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姚进忠. 赋权: “村改居”社区服务的路径选择[J]. 城市问题, 2011(10): 80-85
[9] 陈晓莉. 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 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J]. 兰州学刊, 2014(3): 126-132
[10] 周孟珂. 国家与社会互构: “村改居”政策“变通式落实”的实践逻辑——基于Z街道“村改居”的案例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5): 93-98
[11] 王春生. 珠江三角洲“村改居”进程中的公共管理组织体制分析[J]. 南方农村, 2008(2): 26-31
[12] 潘瑜, 李晗, 戴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J]. 新丝路(下旬), 2016(3): 82-83
[13] 巨东红, 杨贵华. 厦门市“村改居”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调查[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100-107+119
[14] 倪赤丹. 基层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3): 105-109
[15] 李棉管. “村改居”: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个案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14(1): 13-25
[16] 黄海平. 城镇化道路上的夹层: 城乡结合部“村改居”社区考察[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 114-124
[17] 黄锐.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共性构筑[J]. 人文杂志, 2015(4): 116-120
[18] 陈伟东, 吴岚波. 从嵌入到融入: 社区三社联动发展趋势研究[J]. 中州学刊, 2019(1): 74-80
[19] 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3(1): 43-64+242
[20] 李莉, 章君凤. 社区协同治理中的社会工作人才、机构与方法介入[J]. 学习与实践, 2012(10): 90-94
[21] 王思斌. 社会治理结构的进化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6): 30-37
[22] 王思斌.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对服务型治理的再理解[J]. 社会治理, 2015(1): 49-57
[23] 吴海燕. 重构与治理 基于“多中心”的中国城市社区研究[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138.
[24] 陈伟东, 张继军. 社区治理社会化: 多元要素协同、共生[J]. 社会科学家, 2016(8): 38-43
[25] 燕继荣.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252.
[26] 王力平. 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5): 171-178
[27] 龚维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6: 167-168.
[28] 王永华, 罗家为. 政府赋权与社工参与: 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基于政社合作的分析视角[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8(2): 43-49
[29] 王力平. 社会工作协同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逻辑生成与路径选择[J]. 青海社会科学, 2019(2): 115-1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