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绿皮书》:在“黑与白”背后是对人性的赞美

《绿皮书》:在“黑与白”背后是对人性的赞美

《绿皮书》:在“黑与白”背后是对人性的赞美《绿皮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关于消除种族歧视的故事,但它的戏剧张力很强,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诠释一个严肃的主题,留给观众的回味无穷。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绿皮书》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3项大奖,这也让该片在国内的上映备受关注。《绿皮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关于消除种族歧视的故事,但它的戏剧张力很强,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诠释一个严肃的主题,留给观众的回味无穷。

影片的背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片名《绿皮书》来自一本叫《黑人司机绿皮书》的旅游指南,这本书专门为美国黑人司机在种族隔离时代,提醒他们哪些餐厅、车库和酒店为黑人提供服务,以及旅行者还会遇到“日落小镇”,这些地方禁止黑人在夜幕降临后外出。电影中,白人托尼接受一位黑人钢琴演奏家谢利的邀请,以司机兼保镖的身份护送谢利去南方巡演。托尼在一开始从骨子里是歧视黑人的,这一点透过他丢掉黑人喝过水杯的镜头便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出,但迫于生计,他又不得不接下这一工作;而受过高等教育、衣着考究的钢琴演奏家谢利,他一方面渴望真正融入上流社会,但又不得不在南方按照“绿皮书”中所示,住在供黑人居住的旅馆,可在这里他与自己的黑人同胞又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用自己的才华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公平,所以才冒着危险开始了这段本没有必要的巡演之旅。

影片在人物设定方面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白人托尼出身中下阶层,不拘小节,出口成“脏”,看不顺眼即动手,但反应灵活;黑人谢利来自中高阶级,重礼节、有原则、一丝不苟又文质彬彬。一路上,“绅士与莽夫”之间的细节冲突逐步展开,两个差异迥然的人,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引发一系列笑话与摩擦,托尼对黑人的态度也从歧视到理解和维护,两人每一次的冲突磨合,都是交换视角,进而反思自我认知的成长过程。

《绿皮书》的出色之处,在于把讽刺或批判意识隐藏在两人幽默又温馨的互动中,观众随着两人的变化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温暖,但幽默温馨又没有淹没核心主题,两人的对话与互动表面上虽然是价值观的冲撞,但又传递出价值观的塑造来自于各自的阶级与种族背景这样一种观念,也因此,《绿皮书》是一部反种族歧视的杰作。

除了消除歧视外,《绿皮书》还给我们传递了更重要的人生观,那就是自我认同。钢琴家谢利尽管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他依旧不被白人世界所接受,更不被黑人同胞所理解,他是孤独的,独自一人生活在自己的城堡里。他觉得自己“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那我到底是什么?”托尼告诉他,人之所以孤独是不敢踏出第一步。托尼的友谊打开了他的心扉。电影最后,在平安夜他终于勇敢地敲响了托尼的家门。电影虽然讲的是种族歧视、阶层差异,但在黑与白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的赞美,更是无惧改变自我的勇气。

上一篇: 英国福利制度对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doc
下一篇: 中国共青团网  www.gqt.org.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