转介到专业社工机构接受服务。如冬青、民悦、仁怀等95家社工机构分别承担了全市精神卫生、社区矫正、禁毒戒毒、灾害救援等专科服务。通过“全科+专科”服务,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居民群众服务需求。
五、分类推进,完善服务体系
(一)城市社区
在城市社区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减压与心理疏导等服务。
(二)农村社区
在农村社区以空心村落、空巢家庭、留守人群为重点,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心理和安全等方面服务,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代际沟通、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为留守妇女提供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等服务。深化“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城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口支持,引导和鼓励城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
(三)重点领域
在细化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服务的基础上,重庆市以社会工作服务“411”示范工程为依托,重点抓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服务、老年人和残疾人社会照顾服务、贫困人群社会救助服务、特殊人群心理干预服务5类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确保影响城乡社区和谐稳定的特殊困难群体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六、优化运营模式,构建长效机制
(一)运营模式
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可通过村(居)民委员会直接面向社会招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或引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入驻配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根据工作职责、功能定位及相关制度开展服务活动。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经费来源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社会捐赠及乡镇(街道)相关配套经费。社区社会工作室(站)负责人定期向社区居(村)民委员会、乡镇(街道)分管科室汇报经费使用情况,并主动接受相关经费审计。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运营及服务列入对区(县)民政局的年度考核,落实责任,促使各区(县)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对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作出积极贡献的社区社会工作室(站)进行有效激励,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二)构建长效机制
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部分区(县)民政局如江津区、南岸区、开州区等获批单独设立社会工作科或加挂社会工作科室牌子,统筹推进本辖区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其他区(县)民政局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发展职能统一划归基层政权业务科室,基本理顺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运营及服务顺利进行。
同时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作为深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运营和服务的重要纽带,加以创新、发展和完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将街道和乡镇政府面向社区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委托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站),聘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服务,推动城乡社区面向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开放社区资源,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和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并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新格局,促进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定期、定向联系志愿者制度,对社区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依托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发展专业社区服务志愿者,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实体平台,引导和带领志愿者协助实施社区服务项目,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
七、彰显功能,突出综合效用
(一)助推基层民政综合能力建设
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和专业平台优势的发挥,有效弥补了重庆市民政系统在广大城乡社区层面工作力量的不足,提升了民政在城乡社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截至目前,通过发挥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的专业优势和基础平台功能,全市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预防、化解了基层社会大量的社会矛盾,应对了一些重大风险,激发了社会活力,进一步巩固了民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兜底性地位,对推进全市民政服务专业化、现代化,探索建立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将社会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制度安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助推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专业理念在精准脱贫和提高贫困群众脱贫内在动力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农村社区困难群众的个性化、关爱性帮扶服务,推进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服务双托底,有效提升了贫困对象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推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在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深化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和“三社联动”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治理服务作用。其一,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已成为化解城乡社区矛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可或缺的专业平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源头治理。其二,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是重庆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弥补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其三,推动社会组织建设。重庆市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在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依托本身的专业力量和专业特性,为城乡社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特别是直接服务于居民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地激发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能力和服务活力,推进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四)促进社会工作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的全面建设和有效运作,不但丰富了重庆市社会工作的发展内涵,创新了社会工作在基层特别是城乡社区的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同时,进一步营造了广大村(居)民了解、理解和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城乡社区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阵地;通过壮大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进一步促进了区县社会工作发展,推动了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社会治理的专业力量。社会工作在创新重庆市基层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五)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指导地方在流动人口社区融入服务、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方面探索规律和模式,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有所作为。2017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注重以社区社会工作室(站)为阵地和平台,有序实施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培养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丰富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内容,探索推进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农村治理服务能力。
(六)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通过遍布城乡社区的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工作触角,完善了群众工作网络,有利于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满足群众需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第三方优势,以更加人性化、更易于群众接受的方式,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信任,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及党员干部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方法,丰富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思路与手段,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践证明,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又一得力抓手,是民政系统在城乡社区层面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满足广大村(居)民服务需求的有效平台,是推进社会工作在广大城乡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重庆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战略布局中,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民政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完善资源配置、运营管理和服务供给,通过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功能的发展完善,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发挥社会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源头治理,推进基层民政服务专业化、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巩固和发展党群关系,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